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毒是仙家还是道家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道家。五毒是指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说到底是一种很民间的图案.它是民俗中“以毒攻毒。按民间的说法,五月开始进入夏季,“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之谓据说是宋、明道家盛行的产物,古代民间要在五月五由道士画一符,上画五毒再各刺一针,后来发展为红纸印刷的五毒图,贴在屋中。民间在衣饰上绣五毒,也是同样的意思,通常也是在这天给孩子穿的。同样五毒饼也是这天吃的。所以端午还有“五毒日”的别名。


19182083334道教五毒仙是什么仙家
从蕊施答:1. 关于“道教五毒仙”,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特指道教中的特定神灵。其归属和种类因地区而异,北方通常归入萨满教及其分支,中原地带及三江五湖地区则多与傩巫有关。2. 在这些地区,人们通常会将五毒仙等信仰作为道教的辅助内容,例如将其作为道搭空教教外别传,山门护法等,以此来维持整个信仰体系。3...

19182083334道教五毒仙是什么仙家
从蕊施答:这个应该不算是道教的,根据所在地区不同,归属和种类也不同。在北方归属萨满教及其分支,中原地带、三江五湖一般是傩巫,这些地方通常会把这些作为道教教外别传,山门护法等说法和做法来维持体系,然后云贵川一带,要看各个民族本身的说法,秦岭以南,也有少数鸾堂供奉五毒仙。一般来说,蛇、蟾、蛛、蜈...

19182083334道教讲的到底是什么?
从蕊施答: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

19182083334中国传统中,都有哪些神仙?
从蕊施答: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

19182083334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神有什么区别?
从蕊施答:道教的神仙和佛教的神,和哲学的自我本质一样,都是自我意识,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名称,哲学是自知的自我意识;而宗教是朦胧的信仰、不自知的自我意识。

19182083334道教的神仙与佛教的菩萨有什么区别?(转自墨清师兄)
从蕊施答:二、仙不等于印度诸天。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

19182083334道教知识之道教神仙:祖师仙真都有哪些
从蕊施答:一、道教概况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

19182083334有道家仙缘的有什么症状
从蕊施答:如果清仙多的话,也就是死去的人,那就会心情低落,运气不好,严重的话,气色不好,而且容易胃疼,恶心,还有可能会后脑勺疼,如果有胡家的仙家,那就会后背热,如果黄家的话,那就会心慌,脸热,如果是常家,那就会胳膊腿凉,而且有可能胃胀,蟒家的话一般就是腰不舒服,腰沉,如果是水族的仙...

19182083334怎样区分自己身上仙家是地仙还是道家?
从蕊施答:1. 仙家与道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区别。仙家通常指修仙的人,他们被认为具有超凡的才能和力量,能够飞天遁地,长生不老。而道家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思想流派,由老子创立,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类应顺应自然,追求自由无为而治。2. 道家与仙家在修炼方式上有所不同。仙家往往注重炼丹...

19182083334仙家是什么?
从蕊施答:仙家是中国神话中,众仙的简易自称呼用语,道家里也有恭称与人为善的鬼、妖等为仙家,仙家基本上都是道教的,也有道家的.道教和道家虽然是同源但修。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


(编辑:养味刮)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