首页 >>  正文

各个时期的文化风度各有不同,为何魏晋风度偏偏能独树一帜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8
很多人谈“魏晋风度”,那么“魏晋风度”到底是怎样的呢?

魏晋风度表面上看就是魏晋时期的人风度翩翩,其实真实的意思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他们在生活上不拘小节、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与朋友对饮、服药、清谈的生活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所以,魏晋风度就是当时名人雅士的一些生活态度。

《世语新说》这本著作记录了当时名人雅士的风格,可以说魏晋风度在这本书籍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大家都知道,魏晋时期是一个非常动荡不安的年代,但是对于学者来说却是一个思想绽放的年代,很多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融合与发展。虽然这些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的人生活条件、环境极为险恶,但是他们心中人格思想行为却是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活生生一个逍遥自在的神仙,而且当时的士人们多独立特行,都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但是又都颇喜雅集。

让我们惊叹的还是要数当时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的那种豁达的心胸着实令人羡慕,在这个混乱的世间创造出了属于他们都快乐的净土。竹林七贤的清净无为、风流洒脱令后人无不赞美与渴望,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每天虽然有繁多的任务,但是我们应该朝前看,活的更加的潇洒乐观。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那是一个有太多动荡,太多危机的时期。伴随着汉朝的覆灭,军阀割据,王族相残,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争夺农耕民族的生存空间,中国因此展开了一场长达四百年的战乱。当时政治黑暗,社会混乱,人民被推进了苦难的深渊。
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个性极其伸展的时期,它对以往的文化进行批判和改造,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面貌。后汉时期,朝廷内部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导致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而后期的党锢之祸,黄巾军之乱和随后的三国时代大大打击了知识分子的报国之心。
他们开始以笔为器,通过撰文批判当时的社会,而此时的朝廷采用“九品中正制”对官员进行一定的控制,这引起了当时文士的不满。他们逐渐脱离了世俗生活,摒弃了儒家的道德准则,转而追求道家的无为而治,形成了魏晋时期特有的魏晋风度。


一、 魏晋风度之竹林七贤。魏正史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引发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导致民不聊生。在此时期,文人士大夫不但无法施展其才华抱负,而且时时担忧身家性命。身在浑浊的乱世,他们开始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寻求精神寄托,放逐山水间,于物外寻求超脱。
世上有这样七个人:
陈留阮籍、山阳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岈王戎。
他们七人常常聚于竹林之下,放浪形骸、肆意酣畅,因此世人把他们称为“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才艺卓越,是当时的名流雅士。他们“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用放荡的言行表达他们对虚伪道德礼教的憎恨,对自我本性,纯真自然的崇尚。他们轻裘缓带,简约云澹,超然绝俗。山涛忠厚、嵇康不屈、阮籍狂放、刘伶嗜酒、向秀好学、阮咸放达、王戎多变,他们七人,有着七种不同的性格。
山涛自持而不高傲,正直而不轻狂,崇尚老庄哲学。
嵇康通晓音律,最爱弹琴,而且擅长书法,在文学上创作了许多诗歌和散文,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阮籍不受礼法约束,为躲避司马昭每天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他经常一个人带着酒驾车游荡,路走到尽头就会大哭,似乎自己已无路可走。
王勃《滕王阁序》中曾写到:“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刘伶嗜酒如命,蔑视礼法,把宣传老庄思想和纵酒高歌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
向秀学识渊博,曾在朝廷做官。
阮咸喜爱弹琵琶,喜欢研究其中的音律,追求无拘无束。
王戎自幼聪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应变能力。


