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中政治哲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高中政治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的整理

一,唯物辩证法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 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认识和利用规 律造福人类。
4,古代唯物主义,现代形而上学主义。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方法论: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 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1、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2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服务于 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三,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对立统一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坚 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场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 坚持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的工作方法。
5、主次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 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证的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马克思…)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9.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10.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事物发展趋势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三、认识论和实践论
1、 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方 法 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②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四、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1)价值观是人们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如何断定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向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3)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 要求我们 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 在人生价值的两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方法论】 ①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将贡献与索取有机结合起来;②利用和创造条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个人活动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6.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人类结成社会而生活、存在和发展。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区别,不能等同。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更为根本,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哲学原理都有哪些?
杨翟卢答:【方法论】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和工作方法。 10、主次矛盾原理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处于支...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杨翟卢答:5、主次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 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 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关于哲学的知识点
杨翟卢答:题干中的两句话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哲学智慧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是哲学诞生的方式,故题干中第一种认识是从哲学的本源来说的,第二种认识是从哲学的获取方式角度 来说的,因此选C。 3.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有哪些?
杨翟卢答:1、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内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

15955132260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杨翟卢答: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一 1、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络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2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15955132260政治中的哲学是什么
杨翟卢答:政治哲学就其内容而言,十分古老,古代许多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学说都含有政治哲学的意义。但就其概念而言,则迟至20世纪上半叶才逐渐流行于学术界,并具有学科与方法论的双重特征。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偶尔也有政治哲学之说,但只是传统学科分化的沿袭,如同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史学称为历史哲学、伦理学...

15955132260中国古代哲学的三个主题
杨翟卢答:2.天民合一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古代政治哲学中,围绕统治与服从的问题,为了保持统治,始终注重君民关系。如果说君臣关系的问题属于怎样统治,那么君民的关系问题就不仅是怎样统治的问题,而是关涉政治的终极合法性问题。所谓“天民合一”的观点,认为任何君主或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来自天命,而天命以...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必修四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杨翟卢答:顾名思义,人们要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之根本生存原理,就必须弄清过去和当代的理论、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而当代西方哲学地位的变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了解当代西方哲学地位变化,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以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后现代主义对...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杨翟卢答: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解释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体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正确处理...

15955132260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杨翟卢答:高二哲学主要原理与方法论、重要知识点第二单元第四、第五课: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方法论】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和消灭;规律具有不可违抗性,违背客观规律...


(编辑:邹符泰)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