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蕴含着哪些智慧

家里的芋头卖不掉,发愁啊,怎么办呢

树立积极的人生
态度,你可以直接
上网评论一下

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之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因此他们在一起通过类似辩论的方式阐述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剔除自己原本的想法中不合逻辑的部分。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企图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原本的观点不正确而将其放弃,转而接受别人的观点”。其本质是个人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同时批判。参与辩证的人最终会得出共同结果,这个结果相较于他们原来各自的想法更加客观和系统化。

扩展资料:

依照苏格拉底的观点,真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唯有基于理性(类似于逻辑,而不是感情),才是说服别人与及发现真理的正确方法,并且是一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他认为真理能够在讨论所使用的推理和逻辑中被发现。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列宁十分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他揭示了物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彻底地批判了与物理学唯心主义紧密相关联的马赫主义及其修正主义理论,指出克服危机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列宁制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个定义不受人们对物质结构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局限,它反映无限丰富多样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质,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证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



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发展的巨大引擎,它给人信心、力量和希望,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意志消沉,烦恼不断,使生活暗淡无光。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拥有积极的人士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顺境和逆境以及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会使人生更加光明。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导课:

(一)温习回忆:人特有的能力是什么?人生的过程与动物有什么区别?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意义和作用。

(二)阅读36页小何丢掉工作的故事。思考问题:

1、从小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做法中,你认为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普遍的联系?

2、谈谈你自己的体会,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联系是客观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

阅读37页图与小字部分,思考:中国老太太卖废品与美国金融危机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3)复杂性。联系是复杂的。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见解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复杂联系的神态系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森林、山川、河流、海洋、各种地下资源,以及生存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类和其他生物,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相互作用、住影响、住制约,形成了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或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部分或环节以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下面的两个小故事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联系的哲学道理:

囚徒逃逸

假设有一个人被禁在高高的石塔顶上,所有通向石塔顶部的门都已经被彻底封死,也没有任何工具可以让他从塔顶上爬下来。即使没有卫兵看守,看来他也插翅难逃。如果他的妻子想要救他,该怎么办呢?如果暂时还没有想出好点子,就先看下面一例,以便打开思路:

非洲南部高原德卡拉哈里盆地边缘的草原地带,那里降雨量小,水源也不丰富,特别是一到旱季,当地居民更是因缺水而惶惶不可终日。怎么才能找到水呢?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地的动物狒狒并不因为缺水而“搬家”,于是,逻辑思路就出来了:天大旱——动物们无法在此地生存——应当搬家——既然不搬家——证明其不缺水——不缺水证明其找得到水源。按照这一思路,当地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找水源的方法:他们将狒狒捉回家中,给它大把的盐吃,然后将其放跑。渴得要死的狒狒一旦被放走,就像脱缰的野马,沿着坎坷的小路飞奔到一个隐蔽的山洞里,扑向洞中一股潜流暗动的泉水边,拼命地喝起水来。追踪而来当地人就这样巧妙地找到了水源。

循着同样的思考路径,前面问题的答案也就比较容易找到了:囚徒自己想出一个另人叹为观止的好方法——他让妻子捉来一只金龟子,然后在金龟子的头上涂一点黄油,金龟子以为黄油在前方,于是一直向塔顶爬。金龟子的腿上系了一根极细的丝线,第二段又连接一根稍稍粗一点的丝线,再接一根更粗一些的丝线,随后又连接一根细棉线,然后一段段加粗,再接上相应的麻线……直到一根粗粗的麻绳被拉到了塔顶。最后,囚徒顺着绳子从塔顶下逃走了。

3、联系的种类

联系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中物与物之间的联系,这是自然界中的天然联系;第二类是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主体对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三类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是主体之间的联系。也是世界上一切联系中最高级、最复杂的关系。

4、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应这样做?)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3)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关系就是人民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2、人际交往的作用

(1)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实现的。

(2)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多种社会关系,形成交往规则和社会制度,在次基础上形成社会。

(3)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不仅创造了社会,而且推动社会不断前进。

(4)人际交往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人际关系网”,否则无法生存、发展。

思考题:

生活中存在可以不和任何人打交道的工作和人生吗? 你是否乐于与人交往呢?

