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红玉的故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梁红玉的故事还有其他女英雄的故事。

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
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术在黄天荡对歭。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韩世忠听取梁红玉的计策,由韩率领小队宋兵舰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以梁红玉的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
金兵果然中计,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只听「咚,咚」战鼓响,金兵被韩世忠引入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花木兰

花木兰,隋代人,据考证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应当归功于《木兰辞》这篇长篇叙事诗。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畲太君(畲赛花)百岁挂帅,帅时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卫聚贤《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是"慕容"一语的音转。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先生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杨家庄"之作"杨各庄"。此外,据说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
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
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术在黄天荡对歭。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
韩世忠听取梁红玉的计策,由韩率领小队宋兵舰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以梁红玉的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
金兵果然中计,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只听「咚,咚」战鼓响,金兵被韩世忠引入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为世人歌颂。

扩展资料:
梁红玉生于江苏淮安,原籍安徽池州,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
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红玉

梁红玉是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的一个南宋抗金女英雄,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本人出身于武将世家,后来祖父与父亲因为在平定方腊的战斗中贻误战机,被问罪处斩,梁红玉也沦为了官妓。梁红玉这个人物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过,梁红玉的故事有很多。

梁红玉幼年的时候就跟随着自己的父兄学习武功,并且在武将家庭中长大,所以对于带兵打仗并不陌生,后来更是嫁给了南宋一代抗金名将韩世忠,跟随着韩世忠转战南北,所以耳濡目染学会了如何用兵,如何打仗,甚至是对此非常的精通。

1129年,金兀术率领金军大举南下,一直打到了江浙一带,由于孤军深入的时间太长了,金兀术最终决定回军,但是在来到长江天险的时候遭到了韩世忠率领的八千人马的阻击,梁红玉在战斗中亲自上阵击鼓助战,在那个年代,军队的进退调度都是通过击鼓和旗帜来指挥,不同的鼓声向士兵传递的是不同的进退信息,而敌我双方的旗手和击鼓的鼓手都是自己的敌人首先要攻击的目标,因为杀死了旗手或者是鼓手,就意味着敌军的指挥系统崩塌,所以作为鼓手的梁红玉一定是整个军队中最容易受到攻击,最危险的一个人。

正是因为梁红玉亲自击鼓助战,使得士气大作,梁红玉与自己的丈夫韩世忠仅仅依靠八千人马成功的将金军阻截在长江一带达48天之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也是很多文艺作品中津津乐道的“梁红玉击鼓战金山”。

通过梁红玉的故事“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可以看到梁红玉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更是一个能够带兵打仗的巾帼英雄。

扩展内容:

杨国夫人梁红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关于梁红玉的人生结局,后世流传着三种版本。

其一,是典型的民间附会——大团圆:韩世忠和梁氏,功成身退,归隐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氏也抑郁而终。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此后,宋孝宗下诏竖碑建祠,让他们永远享受人间香火。梁氏故里,也在其出生地,修祠塑像,隆重纪念这位“巾帼英雄”……

其二,是更加模糊的揣想——被暗杀:金国奸细,在食物中下毒。梁氏痢疾不止,衰竭而死。

其三,是基于史料的推测——遭袭战死

梁氏协同韩世忠出镇楚州,长年和金军周旋、遭遇。绍兴五年,农历八月,也就是1135年10月,梁氏突然遭到金军围攻,在激烈的肉搏战里,重创小腹。据说,肠子都流出来了,梁氏依然咬牙奋战。她撕下汗巾,紧紧地裹住了鲜血淋漓的小肚子。

现在的《英烈夫人祠记》,明显搀进了文学色彩,其中记述道:“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

梁氏的首级,被敌军割走,金国人也被这位忠勇的女将深深地震撼了。遗体曝尸三天,随即遣返宋营。“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韩世忠抱住妻子,放声大哭。她心爱的女人,再也不能随他含笑并辔,再也不能为他出谋划策了。



故事一:卑贱出身

梁红玉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

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韩世忠是陕西绥德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

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故事二:飞马传诏

北宋灭亡后,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于是改汴京为开封,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建炎三年,金军在粘罕的带领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

宋高宗又仓皇往浙江一带逃跑,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在这次叛乱中,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儿子以及夫人梁红玉也被扣压在内。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

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

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

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故事三:桴鼓亲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宋内乱,正好给了金军可乘之机。1129年10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对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

先从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逃到海上。幸亏金军海军不行,才让高宗勉强保住了老命。这时金军已经孤军深入5个多月,江南各地到处爆发了汉人的反抗。宗弼见再待下去就要“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于是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

这时韩世忠正担任浙西战区司令(浙西制置使)。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截击。金军号称十万。虽然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过韩世忠的。韩世忠所部的宋军在金军南下时已经败过一阵。

另外,兵法有云“归师勿遏”。也就说不要阻截归乡的军队,否则思乡心切的军队往往会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所以从表面上看,韩世忠无论从兵力,士气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如金军。 

金军统帅宗弼大概也觉得韩世忠是在以卵击石,于是下战书给韩世忠约定日期开战,韩世忠接受。到了约定的日子,金军开始北渡长江。韩世忠率军在江面上拦截。双方在江面上激战。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攻击。金军始终不能渡江。

金军遭到重挫,大出宗弼所料。于是他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对韩世忠说只要韩世忠肯放他们一条生路,他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韩世忠名马作为谢礼。

韩世忠一口回绝了他。双方于是在长江上且战且走。

金军因为不熟悉地理位置,因此被宋军逼入黄天荡死港。而此时本来是消灭金军的最好时机。但是因为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然后又没有陆军配合,宗弼趁机凿通湮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

