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小波哥哥给小波说的那个哲人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中哥哥讲的希腊哲人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我的精神家园作者: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现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来是已故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拐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前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萧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 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 (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道: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王小波是病逝的。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扩展资料:
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黑铁时代》, 这些反乌托邦小说都凸显出作家对国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张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义思想。人权意识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反乌托邦小说所揭示的正是“个人”的危机。无论《白银时代》, 还是《黑铁时代》,主流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已失去了一个个体的地位, 处于一种被奴役的地位。
人性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抑制,这是极权, 是那种被置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造成的。王小波以这个文革这个特殊的时代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荒谬的生存体验, 作者对这段荒唐历史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其作品中的理性与知识的现实意义。理性不仅是王小波思想以及人生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他本是个欣赏逻辑学、数学、科学的人,终身追求着理性与知识。这 可以从《有关“错误的故事”》、《科学与邪道》、《科学的美好》、《对待知识的态度》等杂文了解到王小波的思想观点。
王小波把文革时期作为其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与他崇拜理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以道德为宗旨,从道德价值的角度来剖析世界。这种看法当然有着它先进性的一方面,然而这种看法 认为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小波

读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突然就对其中一段话感了兴趣。王小波是这么写的:“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现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这令我也想起了我的少年时代。我那时候是对连环画感兴趣,尤其是对《三国演义》。那时候,我偶然得到了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薄薄的小册子,书皮有了褶皱,而且书上的画页人物也有几张给钢笔描过。这书如果送给今天的小朋友,绝对引不起兴趣,但就是这本书令我着了迷! 那是描绘草船借箭的故事,我最喜欢看士兵张弓射箭,那士兵真英伟,金甲银盔,或者是银甲银盔抑或是铜甲铁盔也说不定,反正是极英武的,看着士兵我就呵呵的笑,仿佛自己正手执弓箭一样,然而弓箭是没有的。 就这点念想一直支撑着我读书,如果说起我于美得启蒙的话,我想就是这连环画。 着迷这是一种很怪的感觉,真的是很奇怪,一上午或者是一天吧,始终就翻看着一本小册子。没有枯燥,只有享受,而思绪在自由的飞,那绝对是一种幸福!