3、人际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1)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2)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如学生、儿女、父母、下级、领导、兄弟、姐妹、行人、伙伴、同事、同学、朋友等等。

(3)人们的价值观、生活背景、个性、思想、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不同,人际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关系(参照P40)。

(4)人有多重社会关系,就必须把握好自己交往的角色,兼顾彼此。

思考题:

如何理解人际关系的广泛性?你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对待人际关系的两种态度

(1)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2)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2、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态度

人际和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人生态度,“和谐”既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一直倡导的积极人生态度。

“和为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倡导的最高社会价值目标,中国崇尚“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人和”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3、和谐与人际和谐的内涵

(1)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

(2)人际和谐意味着不同个性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包容、和睦相处,互助、互补、互利,团结一致,安定有序,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达到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实现总体上的平衡、和谐状态,是人们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3)和谐人际关系的特征

A、平等相处。不歧视人、不欺负人,是减少人际冲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

B、宽松的人际环境。

C、相互真诚信任。相互信任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基本保障。

D、友善和关爱。与人为善是人际和谐的基本出发点。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受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读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4、人际和谐的作用

(1)人际和谐能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A、和谐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以积极的态度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认识自我;

B、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C、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好象支持,有助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爱护人际环境就像爱护生态环境一样重要,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人家关系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自觉营造的。

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的人生呢?这就需要我们主动打开交往的大门,学会与人和谐交往,合作公事,建立纯洁而深厚的友谊,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2、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3、 建立真正的友谊

(1)拥有真正的友谊要善于辨别“益友”和“损友”。 “益友”是真正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广博的人,“损友”是好谄媚奉承的人、好背后诋毁人的人、好巧言逢迎的人。

(2)真正的友谊还需要用心维持和呵护。维护友谊要做到:以诚交友;包容、和谐;重情义,关键时刻勇于相助。

4、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

交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更要把握交往的度

第四课作业

一、名词解释

1、联系 2、人际关系 3、和谐 4、人际和谐 5、“益友” 6、“损友”

二、简答题

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有什么特点?按照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我们应怎样做?

2、简述人际交往的作用,你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3、简述和谐人际关系的特征和作用。

三、论述题

1、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自己的体会,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2、对待人际关系的两种态度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哲学与人生学习辅导

第五课辅导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导课:

我们上次学过世上的事物大都是联系的,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并思考回答问题。

行动与快乐:

日本有位叫河村的船舶大王,他在创业之初曾以收捡别人丢掉的菜叶洗干净,加入盐做成酱菜卖给贫苦的劳工。当时许多亲戚和朋友都十分看不起他。

“那个家伙是个乞丐!”

“那个家伙已经没有希望娶太太了啦!”

河村并没有被他人的舆论吓倒,别人越轻视他,他干得越起劲。后来,他不断改进酱菜的味道,成了实力很强的酱菜批发商,最后逐渐成为船舶大王。

英国文学家、历史学家迪斯累利所言:“行动不一定就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伟大思想家伏尔泰说“人生来就是为行动的,就像火花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这个故事说明人的一生有顺境椰油逆境,在遇到逆境时这样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面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中的顺境逆境,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46页下方图片和材料,说明、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从上述的视图中,你能感悟到什么吗?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呢?

1、发展的内涵

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不是重复。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如何看待新事物和旧事物

(1)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3)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能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既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性。

(2)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无数朝代更迭、国运兴衰、民生起伏,无数的辉煌、灾难,但无论历史的长河怎样婉转曲折,人类文明总是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发展着,进步着,宾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思考题:用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你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理解。

4、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

(2)满腔热忱地支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3)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会辨别新事物和旧事物。

(4)正确理解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辨证关系,不计较一时得失成败,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1、 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生不是直线上升的,人只有经历成功、失败的反反复复才能成熟,才能走向成功。