在古代,文人有自成一套的生活情调,他们把七艺当作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熏陶个人思想,提高对人生的感悟。而这七艺,每一样都代表着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造型质朴,音质清和淡雅,穿透力极强,它不仅是中国古老乐器中的精华,其本身也是完美的艺术品。
“棋者,奕也;下棋者,艺也。”
博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技艺,也是古人的一种消遣方式,陶冶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艺术情操。黑白之间,楚河汉界之外,融万象于棋局一盘;方寸之间,尽显智慧与气度,输赢在于一念。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点燃一炉清香,思绪渐渐飘远,使心灵回归宁静之中。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它伴随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锤炼和创新,成为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品茶赋诗、著书立传不仅是文人的一种生活情趣更是传递他们思想,抒发他们感情的载体。
禅学是佛教禅法的理论,禅学讲究修行,通过修行,排除外界的诱惑,通过佛教的理论根除烦恼,去恶为善,得到精神的解脱。
博古是一种雅趣,文人常常细细端详古物,感受它身上岁月的沉淀。
这七艺构成了竹林七贤闲适的生活方式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纵然七贤不理世事,隐于竹林,依然未能逃过朝廷的争斗。嵇康是很有才华的人,司马昭看中了他的才能,多次请他出山,但嵇康看不过司马昭的作风,不想与他为伍,因此遭到司马昭怀恨在心。后又被钟会诬陷入狱,他本来有机会被放出来,由于他与司马昭的过节,司马昭决心要处决他。
据说行刑那天,三千太学生曾请愿赦免嵇康,但都于事无补,嵇康自始至终神色未变,在行刑前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弹完后叹息道:
“《广陵散》于今绝矣!”
令人唏嘘不已。
嵇康死后,竹林七贤分崩离析,有的不得已投靠了司马集团,有的继续装疯卖傻躲避世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竹林七贤”最终还是难以善终。
二、 魏晋风度之王谢世家。唐代刘禹锡有句名句,“旧世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话中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的两大家族王家和谢家,他们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两大显赫家族。西晋末年,国家混乱,国家政权岌岌可危,王导看到当时的场面,为了挽救政权,他劝司马睿将政权移到江左,司马睿听从他的建议,立即移至江左。正是因为这一举措,使江左的政权在西晋灭亡后又维持了一个世纪的统治。王导一跃成为大功臣,也使当时的王氏家族成为当时的一大家族,当时流传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足以看出当时王氏家族的地位。
时人还常说:“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在这个显赫的家族中,曾出现过九位皇后,位至高官的更是数不胜数。王导曾辅佐元、明、成三帝,他的兄弟大多也都官至高位,王导位至丞相,王敦位至东晋大将军,王羲之、王献之作为著名书法家更是远近闻名。
王羲之在书法上造诣颇深,向来有入木三分之称,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氏家族在当时很有威望,有位老臣想从王氏子弟中选一位作为自己的佳婿,王氏子弟听说后都悉心准备,个个都风度翩翩,唯独王羲之在床上躺着,一副与他无关的样子。最后那位老臣还是选择了王羲之作为自己的佳婿,他欣赏王羲之的才华与处事不惊,也正是因为此事使“东床快婿”这一成语广为流传。
王献之作为王羲之的儿子,其能力也是不容小觑,他与他的父亲并称为“二王”,梁武帝萧炎曾评价王献之书法“绝众超群,无人可拟”,说的就是王献之书法潇洒不羁,旁人模仿不来。
王羲之擅长楷体,他的字体比较规整,王献之在继承了其父楷体的基础上,又学习了草书和行书,开创了楷行草并用的书写形式,这一点与他父亲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一大家族谢氏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谢安,谢氏家族在东晋初期还只是普通士族,直到一场战争的胜利,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曾带领士兵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护了国家江山,谢安在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大战中取得了胜利,自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此后仕途一帆风顺,皇帝为了嘉奖他们,对谢氏家族不少人的官位进行了晋升。一荣俱荣,他的光荣同时也带领了整个家族的光荣。谢氏家族一跃成为一流士族。
这个家族也是人才辈出,谢安是东晋名相,谢石是东晋名将,还有著名诗人谢灵运、谢道韫,在这方面与王氏家族极其相似。谢安在带领取得淝水之战胜利后就名气大增,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成就,生活中他也是多才多艺,擅长谢行书,喜欢研究音乐。
谢灵运虽出身名门,但他不慕名利,后来谢氏家族没落后,他也仍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朝廷担任一个体面的职位。伴随着当时的政局变幻,朝廷改朝换代,谢灵运始终如一地被统治者欣赏,想要重用他。