我那时候从未感到过精神的贫瘠,这就正如王小波所说:“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变形记》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 那喀索斯出生不久后,利里俄珀向盲先知提瑞西阿斯询问儿子的命运。先知回答:“只要你的儿子不知道自己,就能命至百岁。”那喀索斯的父母不解其意,不过他们还是从小避免那喀索斯看到自己。 光阴茬苒,日月如梭,不觉那喀索斯已经长到十六岁,他成长为一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他的父母因为记住了那句神示,一直不让他看见自己的影子。所以那喀索斯并不知道自己长得是什么模样。他常常背着箭囊,手持弯弓,从早到晚在树林里打猎。树林中有许多仙女在游玩,她们都喜欢那喀索斯的美貌和风姿,都愿意与他亲近。但是那喀索斯非常傲慢执拗,任何青年或姑娘都不能打动他的心。一次他正在追鹿入网,有一个爱说话的仙女厄科,看见了他。厄科的脾气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她也一定要说,别人不说,她又决不先开口。 厄科那时候还具备人形,还不仅仅是一道声音。当时她虽然爱说话,但她说话的方式和现在也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听了别人一席话,她来重复后面几个字而已。这是神后赫拉干的事。有一次宙斯来树林里同仙女们游玩,被赫拉发现了,便来寻找。厄科故意缠住她唠叨个没完没了,让仙女们都逃跑了。赫拉得知实情后非常生气,便对厄科说道:“因为你的舌头欺骗了我,你将永远失去讲话的权利。我只给你留下一种本领,就是跟在别人之后不断的重复最后几个字。” 厄科看见那喀索斯在林野徘徊之后,爱情的火不觉在她心中燃起,就偷偷跟在他后面。她愈是跟着他,愈离他近,她心中的火焰便烧得愈炽热,就像涂抹了易燃硫磺的火把一样,一靠近火便着了。她真想接近他,向他倾吐软语和甜言,但是她天生不会先开口,本性给了她一种限制。在天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她准备等待他先说话,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也是机会凑巧,这位青年和他的猎友正好走散了,因此他便喊道:“这儿可有人?”厄科回答说:“有人!”他吃了一惊,向四面看,又大声喊道:“来呀!”她也喊道:“来呀!”他向后面看看,不见有人来,便又喊道:“你为什么躲着我?”厄科又应道:“躲着我?”那喀索斯立定脚步,回答的声音使他迷惑,他喊道:“到这儿来,我们见面吧。”没有比这句话更让厄科高兴的了,她也喊道:“我们见面吧。”急忙从林子里跑出来,一看见那喀索斯,便伸出双臂去拥抱他。 那喀索斯大吃一惊,一面连连后退,一面高呼:“放开手!我如果接受你的爱,还不如早死的好!”厄科轻轻说:“不如早死的好!”说完,便羞得满面通红,飞快逃入林中。从此以后,厄科把自己藏在山洞和峡谷里,不再与人来往。但是她的情丝未断,尽管遭到弃绝,感到悲伤,情意反而深厚起来。她辗转不寐,以致形容消瘦,皮肉枯槁,可作为一个仙女她是不会死的,最后她身体中的滋润全部化入太空,骨头化为顽石,只剩下了声音。她的声音永远留在山谷里,不断地回应着人们的呼唤。 这故事中的厄科算是一个痴迷者了,那喀索斯的拒绝虽然使她感到悲伤,情意反而深厚起来。她辗转不寐,以致形容消瘦,皮肉枯槁,最后她身体中的滋润全部化入太空,骨头化为顽石,就是身体化作石头还依然执着的回应着人们的呼唤。 其实我想厄科虽然悲伤,可她未必就感到精神空虚,真正的痴迷我想应该是念想,就这点念想使得人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有若即若离似有却无之感。 《变形记》中记载的那喀索斯的后面的故事也很有趣。 那喀索斯不仅对厄科这样冷漠,他对所有的神女都很冷漠。甚至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男同伴。最后,有一个受他侮慢的青年,举手向天祷告说:“愿他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却永远得不到他所爱的东西!”涅墨西斯(复仇的女神)听见了他的祷告。 有一天,那喀索斯又到林中打猎,他发现了一片清澈的湖水。这湖水还没有一个牧羊人发现过,所以不曾有一只山羊饮用过,不曾有一只野兽游玩过,也从没有一只鸟雀飞掠过。湖面上没有一枝枯枝或败叶。湖的四周长满了绿茵茵的细草,高大的岩石遮蔽着太阳的光和热。他爱这地方的幽美,爱这一池清水。正当那喀索斯俯首饮水满足口渴的欲望的时候,心里又滋长出另一种欲望。他在水里看见一个美男子的形象,立刻对他发生了爱慕之情。他爱上了这个无体的空形,把一个影子当作了实体。他就这样纹丝不动地凝望,像用帕洛斯的大理石雕刻的人像一样。这影子是那么美丽:一双明亮的慧眼,有如太阳神阿波罗那样的卷发,红润的双颊,象牙似的颈项,微微开启的不大不小的朱唇,妩媚的面容,真如出水的芙蓉一般。总之,他自己的一切值得赞赏的特点,他都赞赏。不知不觉之中,他对自己发生了向往;他赞不绝口,但实际他所赞美的正是他自己;他一面追求,同时又被追求,他燃起爱情,又被爱情焚烧。