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2

   一、道家的人生观

  ⒈自然无为

  道家的人生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心内容,就实质来讲,人生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问题。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示人与物即自然的统一与联系来彰显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自然”这一概念首见《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是事物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状态,如十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人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人在,但没有圣人的作为,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说,自然便是道,不用再去寻找道了,总之,“自然”是“不用借助别人的力量,靠自身内在的作用,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②老子的“自然”开创了道家乃至后世思想家思索天人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维护“自然”,崇尚无为,反对人为,顺应自然而为便是无为。

  “自然是无为的最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③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人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到无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

  《老子》第五十二章提出“守柔曰强”的观点,老子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生命力的、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所以道家崇尚“水”,因为水本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石,是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在道家看来,刚强只是一时的,而柔强才是最后的胜者,是韬光养晦,以静制动,这对我们现今处在一个如此快节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怎样面对人、处理事同样有着很深的启示。可见贵柔主静的精神在于理性的认清形势,冷静地控制自己,坚忍待时。静其实是柔的保证,非静不足以柔,《老子》第四十五章提出了“清静为天下正”的著名观点,第五十七章又说:“我好静而民自正”,从统治者来说,若能清心寡欲,社会自然就治理;从自身来说,有了静,就可以防止主观臆断影响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道家也并没有绝对的反对动,而是认为必要的“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静”并不是要求形体不动,而主要是用于心性修养,讲求心静。动静适宜与否,与自身的心性有

  直接关系,心如果能控制动静,顺乎天地之道,则自我就可安身立命。

  ⒊轻物重生

  首先,道家面对人生生死的态度是非常坦然的,认为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自然的面对生死,才是生命应有的态度。道家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过程,人不应该去违背这种自然,但这样并不是道家不爱惜生命,或是把生命看做可有可无,从整体上看,道家是有强烈的生命价值,认为只有热爱自己的生命,才能积德进道。

  《列子·杨朱》有杨朱言:“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认为如果人人都贵身爱生,不以天下之利交换自身的生命,那天下就大治了,个人的安危也可保存,被认为是道家轻物重生的典型。《庄子·让王》也说:“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尊重爱护自己的生命,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必然是齐贵贱、不伤身的人。《老子》第六十四章有:“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道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主张人们摒弃外在物质的欲念,健全自己的体魄,归于自然的本身。所以轻物重生,就是道家告诉人们了解自然与自身的和谐,不要一味去追求身外之物,没有强烈的欲望也就不会被其所伤害,因此而达到各自相安的目的。

   二、道家的政治观

  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道家在其政治治国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庄也从未离开政治离开社会去孤立的谈自身的思想与观点。老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庄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所谓的“至德之世”的乌托邦。显然,他们并不像其他诸家明显的用世方式,而是采用的“无为而治”的方法,和道家哲学的核心“自然无为”相同,认为统治者也是要采取自然方法治理国家,如《老子》第五十七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庄子》在《天地》中也说:“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等。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去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事,也不做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事,对顺应自然而又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还是要积极的参与。

  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虽然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但是也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关系。老子和庄子分别生活在春秋和战国时代,看了太多当时的“有为”政治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弊端,统治者一味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另一方面又滥用私权满足自身的私欲。所以他们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给与当时的有为政治猛烈的抨击和鞭挞。老子在治国方面有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统治者既不能用礼法等来约束人民,也不必事无巨细,从而陷入事务主义的歧途中,使国家越治越乱,最理想化的莫过于“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虽然不论是老子的“小国寡民”还是庄子的“至德之世”都有一定的幻想意义,但确实都是针对当时的繁重压迫的现实而产生的,也反映出当时的劳动人民渴望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这种无为而治的状态也从另一面“彰显和憧憬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没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对立的素朴而平等的社会。”

   三、道家的养生观

  现在随着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保养,而“养生”也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对养生的探索大多停留在养生术方面,从老子开始,道家系统的思考“养生”,将人置于社会、自然、宇宙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老子》首先提出“摄身”的概念,《庄子》则专列《养生主》一篇谈养生之道。

  1.心性之养

  这里的“心”除了表示作为实体存在的心脏及其功能外,主要用于代表人的思想活动、心灵境界等。道家的“养心”,就是在外在接物和内在的思想活动中,如何超越有形无形的束缚,以保持自我的本性,达到自我的安定。这其中“治心”是道家实现个体逍遥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心境平和宁静。道家提倡心要静,以静养生,但心静也只是一种境界修养,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都会影响心静,外部原因如各种声色犬马的诱惑,而内在原因通常是自身的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所以也达不到心静的状态。而道家并没有排斥人的基本欲望,而是要

  求人的欲望要得其宜,不要贪婪,《吕氏春秋·适音》有言:“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矣;生全则寿长矣。”人的自然欲望得到满足,心也就会安定,身心俱畅,自然就会长寿。