但谢灵运可能是对官场厌恶或是其向往无拘无束,他常常称病不肯上朝,当时的皇帝刘义隆也只是对他斥责两句,后来他越来越任性,以病为由请求辞官归乡,他在家乡自由自在,不理政事,朝廷最终忍无可忍罢了他的职位。他在家乡决湖造田,被人告发到了朝廷,刘义隆仍然没有处罚他,还把他派到临川做官,临川地处偏僻之处,正是在这里,给了谢灵运施展才华的好机会。
谢灵运擅长写诗,尤其是“山水诗”,在临川的日子里,他回归自然,内心清净。他的诗在描写自然中又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他将山水诗发展到了繁荣,后来还出现了田园诗派。
王谢世家这两大家族是东晋时期的中流砥柱,不仅在政治上有很高的成就,在文化上也造诣颇深。
三、魏晋风度之五柳先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柳先生陶渊明可以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田园诗人了。他也曾热衷官场,想要一展抱负,他也曾在官场两次做官,当过彭泽县令。然而做官给他带来的不是自身才华的伸展,而是官场上尔虞我诈的黑暗,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为了俸禄而与别人一样受贿,他终究做不到随波逐流,厌倦官场污浊,于是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从此,他只是一个“带月荷锄归”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的《移居》,描绘了他与农夫们的亲切交流,农夫们都真正拿他当朋友,他们之间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这更加反衬出了官场的险恶。
陶渊明的诗平和冲淡,充满着一种自然之美。陶渊明作为我们熟知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并不只是田园诗,《咏荆轲》中,充分表现了他对反抗者的憎恨与反抗,慷慨激昂、豪情万丈。除了田园诗,陶渊明在散文上也颇有成就,著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提出的“桃花源”设想,将魏晋风度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桃花源可以说是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设想,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讽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是邻里和睦、家人幸福美满。《归去来兮辞》中也能看出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五柳先生归田的决心,归田途中的开心以及归田后的内心愉悦,洋溢着他脱离官场的轻松。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他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入仕做官,在官场各种各样黑暗的压迫下选择归隐。返璞归真,寄情山水之乐。


他逃离了官场,忘却了官场的黑暗,他坐在门前,看天上鸟儿飞过,感受风儿路过,他感到此时的世界安宁又闲适,他笑了,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风度可以说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使一大批文人弃官归隐。他们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一身才华难以施展。无论是竹林七贤、谢灵运还是五柳先生陶渊明,他们都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都崇尚自然,他们不问世事,纵情山水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魏晋特有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大批文人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璀璨的文化。魏晋时期虽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但却成为了后世文人向往的乌托邦。

每一个时期当时的士子所具有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有一种风度却很奇葩,那就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的士子一个个风流放荡,但却显得很清淡,这就让人感觉到有点矛盾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风度呢?其实小呆也所知甚少,但是查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小呆慢慢才了解到其中的奥秘所在。



动荡不安的魏晋

魏晋时期的政治局面一直动荡不安,从而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士大夫不能够一展自己胸中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只能整日在家宣泄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将这些苦闷的方式通过一些渠道宣泄出来,为此他们在生活行为上经常的放浪形骸,展现出自己不拘一格的一面,这样的行为举止可不仅仅风流这么简单,有时候做出的事情真的让人感觉到非常的荒诞。

在这些事情当中最为荒唐的便是吸食五石散了。古代也有很多能让人上瘾的玩意,比如风靡一时的五石散。当然啦,除此之外,魏晋的士大夫通过喝酒、吃药以及纵情山水来表现自己的不拘一格。而吸食五石散这在当时的士大夫贵族之间是很常见的,这种药物具有致幻效果。吸食五石散会让很多人能够获得心理上的一种不受拘束,超凡脱俗的状态,魏晋文人们会沉迷其中。

