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人说农村有三样老物件是不能丢弃的,哪三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0
在农村有三样东西不能送,是哪三样?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农村人,对我们这种生活在农村里的人来说,送东西也是很讲究的。只是这种讲究不是像城里人那样送东西一定要送贵的,我们说的讲究是一代传一代传下来的,送东西要送吉利、运气好的东西。如果你送的东西代表着不吉利,那么农村人会觉得很生气觉得你不尊重他们。那到底有哪三样东西是完全送不得的了,接下来就跟着我的步伐来看看吧。


第一是千万千万不要送钟。这里说的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如果平时在生活里能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送多么贵的东西,我们一般都不会送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送钟和送终非常的相似,尤其是在寿辰上,如果送钟的话会非常的丧气,并且也容易让人们气出病,特别是对一些生活了很多年的农村老人来说,送钟你会气到他们的。


第二是千万千万不要送鞋子。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自己朋友生日的时候喜欢送鞋子,其实按农村的习俗来说这是要不得的。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送鞋子的意思是其实是让人家走,所以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如果有一些讲究的话,也会非常的让人生气。此外,送鞋子的意思也有送邪的意思,当人们听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心里也会非常的不开心。毕竟谁会喜欢邪这个字呢?你说是不是呀。

第三是千万千万不要送杯子。为什么不能送杯子呢?因为送杯子意味着悲剧,你是想让谁悲剧呢?所以说我们送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多多的思考,什么该送,什么不该送。

人有三样,不富也旺,指的是子女孝顺,兄弟团结,夫妻和睦,意思也就是如果一个家庭,有这三样东西,即便不富也是非常旺盛的!


子女孝顺,孝便是德,有德才会有财!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注重孝道,如果不孝顺的话,就会被人们说成白眼狼,没有品德,这样的人没人愿意和他交朋友,没有朋友自然就没有财运!如果这个人非常孝顺的话,据说明这个人非常善良,就有许多人愿意和他打交道,这样的人一般人品都非常好,人品好的人虽然朋友就多,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就会得到朋友的帮助,所有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这样的人也特别爱帮助别人,即使不能得到更多的财富,日子应该也能越过越顺!

人们常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兄弟之间的团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两个人做一件事不同心,就会经常问一些小的事情争吵,最后分道扬镳,互相往来!这种人的格局比较小,连自己最亲近的兄弟都没办法包容,更何况和外人在一起!两兄弟如果齐心合力的做一件事,你也会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各自的心情也会舒畅,家庭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睦睦,才能生财!如果一对夫妻总是吵吵闹闹的,在外人看来这个家庭不和睦!所以给人的印象不好,而且夫妻长时间的吵闹,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影响!两个人吵架,心情会很糟糕,从而影响工作和财运!如果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互包容,什么事都好说好商量,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家庭当中,那这个家就会越过越好!

在农村家家户户留下来的老物件其实是非常丰富,也非常多的,而且以前各家不了解这些老物件的价值,往往并不珍惜,记得我小时候就拿着我爸收藏的袁大头银元玩,后来玩丢了十多枚,还有一次玩丢了两件非常小巧,镶着银丝的小瓷瓶,当时不知道它们的价值,玩丢也就玩丢了,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想想,追悔莫及。


而农村的老物件本来就丰富,可不止三件,很多老物件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它的价值。今天我就在这里列举三个农村家庭常用也常见的老物件,以后可能用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其价值也会越来越提升。

第一件要说的就是小时候我们村非常常见的老的手动纺织机,那时候缺衣少粮的,小时候就经常见到奶奶和街坊邻居在家用这台老式纺织机织布,家中有闺女出嫁的,还会用自己家的棉花染色织出漂亮的花棉布,做成被子、床单等陪嫁。

现在社会发展快,人们早就告别了自己动手做布匹做衣服的时代,基本上不再需要这种老纺织机,以前见到过一些家里将这种小型的手动纺织机拿到灶台烧掉做饭的,现在想想有点惋惜。这种东西现在有些人,也有些博物馆,专门上农村家里收,出价不菲,而且未来的升值空间还很大。

第二件老物件就是这种家用小石磨,在我们北方早在很多年前,都已经没人用了,很多家里都把这种小石磨当碍事的玩意,随意丢弃在猪圈,垃圾堆旁边。我对象是南方人,在她家里现在甚至他们村里,现在人们还有使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的习惯,基本上还比较常见,但随着机械化的进一步普及,她们那里也有很多家庭不再使用石磨。

但是石磨对于丰富人们饮食,做出可口的美食做出来无可替代的贡献,现在虽然很多家庭不再使用,一些收藏老物件的人却视为珍宝,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宝贝,出价不菲,未来石磨的价值将远远超出他的实用性。

第三个老物件就是老式缝纫机,不过这个东西虽然被市场淘汰了,却是很多人的情怀,一些收藏者以及专门从事老物件生意的人,还死盯着老式缝纫机不放。在北京一个老物件售卖店见到过一次,当时一台老式缝纫机的标价竟然超过了4000元,我也是感到惊讶。

  



