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是《沁国春雪》还是《沁园春雪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4
沁国春雪毛泽东写的,先全文,后赏析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 析】

  这是毛泽东同志诗词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公诸于世,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盛事。

  词的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不禁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读者产生纵深得民心历史感。在此基础上,再来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这样描写,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这条难以系勒的大河,“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本骤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因此,这些词句不仅是对北方雪景的客观描写,同时也喷发出词人观景时的激情。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北。陕北、陇东、宁南,即当年的陕甘宁边区一带,地形地貌,颇具特色。这里有大片的丘陵,山原上,小山包一个接着一个,既不大,也不高,登高远望,四面无数山包绵延起伏,与天相接。因此,才能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学时的实感。惟此地乃有此景,惟此景乃有此词。他处移易不得,这才是化工之笔。山,原本无生命,又都是静止的,由于天空大雪纷飞,词人心情激动,遂呈“驰”、“舞”之势。这也如同前句,既是客观风景德镇生动再现,又是词人心境的形象表露,堪称抒情词章中绝妙之笔。“银蛇”、“舞”、“蜡像”、“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像”。这些描写,显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精细入微的观察力,非泛泛之言可比。这首词所表现出的那种对风景的“顿悟”,使人看到大自然中生命的光影,因而至今仍使万千读者感动。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前人云:“词换头处谓之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上片结尾写“须晴日”,为虚,过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虚转实。上片 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惜”字领起的七句,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赫赫工功业的人物,作为“无数英雄”的代表,说他们竞相向祖国壮丽河山“折腰”。可惜他们有的“略输文采”,有的“稍逊风骚”,有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懂得怎样才 能尽情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故未能使美丽的祖国河山完全称意。上片末处将祖国河山拟人化,比拟为一位艳丽的绝色佳人;过变云“如此多娇”,亦将美丽河山比为美丽的女性。下片就此抒写热爱祖国之情,是继承了自楚骚以来中国民族文学中的传统写法,熟悉传统文学的读者都不难领会。男女之情,乃是人类情感中最原始、最纯真、最炽热的情感之一,它会导致人们最纯真、最无私、最完全的奉献。因此,以男女之情抒写对真理、对事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是诗家常有之义。新诗人郭沫若在其《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中,曾将祖国譬作“我年青的女郎”,一再咏叹:“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明乎此,更易理解《沁园春.雪〉这首伟大诗篇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所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对照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略输”、“稍逊”、“只识”,词人自然对“今朝”的“风流人物”表示了更多的期许,希望他们更多文采,又擅武功,是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几个世纪以来,中外有识之士都在热切地期望着一代新人的出现。他们心目中的新人,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攻业与个人气质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理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主席这首词,将会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前人,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期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zui语〉)。主席此词表现了他非凡的襟抱,非凡的学识。他有一种不同于寻常人物的时空观念。他在这首词中,视通今古,目承万里,驱策山原,欲与天公比高,睥睨群雄,期重今朝风流人物,都非常人可思,常人可语。

  “古人咏雪,多偶然及之”(沈德潜《说诗zui语〉),而主席却似乎对“雪”有特殊的兴趣,诗词中屡见之,如“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此行何去?赣南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更喜岷山千里雪”(《长征》),“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梅花欢喜漫天雪”(《冬云》)等等。本篇以“雪”为题,专章咏之,这决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由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所致。

  冰、雪,是纯洁的象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南朝陈江总《再游栖霞寺言志〉诗云:“静心抱冰雪。”后世形容人品高洁,有冰清玉洁、冰魂雪魄、冰心霜情、志固冰霜、清修雪白等种种说法,称洗涤为澡雪精神。主席对雪的爱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其一生中,他对人、对己、都追求高度的纯洁性。他要求人们做一个“纯粹的人”,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指导思想都保持高度德量力纯洁性。这些,都表现了主席的个人襟抱。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一次展示。词人在高昂亢奋的创作激情中,显出了他的精神深层中一些寻常难见及之处。前人形容一位古人的精神世界,谓其光明俊伟,这首词中显现的毛泽东,可谓近之。

《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诗词】名篇,于1936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1945年10月,毛泽东远赴重庆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是《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整个西北高原冰雪覆盖,真是既雄伟又壮丽,而冰冻了的黄河别有一番独特景象。毛泽东来到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回顾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1945年8月,毛泽东飞赴重庆和谈,其间少不了与过去的诗友来一点诗词唱和。他把《沁园春·雪》带往重庆,抄赠给友人。词作在山城流传,轰动一时。很多人慨叹:毛泽东不仅能带兵打仗,还会舞文弄墨、吟诗赋词。毛泽东的文采令无数人倾倒折服,在中国诗坛上留下一段佳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惊涛拍岸千堆雪——《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前后后



是《沁园春·雪》
毛泽东写的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18221382988沁园春雪的全文是什么?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qìn yuán chūn xu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ěi guó fēng guāng , qiān lǐ bīng fēng , wàn lǐ xuě piāo。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wàng cháng chéng nèi wai , wéi yú mǎng mǎng,dà hé shàng xià,dùn shī tāo t...

18221382988《沁园春雪》全诗是什么?
苍裴苑答: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18221382988为何同是“沁园春”,《沁园春》与《沁园春雪》的境界却大不相同呢?_百...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2.创作背景不同 《沁园春·雪》—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当时,所经过的清涧县高杰村袁家沟一带下了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8221382988《沁园春·雪》这一词牌名的来由是什么?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是近代词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

18221382988沁园春雪原作者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原作者:近代词人毛泽东所作。《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原文节选:北国风光,千里...

18221382988《沁园春雪》写作背景是什么?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写作背景:1936年2月,作者等率领部队东征抗战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18221382988沁园春雪共多少字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全文共118字。原文如下:《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望长城内外,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18221382988分类古诗词分类沁园春雪是属于哪种诗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属于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篇作品的标题。词牌有一千多种,各种词牌都有自己的名称,如“满江红”、“念奴娇”、“卜算子”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式,包括字数、句式、平仄、对仗、押韵等,作者必须按照这些格式(称为“谱”)来填。

18221382988陆游的《沁园春雪》原文是什么?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陆游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18221382988沁园春雪写于哪年?
苍裴苑答:《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有2种说法:第一种:1936年2月,作者等率领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第二种:1936年2月,作者率先锋军,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


(编辑:彭泳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