不知多少次他想去吻池中幻影,多少次他伸手到水里想去拥抱他所见的人儿,但是他想要拥抱自己的企图没有成功。他不知道他所看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但是他看见的东西,他却如饥如渴地追求着。水中幻象实际在愚弄他,他却被它迷惑住。 愚蠢的青年,一个瞬息即逝的幻象,你也想去捕获么?你所迫求的东西并不存在;你只须离开此地,你热爱的对象就消失了。你所见到的只是形体的映影,它本身不是什么实体。它随你而来,随你而止,随你而去——只要你肯去。他饭不吃,觉不睡,一直呆在池边,匍伏在绿荫草地上,一双眼睛死盯住池中的假象,怎么也看不够。丧生之祸,也正是这双眼睛惹出来的。 他略略坐起,两手伸向周围的树木喊道:“树林啊,有谁曾像我这样苦恋过呢?你见过许多情侣到你林中来过,你应当知道。你活了几百岁,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你可记得有人像我这样痛苦么?我爱一个人,我也看得见他,但是我所爱的,我看得见的,却得不到。爱这件东西真是令人迷惘。我最感难受的是我们之间既非远隔重洋,又非道途修阻,既无山岭又无紧闭的城关。我们之间只隔着薄薄一层池水。他本人也想我去拥抱他,因为每当我把嘴伸向澄澈的池水,他也向我抬起头。我以为我必然会接触到他,因为我们真是心心相印,当中几乎没有隔阂。不管你是谁,请你出来吧!独一无二的青年,你为什么躲避我?当我几乎摸着你的时候,你逃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我想我的相貌,我的年龄,不致使你退避吧!很多仙女还爱过我呢。你对我的态度很友好,使我抱有希望,因为只要我一向你伸手,你也向我伸手,我笑,你也向我笑,我哭的时候,我也看见你眼中流泪。我向你点头,你也点头回答,我看见你那美好的嘴唇时启时闭,我猜想你是在和我答话,虽然我听不见你说什么。啊,原来他就是我呀!我明白了,原来他就是我的影子。我爱的是我自己,我自己引起爱情,自己折磨自己。我该怎么办呢?我是站在主动方面,还是被动方面呢?但是我又何必主动求爱?我追求的东西,我已有了;但是愈有愈感到缺乏。我若能和自己的躯体分开多好啊!这话听起来很不像情人应该说的话,但是我真愿我所爱的不在眼前。我现在痛苦得都没有力气了;我活不长久了,正在青春年少,眼看就要绝命。死不足惧,死后就没有烦恼了。我愿我爱的人多活些日子,但是我们两人原是同心同意,必然会同死的。” 他说完这番话之后,悲痛万分,又回首望着影子。眼泪击破了池水的平静,在波纹中影子又变得模糊了。他看见影子消逝,喊道:“你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你这狠心的人,我求你不要走,不要离开爱你的人。我虽然摸你不着,至少让我能看得见你,使我不幸的爱情有所寄托。”他一面悲伤,一面把长袍的上端扯开,用苍白的手捶自己的胸膛,胸膛上微微泛出一层红色,就像苹果有时候半白半红那样,又像没有成熟的累累葡萄透出的浅紫。一会儿池水平息,他看见了泛红的胸膛,他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就像黄蜡在温火前溶化,又像银霜在暖日下消逝那样,他受不了爱情的火焰的折磨,慢慢地要耗尽了。 白里透红的颜色褪落了,精力消损了,怡人心目的丰采也消失殆尽,甚至连厄科所热恋的躯体也都保存不多了。厄科看见他这模样,虽然心里还没有忘记前恨,但是很怜惜他。每当这可怜的青年叹息说:“咳!”她也回答说:“咳!”当他捶打胸膛的时候,她也发出同样的痛苦的声音。那喀索斯望着熟识的池水,说出最后一句话:“咳,青年,我的爱情落空了!”他的话在这地方引起了回声。他说声“再见”,厄科也说:“再见”。他把疲倦的头沉在青草地上,死亡把欣赏过自己主人丰姿的眼睛合上了。 仙女们闻讯赶来悼念他,她们发自内心的悲痛感动了宙斯。几天后,在湖边的草丛中那喀索斯倒下的地方,长出一株株娇黄的水仙花,它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在修长的绿叶的映衬下,白色的花瓣中央装点着金黄色的花蕊。它斜生在岸旁,在晶莹的湖水里清晰地映照出美丽的影子。它是那喀索斯的化身,是宙斯为了抚慰那些深情的仙女创造出来的。 那喀索斯爱上了一个无法得到的爱人,这便是自己的影子。因为爱而迷,因为无法得到就更加痴了。 伽利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被收在中学课本中,这就是《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全文通过一个人对声音和乐音的成因的认识一步步深化发展而又越来越感到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事理。这个文章的事理我以为是永远不过时的,正是因了我们的知识的有限所以我们才对奇妙的物质世界充满了兴趣痴想甚至痴迷,但是我们找寻到真正的事理了么?没有。正如 那喀索斯一样我们追寻的是事理的影子。 这样看来教育现象也属于这一范围了,许许多多的教育家们用各自的理论解说着教育,探寻着人的成长奥秘,争辩批评批评争辩,当看见他们争得口沫横飞的时候,我却总想起一个看连环画的孩子,想着这个孩子渴盼弓箭的幸福。 如果说教育就是连环画中士兵手中的弓箭,那么我最想做看连环画的那个孩子了,因为弓箭就是一个着迷的故事。


