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正解36计 | 围魏救赵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文|裴中和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我们先从《围魏救赵》原文内容和按语说起:

内容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围魏救赵”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我们 学习《三十六计》切忌从字词表面望文生义 ,计名本身是一把钥匙,理解《围魏救赵》之计的内容和按语、掌握《围魏救赵》之计的精髓,需要结合这个历史故事。

内容第一句,“共敌不如分敌”,结合《史记》中记载的史实,“共”的意思,我认为这是使动用法,“ …… 使(敌人)集中兵力 ”,同样,“分”应当理解为“ …… 使(敌人)瓦解、分散兵力 ”。整句意思为“ 与其使敌人集中兵力、让敌人有备而来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不如想方设法分散它、瓦解它、调动它、拖疲它 ”。如此解释,有我方把握战争主动,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的掌握战争攻防节奏的意味,这和历史事件中孙膑化被动为主动调动庞涓的魏国兵马是一致的。

内容第二句,“敌阳不如敌阴”,前文说了,阴阳是《易经》中的一对基本概念,阴阳是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既可以从量变到质变,又能完成向对立面的转化。历史事件中,孙膑避开庞涓攻赵的魏军之“实”,击魏军首都大梁城兵力之“虚”。因此,此句“敌阳不如敌阴”中“阴”“阳”的意思应指 兵力虚实 。此句的意思为“ 攻击士气旺盛、兵力强大的敌人,不如攻击士气萎靡、兵力空虚薄弱的敌人 ”。

再看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

《三十六计》的原文内容与按语互为表里 。第一句,“治兵如治水”,“水”是诸子先贤们都喜欢拿来比拟的物象,孔子说“ 智者乐水 ”,水象征着圆融无碍的智慧;老子说“ 上善若水 ”,水象征着老子的道;韩非子说“ 水形懦,故人多溺 ”,韩子说水看上去太柔弱了,所以天下人玩水淹死的多,主张建立严刑峻法。

兵家也用水比喻治兵。《三十六计》的作者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什么意思呢?治兵也如治水一样, 当对手士气正盛、状态最好的时候一定要避其锋芒,好比分流水一样想方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打击它的士气,挫败它的斗志;对于弱小的敌人,就要像筑坝围水一样,布下口袋,一举歼灭 。

因此,在军事意义上,《三十六计》的作者想要在此计中表达的: 一是首长定下战斗决心、达成战略意图的军事辩证法 ,指挥员需有“一盘棋”思想,抓住决定全局的“一点”,以军事斗争服务于政治战略意图;二是 带兵带气 ,士气、锐气、朝气、勇气、霸气。



(编辑:文念衫)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