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怎样学好语文阅读题,从哪方面回答?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语文阅读理解怎样才能答好?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同学你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做题正确的方法,只要能把方法掌握了,任何这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介绍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如下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口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从长远角度考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时之功。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下面进行一个测试,看用上面给你的方法来答题,有收获吗?
例题:一个七美元的梦
(1)“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2)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连我自己也不清楚。
(3)我把报纸摊在膝上,闭上双眼,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时全家人备尝艰辛。我也曾想要一把小提琴,可家里买不起……
(4)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妮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姗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
(5)我的手臂渐渐长长了,也试着学拉苏姗娜的那把小提琴。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我多希望能有一把琴啊!”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6)一天晚上,我的两个孪生姐姐在学校乐队演出时,我紧紧闭上双眼,好把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7)那年年景不好,收成不像我们所盼望的那么好。尽管岁月如此艰难,可我还是急不可待地问道:“爸爸,我可以有一把自己的小提琴吗?”“你用苏姗娜的那把不行吗?”父亲问。“我也想加入乐队,可我们俩不能同时用一把琴呀。”父亲的表情显得很难过。那天晚上,以及随后的许多夜晚,我都听到他在全家人晚间祈祷时向上帝祷告:“……上帝啊,玛丽·卢想要一把自己的小提琴。”
(8)一天晚上,全家都围坐在桌旁,我和姐姐们复习功课,母亲做针线活,父亲在给他大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的朋友乔治·芬科尔写信。父亲曾说,芬科尔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父亲边写边把信的部分内容念给母亲听。几个星期之后我才发现信中的这一行字他没念:“请留心帮我三女儿寻觅一把小提琴好吗?我付不起高价,可她喜欢音乐,我们希望她能有自己的乐器。”
(9)过了几个星期,父亲收到哥伦布城的回信。于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哥伦布城。
(10)父亲把车开进一个居民区,停靠在一座古老而漂亮的楼房前的车道边上。我们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比我父亲年纪大些的高个儿先生。“请进!”他和父亲亲切地握手,两人马上攀谈起来。“玛丽·卢,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一些情况。你父亲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定会叫你大吃一惊。”说完,芬科尔先生把我们领进客厅,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把小提琴,便开始拉了起来。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哦,要是能像他那样拉该多好啊!”我心想。
(11)奏完一曲,他转过身来对父亲说:“卡尔,这是在一家当铺里找到的,才花了七美元,是把好琴。这下玛丽·卢可以用它演奏优美的乐曲了吧。”说完他把琴交给了我。
(12)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我有了自己的琴了!我轻轻抚摸着琴。这把琴是用一种金光灿灿的棕色木料制成的,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温暖。
(13)我带着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的那天,当时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谁也无法想像。随后几个月里,我天天坚持练琴,感觉抵在颌下的那温暖的琴本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
(14)首次公演是学校演出的小歌剧,当时我的心狂跳不已。礼堂里A(一个空位都没有,形容人多)。我们乐队成员轻轻给乐器调式音调的时候,观众席里还嘁嘁喳喳说个不停。当舞台聚光灯射向我们时,台下立刻变得B(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父亲和母亲也都看着他们的小女儿,唇边挂着自豪的微笑。他们的小女儿怀抱着她那把珍爱的琴,让全世界都来赞赏它。
(15)岁月似乎过得更快了,两个姐姐双双毕业后,我便坐上了首席小提琴手的座位。
(16)两年后,我也完成了学业,把珍爱的小提琴放回到琴箱里,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17)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每次搬家,我都带着这把琴。每次打开行李布置居室时,我都要小心地把琴存放好,忙里偷闲时,想着我仍然多么珍爱它,且对自己许愿,不久以后还要用这把琴演奏几支曲子。