  道家的养性说是建立在自然主义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这里的“性”,指人性或人的本性、本质。首先,老庄认为的人性具有自然性的特点,人的本性在其原始性、先天性、自然性,是自然而然不加人为的,如果加上外在人为的成分,必使其受到伤害。老子强调,人性的本质在于其天真未凿,不容丝毫人为的损益。其次是超善恶性的特点,关于性善性恶说,是先秦时代诸家关于人性论的观点,但道家老庄讲究人性的超善恶性、超道德性,他们反对把主观的善恶观念和传统的道德范畴引入人性领域,用来论说人的本性。所以,老庄提出“因性”、“全性”为宗旨的养性说,强调在人的自然本性面前,人们必须要因性而行、顺性而动,才是养生正确的途径,而“全性保真”才是养生的目的所在,“全性”就是指保全人的天性或本性,“保真”就是保持人最真实的一面。《庄子·田子方》有说:“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可以看出“全性保真”不仅可以使人形体健全,更重要的是使人精神充沛,从而延年益寿。

  2.形神之养

  养形是道家养生的基础,因为形体是生命的依托,也是生命活力的源泉,“形求其安,气求以充,神求其宜,三者皆宜,生乃康健。”⑤《庄子·达生》篇有言“有生必先无离形”,“养形必先之以物”,生命离不开形体,形体需要依靠“物”来养育,但养形应注意把握物养的尺度,不恰当的饮食起居也会伤害性命,道家强调的养形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再加以适当的运动最好。“神”一般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即精神,在《老子河上公章句·爱己第七十二》有言:“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精神”。道家认为人由形、神两大部分组成,生命虽离不开形体,但却因精神展现光芒,所以道家常常将“养神”置于首要地位,《文子·下德》提出:“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养生之末也。”

  道家的思想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贤们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主要思想内容在我们现代社会发展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道家的人生观主张我们待人处事要自然宁静,充分体现了人之生命自由恬淡而又宽容阔达的精神追求,人具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又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对我们陶冶精神和锻炼形体都大有益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对我们也多有启示,在现代管理艺术中,管理者就是要“抓大放小”,以“无为”的方式从事管理活动,一定会产生“无不为”的积极的管理成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不论时代怎样变化,道家思想文化是高价值高水平的思想文化,我们不仅仅要将其好好传承,更要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它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道”作为宇宙的根本原则,强调“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并注重个体修养和内心平衡。具体来说,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和谐而流动的整体,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和痛苦,但道家思想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顺应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这样才能摆脱束缚,达到心灵上的自由和平静。
道家思想倡导追求内心平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状态下生活和工作。道家思想教导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和谐。通过修炼身心、静坐养性等方法,让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安定与从容,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修养和自我完善。它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就能够实现内在的提升和成长。道家思想注重个体的精神修养,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美德和品德,使自己更加完善,并达到心灵上的满足。
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学会关注内心世界,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调整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要注重身心健康,通过锻炼、冥想等方法来保持身心平衡与健康。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以宽容、理解和尊重为出发点,尽量避免争斗和冲突。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敬畏之心,用一种豁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衡和个体修养。只有通过实践这些价值观,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并运用道家思想中的智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从而实现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本文参考了道家经典著作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并结合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经验进行撰写。)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其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家思想强调“道”,即宇宙本源的意义,它是万物之始,是阴阳之根源。因此,道家思想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道”。
“道”是一种自然法则,是自然界万物生命的本原和根源。在道家思想中,“道”是无形无物、不可言说的,但却普遍存在于宇宙间的所有事物中,并且支配着它们的运行。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道”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内在修炼。在道家思想中,没有什么比个人内在修炼更为重要了。只有通过内在修炼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真谛,进而取得大成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内在修养,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第三,“无为而治”也是道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无为而治”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通过无私、无欲、无我来达到事物的最优状态。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保持内心平静,不要太过于执着于成败得失,从而让人和事自然达到最优解。
第四,“反思”也是道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改正。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明晰“道”的真谛,并在修炼中越来越接近“道”。
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教导了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如何培养自身品德和修养、如何实现最优状态以及如何经常反思自己。这些核心价值观既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宽广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18236963993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
饶雄转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要作用】: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

182369639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别是什么
饶雄转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82369639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饶雄转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前四个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间四个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后面四个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8236963993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饶雄转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梦,价值魂。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通过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大力继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

18236963993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
饶雄转答:1、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儒家的主要特点:(1)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2)崇尚礼仪即注重维护尊卑上下等级秩序。(...

18236963993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饶雄转答: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个人健康人格,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从而打造了全民族的强健精神支柱和充满浩然正气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构建了全民族的道德体系,加上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

18236963993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儒家思想是什么?
饶雄转答: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以仁爱治天下。儒家的思想就是一定要有开放的包容性,一定要仁爱,尊老爱幼,与人和善。

182369639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饶雄转答: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

182369639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饶雄转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新中国的建立,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

18236963993儒家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基本内容
饶雄转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以仁为本”的理念。“爱国、文明、和谐”,体现了儒家文化“仁、义、忠、孝”等道德规范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的人生理想。“平等、自由、敬业、公正、法治、民主、诚信”,体现了儒家文化“仁、礼、知、信、恭、敬”等价值观思想...


(编辑:姚达昨)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