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这篇故事讲述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也是著名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作背景。
原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文释义: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
“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
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远处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的诗人,一位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另一位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
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而孟浩然见到,诗才入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胜。谈诗情,谈人生,十分投机,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扬州了,李白特意在这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他仰慕的孟浩然践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即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所作的诗。
朝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词句注释: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第一句话指出了告别的位置:第一代着名的黄鹤楼;第二句写下告别的时间和目的地:“烟花之春”和东南胜利的“扬州”;
三四句话,写下告别的场景:走远;只留下一个泉水。诗歌以美丽斑驳的烟花泉和无边的长江为基础。他们能够以开放的心态,
开放的心态,鲜艳的色彩和浪漫的氛围创造诗歌告别。虽然这首诗是一部告别作品,但它写得优雅而富有感情,没有深深的悲伤,意味着永远而不是悲伤,不停地飘荡着美丽的韵味,而且押韵远非空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一位热爱大自然,喜欢结交朋友的诗人。他一生都住过着名的山地之旅。他在漫游和徘徊中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足迹遍布中原,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美和赞美友谊的作品。
唐朝玄宗十五年,李白东回到湖北省安陆,二十七岁。他在安陆生活了十年,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在外面旅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这片土地上十分陌生”。李白在安鲁逗留期间,遇到了12岁的孟浩然。
这首送别诗有着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
孟浩然非常感谢李白,两人很快就成了朋友。在开元十八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并要求人们带信。孟浩然在江夏会见。几天后,孟浩然把船开到东边,李白亲自将船送到了河边。当离开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的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知道π_π,嘻嘻

死神来了😁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17549165232孟浩然和李白有什么故事
伍码叔答: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

17549165232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伍码叔答: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

1754916523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编一个故事300字
伍码叔答: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50字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

17549165232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伍码叔答: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远处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的诗人,一位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另一位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而孟浩然...

17549165232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故事
伍码叔答:凝视着远方。这篇故事讲述了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也是著名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写作背景。原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白话文释义: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17549165232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故事,与孟浩然的友谊!
伍码叔答:柳絮如烟的三月,孟浩然启程广陵的时候,李白托人带信,一定要亲自相送。二人相约在黄鹤楼边,送别的时候李白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独自一人注视着船帆目送挚友,直至船只消失在尽头,这次使李白怅然若失,诗句之间表达了强烈的惜别之情。李白写下了多首关...

17549165232李白与孟浩然
伍码叔答:那时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是李白的长辈、老师和朋友。两人后来又在江夏相遇,便有了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傲骨横天下,一生最为钦佩的恐怕只有两个人,一是后期的谢眺,“一生低首谢宣城”,一是前期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的一生,...

17549165232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简写30字
伍码叔答:有一次李白在黄鹤楼上喝酒,听说孟浩然就在附近飞襄阳隐居,便立马去拜访他。孟浩然也早就听说李白的大名,衣服都还来不及整理就出门迎接李白,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谈人生、谈抱负,人生好不快活。但是好景不长,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远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

17549165232唐朝诗人孟浩然与李白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故事?
伍码叔答:以上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简介,接下来讲一讲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李白给孟浩然写过两首非常著名的诗。一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

17549165232李白和孟浩然曾经 在一起写诗和还有干什么
伍码叔答: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


(编辑:裴水策)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