这些士大夫通过吸食五石散,以此来表达对当时这种黑暗社会的不满,不过也为后世吸食五石散做了一个带头作用,果真是荒唐至极。



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魏晋各士大夫之间还流传一些奇葩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体现在脸上的他们所花的妆容。这些人的当中便有曹丕以及曹操的另外一位儿子曹植,这两位特别喜欢打着粉底去见自己的宾客。在个人形象方面,当时的士大夫们都特别注重自己,这也就让他们热爱上了化妆打扮,而且最出名的的就要数何晏这位了。

何晏作为当朝驸马,经常喜欢将自己的肌肤涂抹雪白,并且通过特殊的方式使得自己的皮肤和女性的皮肤一样细腻如雪。因此,“涂抹打扮”也成了当时士大夫的一种特殊爱好,看似是因为当时的审美眼光比较特殊,但实际上是士大夫贵族不满当时的朝廷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通过这种看似奇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罢了,竹林七贤就是当中玩的最嗨的几位了。



清淡误国

魏晋时期传承的还是汉朝的文化,汉朝奉行的是儒家文化,形成了内用黄老,外施儒术之治为魏晋名士谈理、论经、说玄提供了文化背景。魏晋的清淡之风有两种,一种是率性而为,慷慨任性的自我放逐;另外的一种就是上面所说的服用五石散等药物、扪虱而谈的自我标榜。前者代表的是魏晋风骨,后者代表的是魏晋风度。

魏晋的清淡之风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文学思维方面的思辨发展,展示了追求独立与渴望自由的精神状态。这使得魏晋名士们出现了不遵礼法,抛弃凡世、放荡不羁,他们这些人服食药物,烂醉如泥,没有一点作为文士的模样,使得人感觉到非常的荒唐。他们纵情山水,在夜色弥漫的江河湖泊中乘船遨游,他们每个人都很颓废、郁闷不满、愤懑、豁达、飘逸,不过他们依然是魏晋文化的发扬者和传承者,他们用丰富的文笔渲染着那个世界,告诉我们那个世界的苦与乐。



为何会出现这种清淡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文人要学会适应很多事情,一方面是战争的动荡不安,另一方面是朝廷的冲击,尤其是当时佛教和玄学的兴起,使得当时在汉朝所确立的儒家思想面临冲击,文人们从而走上了救国之路。

随着魏晋名士们不断的探索,文人们喜欢上了清淡这一风格,他们提倡道家的"清淡无为",使得当时各个地方的名士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条件下,他们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们不再参与官场的争斗,只想偏安一隅,做好自己。为此,他们开始躲避尘世的喧嚣,走上了归隐山林的路途。



因为魏晋时期的时局动荡不安,那时的文人们一直遭受着政治的变革,统治者思想老是变来变去。只要不符合的统治者思想的名士,为了维护自己作为统治者的权威,便会大肆杀戮那些人,从而使得想要救国的名士们人人自危,与自己救国救民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矛盾。

而避免这种矛盾出现的办法,只能是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当时统治者的想法产生共鸣,要么就是继续维持自己的思想以死明志。但是名士们却选择了折中的办法,直接逃避凡世,只要自己不管,你也找不到我就可以了,我过着我自己的生活,也没有触犯统治者的管理,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事实,这种办法真有用,他们躲过了杀身之祸,还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的不亦乐乎。



这样的局势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其实曹魏在曹操和曹丕手中治理得不错了,在三足鼎立之下也没有出现啥大乱子。当司马家族掌权之后,所提倡的思想就转变为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司马家族认为礼教思想就是束缚人的枷锁。这种看似是为了平稳时局,实际上就是司马家族对仕途的鄙夷罢了。

这种思想使得当时的人们开始向往起道家所说的那种自由"仙境",让文人们继承了屈原遨游仙境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儒家的所注重仕途这一方面再一次的进行了嘲弄。总的来说,就是当时的司马家作为统治者其实更加注重的是道家思想,提倡的也是道家的论证观点。