3、在人生发展中我们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下面看一个故事来加深理解。

要敢于面对挫折

2005年6月27日,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冯家杭村的蔡振国接到了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引起全村人的赞美和称羡。17年前的同一天,只有3岁的蔡振国被一场大火烧得双腿蜷缩,无法站立;颌颈粘连,抬不起头;右肘屈曲,弯成直角;面部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五官,下唇外翻,耳廓缺损……经过82天的治疗,连续做了7次手术,一条小生命活下来了,然而火灾却给小振国留下了永久的痕迹。他五官移位,面目全非;双腿弯曲,无法行走,连姥姥都觉得这孩子是个废人,将来连要饭都没有办法,劝妈妈把他扔了。在妈妈的坚强的信念支撑下,蔡振国弯曲的双腿硬是被活生生地拽开,8岁的时候站立起来,开始学走路。他用被烧得只剩下两个拳头状的残肢以及树芽般的三个手指学习写字,他要忍受被人围观耻笑,因为面丑的奇特照片不能上光荣榜,他残酷地训练自己做饭、洗衣、穿针引线缝衣服的生活自理能力,他同正常人一样进行军训参加1000米体能测试……悲惨的命运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男孩,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同龄人一样坚持刻苦读书,正常人做到的,他要做,正常人做不到的,他也做到了。他用毅力和拼搏赢得人们的尊重,他用泪水和心血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一个有用的人。十多年的凄风苦雨,他像一个赤脚参加登山比赛的人,凭借毅力和勇气超越了许多穿着鞋子的登山者,他超着理想的目标勇往直前,他的事迹感动了别人也感染了社会。2004年8月,肥城市人民医院免费为蔡振国做了一期功能恢复手术,将他的头和胸分开,使他终于可以端端正正地挺起胸、昂起头,2005年他以6月他以604分的高考成绩被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系的大学录取,2005年7月,广州南方医院决定免费为做他整形手术。蔡振国心中有一盏理想的灯,前方悬挂着努力实现的目标,他用烈火烧不毁的坚强,自强不屈的精神,从灾难的炼狱中飞出一只火凤凰。

一个人一生中会遭到很多打击、挫折、失败、困扰和苦难,它们对于人生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被打倒了,你将一事无成。如果你能战胜它、超越它,就会成为你的进步的阶梯,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人一生中会遭到无数敌人、对手、打击和困难,释迦牟尼说:“如果你是一碗水,肯定变咸了,如果你是一条河,它什么都不是。”不在我们遇到的对手是谁,事件有多恶劣,关键在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如果你是一碗水,它肯定变咸了,你是一条条河,它什么都不是。土能浊河,不能浊海,风能拔木,不能拔山。

一个人一生中会遭到很多不平的是,会经历无数次的批评和表扬。如果上司表扬你,你就高兴,批评你就痛苦,提拔你就高兴,批评你就痛苦,这说明你的喜怒哀乐是别人掌控的,你自己不是自己的主人,而是傀儡,上司表扬你或提拔你,你就有价值,批评你或打击你就没有价值,你的价值是由别人决定,需要别人印证和认可。一个人应该成为自己的主人。一位哲人说得好:我是我生命的主人,我是我灵魂的船长。

三、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人生的发展过程中,总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1、顺境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

(2)顺境也容易使人沉于安逸,养成惰性和骄、娇二气。

2、逆境

(1)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2)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就容易被打跨。

(3)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

(4)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

(5)逆境可以催人奋进。

3、顺境和逆境是辨证的统一

在人生发展中,顺境与逆境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

思考题:你知道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吗?结合这个故事,谈谈你对顺境和逆境辨证关系的理解。

四、一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自学教材内容,树立对待挫折和逆境。

老师给大家讲义个小故事。

在压力下成长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高山之颠的巢穴里抓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之后就养在在鸡笼里。从此这只幼鹰和鸡天天吃在一起,玩在一起,慢慢地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

终于,等到这只鹰慢慢地长大了,那个人想把它训练成一只猎鹰,可是鹰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鹰还是鸡?它没有任何想飞的愿望。主人试了好多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主人把鹰带到山顶上,再一下子把鹰扔下去,这时这只鹰像块石头似地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拍打翅膀,终于它能飞起来了。

所以说,如果没有一种拼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拼命的人。

有一家企业,它曾经非常优秀,但后来走下坡路,产品销量一年不如一年。老总找人为他们企业做全面的会诊,于是把企业创业的功臣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会后,专家把老总拉倒一边告诉他:“其实解决你的问题很简单。”

老总很惊讶地说:“怎么简单呢?”

于是专家把“猎鹰与鸡”故事说给老总听。老总起初楞了一下,很快就领悟过来:

“对呀,原来问题就在于这些忠臣全都吃饱了!他们原来可是一分钱都没有,都是当地的农民,在他们没有钱的时候与我一起创业,他们像一只老虎,像一匹狼。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捕猎,就可以拿到吃的东西了,所以斗志也就不足了。”

其实大部分企业的执行力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拼命的环境和机制。没有了机制与环境,人为什么要拼命?当人处于既得利益状态时,一个企业中的80%的忠臣就会变得毫无斗志。只不过他们不会讲自己没有斗志,他们会告诉你:“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我们的产品质量太差了,我们的服务不如意了……”