(18)我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喜欢小提琴的。后来,她们相继结了婚,离开了家。
(19)现在我面前摆着这张登着求购广告的报纸。我极力不再去回首往事,而把这则引起我对童年回忆的广告又看了一遍,放下报纸,心想:“一定得把我的琴找出来。”
(20)我在壁橱深处找出了琴箱,打开盖,把安卧在那玫瑰色丝绒衬里中的小提琴拿出来,我手指轻轻抚摸着金色的琴木,令人惊喜的是琴弦仍然完好无损。我调试了一下琴弦,紧了紧弓,又往干巴巴的马尾上涂抹了点松香。
(21)接着,小提琴又重新演奏出那些铭记在我心中的最心爱的曲子。我想起了父亲,在我孩提时他竭力满足我的一切愿望和要求,而我都不知是否感谢过他。
(22)最后,我把小提琴重新放回了箱子,拿起报纸,走到电话旁,拨通了那个号码。
(23)当天晚些时候,一辆旧轿车停靠在我家的车道旁。敲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先生。“我一直祈祷着会有人答复我登在报纸上的那则广告。我的女儿太希望有一把小提琴了。”他边说,边查看我的那把琴,“要多少钱?”
(24)我知道,不管哪家乐曲店都会出笔好价钱。可此时,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回答说:“七美元。”“真的吗?”他这一问,倒使我更多地想起了父亲。“七美元。”我又说了一遍,接着道:“希望你的小女儿也会像我过去那样喜欢它。”
(25)他走后我随即关上门,从窗帘缝里看到他妻子和孩子们正等候在车子里。突然车门打开,一个小姑娘迎着他双手托着的琴箱跑过来。
(26)她紧紧抱住琴箱,接着双膝跪在地上,“咔嗒”一声打开箱子。她轻轻抚摸着红彤彤的夕阳辉映下的那把琴,转过身,一下子搂住了面带微笑的父亲。
1.根据(14)段语境,按括号中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A、B、
2.仿照第(10)段画横线的句子,以“××忽而……,忽而又似……”为形式造一个句子。
3.本文的记叙顺序是,记叙线索是,
4.本文主要写了这样两件事,其中详写的是,略写的是,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5.“我”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当“我”急不可待地向父亲表达想要一把小提琴的心愿时,父亲的表情为什么显得很难过?
6.第(12)段中,作者写到:“看到父亲眼里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一切”,你认为“父亲眼里的泪水”表达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
7.文中写“我”在得到小提琴后多次用到“激动”“珍爱”,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我”的这种情感?
8.文中两次提到求购小提琴的小广告,这两则广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9.第(24)段中“不管哪家乐器店都会出笔好价钱”的一把小提琴,“我”为什么只要“七美元”?
10.一把七美元的小提琴圆了两个小女孩的梦。文章题目是“一个七美元的梦”,对这个“梦”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分析:这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讲述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使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教育和启迪。从没题看,第1题着眼于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成语。第2题是一个仿写题,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第3题考查记叙的顺序和线索。第4题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先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再从材料的详略安排上体会作者的用意。第5、6题着眼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无疑中生疑。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和句子,其实对表现中心和人物性格都有作用,只有认真阅读全文,抓住这些信息,进行思考,方能轻松答题。第7、8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第7题着眼于塑造人物的手法,第8题着眼于文章结构的安排。第9、10题要求学生注意全文的中心。总起来看,设题有梯度,考查学生多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
答案:1.A.座无虚席
B.鸦雀无声
2.参考答案:大海忽而温和平静,忽而又似万马奔腾。
3.倒叙 一把小提琴(或"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
4。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
详写: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
略写:"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重点突出(或中心突出、突出主题)
5.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但又生活拮据的家庭。
父亲表情很难过,是因为经济拮据的现实不能让他满足女儿的心愿,但他又希望能够满足,这表现出他的矛盾心情。
6.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7.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8.第一次出现引起下文的回忆,第二次出现呼应开头。
9.当年“我”以七美元的价格买到这把琴,得到别人的无私帮助,今天“我”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10.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