而当时的士大夫文人要是拿出儒家的那一套,当然会让统治者讨厌。而当时的文士一部分都是注重儒家思想,对道家思想其实了解甚少,所以也只能够消极避世,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当时统治者的思想。



魏晋风度和各个时期的文化都不一样,非常的特立独行,而且治理方式我们根本就想象不到。

因为当时的思想民风非常开放,一些文人不断的涌现出来,他们为当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为魏晋时期的文化非常的变态,当时连男子都在脸上化妆。




19119167324为何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如此突出?
都冉任答: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

19119167324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都冉任答: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魏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是魏晋风度形成的背景。魏晋时期,政治局势不稳定,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社会风气浮躁。在这种背景下,士人阶层开始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人内在的精神自由,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度。其次,魏晋玄学的兴起也是魏晋风度形成的重要原因。魏晋...

19119167324为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如此绚丽多彩?
都冉任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

19119167324魏晋风度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很多人推崇魏晋风度?
都冉任答:是因为魏晋时期独有的历史条件造就了魏晋名士,这个条件就是门阀世族的形成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所占有的统治地位,所发挥的主导作用。魏晋风度的形成,本身有一个过程,它的产生在东汉末年就开始酝酿了,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魏晋风度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完善,直到东晋才最后完成。

19119167324魏晋风度之具体表现与文化根因是什么?
都冉任答:魏晋王朝时期知识分子中有一种不同于传统、不同于流俗、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被人称为魏晋风度,这成了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专有名词。这个风度有几个重要特征,是对中国儒家名教的叛逆,是对中国伦理道德的叛逆,是对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叛逆。这个叛逆不由统治阶级倡导,何以能在社会上蔓延开来...

19119167324明明是乱世的产物,是畸形文化现象,魏晋风度为何会受吹捧?
都冉任答:魏晋风度是一群狂士们自嗨?显然不是。魏晋时期,有一个很特殊的阶级诞生了,它从春秋时的士转变为秦汉时士人,再到魏晋时发作成为士族。春秋时,私学盛行,学术下移,士阶层打破了贵族对知识的垄断,加上政治上的动荡,诸侯争霸的局面,最终造就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局面。这个局面反哺于士...

19119167324魏晋风度是一个清谈的时代,为何有人说是男风时代?
都冉任答: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风比较的开放,导致民间有许多人效仿朝廷所做的这些同性之恋。而且在当时大多比较出名的明星,大多是身为男性的。这样以来,魏晋南北朝的同性之恋就比较盛名了。还有一个原因也导致了魏晋南北朝同性之风的盛行。那就是毡帐同宿的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女比例失调,大多是男多女...

19119167324人们谈论的魏晋风度是怎样的?是如何形成的?
都冉任答:为什么没有生在文人雅士层出不穷的魏晋时代?但是,当时的文人也有他痛苦的一面。在探究魏晋风度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问:“乱世文人到底在追求什么?”魏晋风度形成的历史背景魏的灭亡魏是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在那个“群臣如狗,猛将遍地”的年代,天下主要由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掌控。三国末年,曹魏政权灭亡,胜利...

19119167324建安风骨到魏晋风度的转变,相距不过百年为何差异如此大?
都冉任答: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一种名士风度,象征着一个时代,这其中充满了很多无奈。其实从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来看,就很像魏晋之风盛行的时期,只不过这一次的来源并不是权力的压迫而是自身认知的改变。当代人对于旧时代的思想大多数时候都会想着理所当然的摒弃,但是新思想又不能说出个所以然,这些新兴文化还尚且没有被世人完全接...

19119167324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
都冉任答:《典论·论文》说:“诗赋欲丽。”《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这些认识虽然只是就具体文体而言且显得简单,却有很重要的意义。魏晋文学的异彩表现在创作主体的独特个性上,即“魏晋风度”,它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文学创作,形成那个时期一些文学的独特的风貌。


(编辑:李媛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