专家问老总当年创业的时候,产品质量如何?售后服务如何?答案是比现在差多了,但是那时候企业做的很好,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现在怎么了?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鹰在鸡窝里养的时间太长了。

怎么办呢?如果是鹰,你就把鹰 扔下山崖,逼鹰重新飞起来。否则鹰不拍打翅膀,它就要掉下山崖了。在企业里,有时候也必须这样对待那些麻木的忠臣,特别是功臣,把他们扔下悬崖,逼他们重新飞起来。

鸡和鹰的惟一差别上什么呢?就是鹰在悬崖可以飞起来。

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一切向钱看

一、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1、分析问题的语义
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就是运用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往往简称为“辩证地看问题”。
2、弄清“辩证”一词的含义
在哲学上,有很多带有“辩证”一词的概念,其中有两个最重要:
第一个是“辩证法”,就是辨别事物、证明真理(或通过辩论,证明真理)的思维方法。
“辩证法”的英文单词为dialectic(s),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指通过辩论证明真理的方法。斯大林指出:“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见《列宁主义问题》,第630页。)后来,“辩证法”一词演变为指称“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包括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和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个是“辩证关系”,就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简称矛盾关系。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决定和制约的关系,或者说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3、明确辩证地看问题的几个重要角度
①联系和发展的角度。联系是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力戒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②三大规律的角度。包括运用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看问题。其中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基本范畴的角度。包括分析部分把握整体的方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重视内容兼顾形式的方法、调整结构优化功能的方法、追溯原因预见结果的方法、通过偶然认识必然的方法、有利可能变成美好现实的方法。
二、人生态度
1、定义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待生存环境和处理人生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是稀里糊涂地活着还是明明白白地活着,是乐观向上地活着还是悲观失望地活着,是积极进取地活着还是碌碌无为地活着?
☆态度决定一切 Attitude is everything.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路人问:“你们在干什么?”张三没好气地说:“没长眼睛?砌墙!”李四抬头笑着说:“我们要盖一幢高楼。”边干边唱的王五最后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城市。”
十年后,张三还工地上砌墙;李四在办公室设计大楼,王五担任城建局局长。
2、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①人生须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毛泽东
②人生当务实。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人生应乐观。
2007年9月3日,广东药学院大四学生邓国旺从宿舍7楼跳下,砸死大二女生杨佩影,造成两个家庭的悲剧。
④人生要进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728804591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要树立哪些观
郑申贫答:要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矛盾,我们需要树立以下几种观念:1. **普遍性矛盾观**:承认矛盾无所不在,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充满了矛盾。我们必须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特殊性矛盾观**:虽然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个矛盾都有其独特性。我们需要针对不同...

17288045913怎样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看问题?
郑申贫答:1、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全面地看待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能简单地对其进行肯定或否定。同时,事物的各个方面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例如,在评价一个人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看一面。2、辩证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动态地看待问题。

1728804591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要树立哪些观
郑申贫答:要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我们需要树立以下观念:1. 矛盾普遍性观念:认识到矛盾普遍存在于人生中,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存在着矛盾。只有充分理解和接受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2. 矛盾特殊性观念:矛盾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每个矛盾都有其特殊性。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17288045913如何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
郑申贫答:所谓新辩证法,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可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但要选择正能量的看法。例子如下:1一个班级里面的女同学,根据颜值的高低按名次排队,如此同一事物,就会产生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了,有些同学就会认为“一个比一个难看”,而有些同学就会认为“一个比一个好看”,前者就属于消极负面能量...

17288045913面对复杂局面应如何运用好辩证思维
郑申贫答:面对复杂局面应要以坚持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要想更好地运用辩证思维,首先是要坚持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即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这样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的时候能...

17288045913如何辩证性看待问题
郑申贫答:例如,社会哲学中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明确辩证地看问题的几个重要角度 ①联系和发展的角度。联系是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力戒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

17288045913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郑申贫答: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联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1)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2)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取消本来存在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

17288045913如何树立辩证思维全面联系发展看问题
郑申贫答: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7288045913如何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郑申贫答: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发展的巨大引擎,它给人信心、力量和希望,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意志消沉,烦恼不断,使生活暗淡无光。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拥有积极的人士态度。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顺境和逆境以及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会使人生更加光明。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17288045913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问题?
郑申贫答: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必须反对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①要把事物的存在看做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②要具有一种长远的眼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③要认清事物运动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


(编辑:蔚司奋)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