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人自信力 事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3
请举例说明近代或现代中国人拥有自信力的例子

中国变化翻天覆地,德媒做出客观评价:中国人自信回来了!

1、李四光粉碎“中国贫油论”
李四光,卓越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
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2、詹天佑修铁路: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因为他们知道这条铁路在中国的战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他们以为中国人离开他们肯定修不成这条铁路。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对他不放心,说他自不量力,说他胆大包天,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如果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
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于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詹天佑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原来那些瞧不起中国工程师的英国人也表示对他由衷敬佩。
3、钱学森归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4、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3F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5、茅以升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
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我记得小学课本里面有一篇文章《一定要争气》,讲的就是童第周的。
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如:广大的劳动人民,科学家,邓小平的不屑努力。有为民请命的人,如:包拯的公正分明。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啊,就那近代的伟人说吧,他们谁没点自信啊,毛泽东没一点自信他能解放全中国吗,康熙没一点自信能打败他的敌人螯拜吗。

最近的:航天三剑客的故事 看过吗?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正选航天员都出生在1966年,有着相似的体重、相近的身高。当然,更重要的,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都经历过那一代人大都经历过的艰难世事。苦难的、徘徊的,甚至有些灰暗的人生天空,让少年心事一度变得不确定。是求变的希望,一路拽着他们从黑土地、从黄土高原的村落里奔突出来,成就了一番搏击太空的伟大事业。
相信这些人生的碎片,是很多有着“相似成长背景”的农家少年共同的记忆。无论是“三剑客”那样的成功者,还是依旧在平凡的世界里努力涂抹人生的一般人士,都会刻骨铭心。彼时彼地,孩子要上学的愿望,是一个个农家子弟难以逾越的大山。那些艰难和苦楚,说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巳。
我丝毫没有拿“三剑客”的经历与现在学生相比的意思。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一种独特的寻觅经历。其间,有时代的投射,有个体经验的积淀,不可复制,亦难以比较。我所珍视的,是那种可以珍藏一生的强悍的生命体验。比如翟志刚的那个空包,比如景海鹏父亲绑扫帚的手,比如刘伯明的那一条的那一条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的乡间小路。
泪水滑落,不仅仅是为了1980年代那个可怜的在一条读书窄道上寻找出路的孩子,也不仅仅是为那一生守望农村艰辛度日的母亲们。也是为了自己,为了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母亲而心生哀伤。我们都希望通过艰难的努力,跳出既定生命轨迹的规划,让生活变得确定起来。
我也相信,很多人是把“三剑客”的故事当励志小品来读的,看他们少年时代如何如何艰难,所以才奋发努力,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这原本也没错,很多大人物也有类似的不平凡的个人经历。不过,我还是希望,我们的少年有权力在需要得到教育的时候就顺顺当当得到教育,而不一定非要“苦甚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是可然,不是必然,更不是宿命。>这是我在报上看到报道关天航天三剑客的故事,深有感触。我们这些80后的孩子,被称为叛逆的代名词。无论他人怎么看自己,只要努力就好!
自信,在于自己....



(编辑:庾紫裘)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