15766487006哥哥()讲()故事。
洪邱选答: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

15766487006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洪邱选答: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

15766487006王小波逝世 24 周年之际,你有什么对小波说的吗?
洪邱选答:我想对小波说:“真正的离开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而你的离开是开启了生命的永恒。”对于吾辈,王小波乃神一般的存在。一个理工男,仅凭自身自修的文学功底,留下这么多可以传世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他那个物资匮乏,文化贫瘠,思想意识生存于...

15766487006小波的生日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
洪邱选答:本书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有趣故事,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梦境,但也隐含了作者对南洋种种现实弊端的嘲讽。老舍在“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文中说道:“希望还能再写一两本这样的小书,写这样的书使我觉得年轻,使...

15766487006心疼小波
洪邱选答:那些触动人心的成长故事:许小波的坚韧与无奈 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这部作品中,罗女士的自强不息无疑是一道亮眼的光芒,但真正让人深感心疼的是在她身边默默成长的许小波,一个承载着众多读者意难平的角色。小波并非主角光环环绕,他的故事在有限的篇章中却沉淀出无比深沉的情感。小波,一个...

15766487006王小波撞南墙病逝,他的一生都是怎么书写的?
洪邱选答: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1968年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1980年1月21日,王小波和李银河登记秘密结婚,之后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了研究生,又在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做了讲师,于1997年4月11日辞世,享年45岁。

15766487006王小波为什么要娶李银河(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书评
洪邱选答:这分明是前途似锦的征兆。据小波说,她是全国关心政治的青年的偶像,每天寄来的读者来信要用麻袋装。所以说,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可谓不大,换了别的女孩,就是不去攀援高枝,大概也不会和小波交朋友。应该说,在李银河身上存在一种侠女气质,或者说,有一种追求传奇色彩的浪漫情思。按照普通人的观念,...

15766487006成都“连体”夫妻,小波没有双腿是如何把事业做大的?
洪邱选答:可是由于他们连体夫妻的视频迅速火遍网络,所以小波一下子成为了网络的知名人物。而且小波抓住了时机,面对络绎不绝的商家,小波开始了他的网络直播带货生涯。直播穿插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细节故事,加上自己本身失去双腿的身残志坚的人设,有不少网友会可怜买账,给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由于小波抓住了契机...

15766487006王小波这个人的生平是什么样的 ?
洪邱选答:这些撩人的情话刻进了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当中,俗套中又流露出美好。 1977年,此时已经是《光明日报》编辑的李银河读罢王小波《绿毛水怪》,因为好奇心见了见王小波。 而此时王小波只是一个街道扫地工人,连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李银河后来说:“没想到这么丑,不如不见。” 没想到第二次见面,王小波就主动找上门问李...

15766487006小波的故事读后感50字
洪邱选答:《小坡的生日》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和一群猴子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故事后半段完全是小坡的梦境,但也隐含了作者对南洋种种现实弊端的嘲讽。看完了《小坡的生日》,我的心里可谓是悲喜交加:喜在小坡与妹妹、朋友们在一起玩...


(编辑:束艺树)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