基础知识学习得牢靠,思维能力培养得良好,做阅读题是不应该有什么问题的。做阅读题要掌握一些要领。 怎样做阅读题呢?

第一,要暂时记住某些内容。第一遍阅读给予的文章,就要调动自己的记忆能力,力争尽可能多记住一些内容,不要着急去解题。记住的目的是为了好找,譬如要找题目当中涉及的内容,从头到尾去找,很费时间;尽可能记住了文章的内容,找起来就方便了。

第二,要掌握全文的思想、观点、精神实质,总之,要掌握一篇文章的主旨,做到从宏观上把握整篇文章。在宏观上领会了文章的全部内容,才能正确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局部。切忌还没有把握全篇,就去做题,那是很难做对的。

第三,要善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同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做阅读题,一定不要孤立地去做。

为了说明的方便,下面举一个例子,在分析例子的时候分别说明以上三点。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山区一种外形很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都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0·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有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1、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这里头涉及了"四角龙的头角""头角上的骨架"等四个内容,要知道"其"指代的是什么,就得从文中找到这四项,看看哪个选项符合筛选的条件。如果边读边记,就会很快发现在"其"的前面有"四角龙的头角上一个骨架",A、B在什么地方也就知道了。找到了"颞孔",C、D在哪儿也就知道了。文中说"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quot;。"其"指代的是什么呢?A说是"四角龙的头角";如果"其"指"四角龙的头角",文中?quot;骨架"就多余了,所以A应当否定。C讲"被穿越的颞孔",颞孔是穿越的对象,而不是题干当中"依附"的对象,所以C也可以排除。D讲"穿越颞孔的肌肉",这是"依附"者,即"依附"的主体,而题干当中"依附其上"的"其"是"依附"的对象,主体和对象是两码事,所以D也要否定。那就只剩下B了。联系上文来看,"咀嚼肌"就是直接依附"其"上的,因此,选择B是对的。可见无论是选择正确答案还是排除迷惑项,都要依靠上下文,联系上下文。

2、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相关的状况。

B、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这段文章,主旨就是说明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动物,它填补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的空白。抓住了这个主旨,一下子就可以断定A是正确答案,因为只有A符合主旨。文中说"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quot;。A讲的"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相关的状况",同下文讲的"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quot;完全相符合,这正是"相关的状况",说明了A是答案。既然是输入信息,判断的就不是腭孔的形状、牙齿的着生位置之类,所以首先就可以否定C。D说"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区别"属于输入电脑的"信息",而"变化"在文中没有讲,不符合文章的主旨,所以要排除D。B讲"进化规律",也不符合主旨,全文没有讲进化规律,也应该否定。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看出,弄懂一篇或者一段文章的主旨有多么重要了。而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则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化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经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化比较分析和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

筛选的条件是"与原文的意思不一?quot;,那就要排除意思与原文一致的选项。这个筛选条件要牢牢掌握住。原文里有这么一段话:"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有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quot;。这段话说明,这块骨头,是盘龙类的比四角龙大,四角龙的比兽孔类的大,A正是讲这个意思,应该淘汰。洛林确实是经过了比较分析和计算,也确实填补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的空白,C、D两项也符合原文。B里头有"进化比较",原文没有讲这个意思,同原文不符合,所以正确答案是B。

做阅读题,一定要沉着、仔细,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弄了这方面的资料: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喻证法 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五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中考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十一)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十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十五)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破解语文阅读之秘笈
本秘笈共分五部五十九式,语言简练,操作简单,考前研读,可以达到速成之功效。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五、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1.抓住关键字2.在文中寻找答案3.写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4.画出用修辞手法的句子5.分段6.概括主要内容

不知道你有读过玄幻或者别的小说没! 为什么我们可以百看不厌! 关键在与兴趣


18526975220在回答语文阅读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从哪里入手?
汤保溥答:2 锁定区间 根据问题,找到相应段落中相应的词语、句子,进行分析,尽量从原文捕捉到答题线索。3 结合上下文 不要只孤立的思考题干或者只抓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抓住段落核心内容或者文章中心 4 分析词语、句子、段落,往往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从写法特点分析入手。如:理解一句话的含义,要抓写法...

18526975220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汤保溥答:(二)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考点: ...

18526975220怎样答好语文的阅读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一些答题模式又是什么...
汤保溥答: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

18526975220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答题方法有哪些
汤保溥答: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五、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在...

18526975220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汤保溥答:提取码: ay3j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8526975220语文课外阅读技巧
汤保溥答: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有:1、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2、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

18526975220语文课外阅读题答题方法
汤保溥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提取码:ay3j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

18526975220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有什么技巧吗
汤保溥答:\x0d\x0a\x0d\x0a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

18526975220语文阅读题答题的角度有哪些?
汤保溥答:壹 设题角度 1、 比较型 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整体语段分析型 如: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贰 答题角度总结 1、修辞手法: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手法的效果、好处...

18526975220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汤保溥答:比如说含义,意义,技巧,作用,效果,感受之类的。问下这类题应该怎么答?... 有时候看到阅读题的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他要的答案到底是哪方面的。比如说含义,意义,技巧,作用,效果,感受之类的。问下这类题应该怎么答? 展开 10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


(编辑:越舍券)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