第一件要说的就是小时候我们村非常常见的老的手动纺织机,那时候缺衣少粮的,小时候就经常见到奶奶和街坊邻居在家用这台老式纺织机织布,家中有闺女出嫁的,还会用自己家的棉花染色织出漂亮的花棉布,做成被子、床单等陪嫁。

这个还真的不是很清楚,不过我记得老物件应该有纺织机的吧

很多老物件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它的价值。今天我就在这里列举三个农村家庭常用也常见的老物件

纺织机电视机和自行车版,毕竟这三辆对生活都很有用。


15096101864农村哪三样老物件是不能丢弃的?
诸娅狐答:第三个旧物件是老式缝纫机,但尽管这个东西已被市场淘汰,但这却是许多人的感觉。一些收藏家和专门从事旧物件的人们仍在盯着老式缝纫机。曾经在北京的一家老物件商店看到过它。当时,一台老式缝纫机的价格超过了4000元。

15096101864搬家三不扔是哪三样东西
诸娅狐答:2、旧书籍 “穷不丢书,富不丢书”。此话上半句的意思是:即使再穷,也不能不读书不识字,也不能将自己的书籍丢掉。不扔旧书籍,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某些书籍看完,但是也不能丢掉,丢掉书籍相当于丢掉知识,再想回头翻阅课本时,找不到书籍,也是一件恼火的事情。3、贴身枕 有些人睡自己...

15096101864长辈说:“搬家三不扔,扔了福气散”,哪3样不能扔?有啥讲究?
诸娅狐答:二、祖宗留的老物件不能扔 搬家的时候,有一些祖传的物件,比如有一些人结婚的时候,家里的长辈留下的一些首饰,包括家里使用了好几代的物件,比如床单或者是电视机,这样的旧家具,还是不要乱丢。因为它被人们传承下来,并不仅仅是普通的物价,它可能是有感情了,还代表着老一辈人对于晚辈的传承和寄...

15096101864农村俗语“家中三不留,荣华永不休”,说的是哪三样?看完明白了
诸娅狐答:一、不留杂草首先这样指的是家门前的杂草千万不能够留。这主要是因为源于过去的一句老话,很多人在观察某一位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一般都是观察,他们家门前是否有杂草。如果在家门前没有杂草在院子旁边收拾得都非常的干净,就说明这个家的主人是非常热爱生活非常的勤劳,一般勤劳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以...

15096101864再穷三种东西不能扔
诸娅狐答:搬家时有三样东西是不应该扔掉的,被称为“搬家三不扔”。这三样东西分别是:古物件、旧书籍和贴身枕。1. 古物件承载着家庭的回忆和传承,往往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些老物件,有些可能是代代相传的珍贵物品,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家族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搬家时,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古物件,将...

15096101864农村四大老物件, 可别乱扔了, 将来说不定很值钱, 你家有么?
诸娅狐答:1. 旧式手机:曾经风靡一时的“大哥大”以及后来被淘汰的手机,在那个时代拥有一部手机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古玩界有句俗语:“手机可以买得起,但每月的通话费却承担不起”。2. 风箱和笸箩:这些是农村的特色物品,近年来已经被风鼓子所取代。这些老物件的淘汰,意味着许多传统的物品逐渐消失。...

15096101864农村四大老物件, 可别乱扔了, 将来说不定很值钱, 你家有么?
诸娅狐答:二、风箱和笸箩 这个可是农村里的一大特色,可惜近年来风箱也是被风鼓子代替了,真的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淘汰了多少以前的老东西。三、纺车 看似简简单单的器具,能把棉、麻、丝加工成线,再织成布匹,人们就用这些布做衣服、铺床铺,总觉得很舒服。现在有个这个也算是古董了,值钱了 ...

15096101864老物件不要扔,这几件越来越值钱!
诸娅狐答:存世量少的粮票也是很值钱的。老石磨:这个过去家家户户都是必备的,就算是现在很多农村的家庭也依然能够见到石磨、石磙这些老物件。对于这些老物件不少人家都是闲置在一边了。有一些收藏爱好者就比较喜欢收藏石磨这类的石制老物件,虽然给出的价格不是很高,但是绝对是超出这些老石磨本身的价值的,有不...

15096101864在农村,这3个老物件越来越值钱,最后一个价值几十万,别弄丢了
诸娅狐答:3、老房子 很多农民居住的老房子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有些人到现在还完好的保存,有些人却不要了。殊不知这些传统的老房子,建房的工艺都是非常传统,也是现在难以见到的,都是难得的宝贝,保存完好的老房子是很值钱的,卖个几十万没问题。老一辈的农村人日子过得不是很好,但是这些老物件给他们的...

15096101864农村老房子里的老物件要不要扔掉?原因是什么呢?
诸娅狐答:现在一些专门到农村收集老物件的人,他们利用农村人对一些东西分辨不清的弱点,专门忽悠一些农村人,使一些价值连城的东西,让这些投机钻营的人钻了空子,使自己却吃了大亏。因此,老物件不能扔。记得邻居家里有块传世的家室——砚台,据说是从明代皇宫里传出的。虽然几代人也没有再用这块...


(编辑:祁脉青)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