宗弼在撤向建康的途中又遭到岳飞的阻击。不得已折回长江继续北渡。韩世忠水军多海舰,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

为了发挥这个优势,韩世忠令工匠制作了许多用铁链联结的大铁钩,并挑选健壮的水兵练习使用,用以对付金军的小战船。

四月十二日清晨,金水军首先发起进攻,韩世忠水军分两路迎战,陷敌人于背腹受击的境地。南宋战船乘风扬帆,往来如飞,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船一舷,使劲一拽,敌船便随之倾覆。宋军再一次获胜。

连战皆胜让韩世忠非常骄傲,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

宗弼设坛祈求无风,在这个仪式中,宗弼杀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又将掳掠来的妇女开膛剖腹,挖出心脏祭祀上天。

结果第二天真的没有风了。宗弼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动总攻。金军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

不一时全部都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虽然在从战术上来说韩世忠此战败的很惨。但是从战略上来说,韩世忠以绝对弱势兵力而能阻击金兵达48日,而且金兵北去后不敢南顾,已经达到了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

但是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

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即从梁红玉始。

蒲儿菜因此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

拓展资料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

“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

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韩世忠是陕西绥德县人,虎背熊腰,一身是胆,为人耿介,尤喜济人急难,是一个正直而勇敢的英雄人物。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

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故事二:飞马传诏

北宋灭亡后,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于是改汴京为开封,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建炎三年,金军在粘罕的带领下由彭城入泗州,直抵楚州。

宋高宗又仓皇往浙江一带逃跑,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

在这次叛乱中,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儿子以及夫人梁红玉也被扣压在内。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

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

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

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故事三:桴鼓亲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宋内乱,正好给了金军可乘之机。1129年10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宋高宗对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

先从杭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逃到海上。幸亏金军海军不行,才让高宗勉强保住了老命。这时金军已经孤军深入5个多月,江南各地到处爆发了汉人的反抗。宗弼见再待下去就要“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于是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

这时韩世忠正担任浙西战区司令(浙西制置使)。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截击。金军号称十万。虽然未必真的有那么多,但兵力肯定是大大超过韩世忠的。韩世忠所部的宋军在金军南下时已经败过一阵。

另外,兵法有云“归师勿遏”。也就说不要阻截归乡的军队,否则思乡心切的军队往往会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所以从表面上看,韩世忠无论从兵力,士气还是战斗力上都远远不如金军。 

金军统帅宗弼大概也觉得韩世忠是在以卵击石,于是下战书给韩世忠约定日期开战,韩世忠接受。到了约定的日子,金军开始北渡长江。韩世忠率军在江面上拦截。双方在江面上激战。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攻击。金军始终不能渡江。

金军遭到重挫,大出宗弼所料。于是他采取和平手段,派使者对韩世忠说只要韩世忠肯放他们一条生路,他愿意归还所有在江南掠夺的财物,另外还送给韩世忠名马作为谢礼。

韩世忠一口回绝了他。双方于是在长江上且战且走。

金军因为不熟悉地理位置,因此被宋军逼入黄天荡死港。而此时本来是消灭金军的最好时机。但是因为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然后又没有陆军配合,宗弼趁机凿通湮塞已久的老鹳河故道30里,撤向建康。

宗弼在撤向建康的途中又遭到岳飞的阻击。不得已折回长江继续北渡。韩世忠水军多海舰,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

为了发挥这个优势,韩世忠令工匠制作了许多用铁链联结的大铁钩,并挑选健壮的水兵练习使用,用以对付金军的小战船。

四月十二日清晨,金水军首先发起进攻,韩世忠水军分两路迎战,陷敌人于背腹受击的境地。南宋战船乘风扬帆,往来如飞,居高临下用大钩钩住敌船一舷,使劲一拽,敌船便随之倾覆。宋军再一次获胜。

连战皆胜让韩世忠非常骄傲,认为金军不习水战,遂大意起来。不料有人向宗弼建议利用海船无风难以开动这一点,选一个无风的天,向宋军攻击定能取胜。

宗弼设坛祈求无风,在这个仪式中,宗弼杀白马,割破自己的额头,又将掳掠来的妇女开膛剖腹,挖出心脏祭祀上天。

结果第二天真的没有风了。宗弼立即率领舰队向宋军发动总攻。金军以小舟纵火,用火箭射击宋军的船帆。宋军的海船无法开动都成了金军火箭的靶子。

不一时全部都被烧毁。宋军大将孙世询、严允战死。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

虽然在从战术上来说韩世忠此战败的很惨。但是从战略上来说,韩世忠以绝对弱势兵力而能阻击金兵达48日,而且金兵北去后不敢南顾,已经达到了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

但是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

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即从梁红玉始。

蒲儿菜因此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

拓展资料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

“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

 梁红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飞同时代的大将军韩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
   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术在黄天荡对歭。当时,金兀术拥兵十万,战舰无数,而韩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韩世忠听取梁红玉的计策,由韩率领小队宋兵舰诱金兵深入苇荡,再命大队宋兵埋伏,以梁红玉的鼓声为命,以灯为引,用火箭石矢焚烧敌船。
   金兵果然中计,梁红玉站在金顶上擂鼓台,韩世忠率船队迎战,只听「咚,咚」战鼓响,金兵被韩世忠引入黄天荡,梁红玉三通鼓响,埋伏的宋军万箭齐发,顿时火光冲天,金兵纷纷落水,弃船逃命,死伤无数。梁红玉以灯为引,指挥宋军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13793753147红玉(聊斋故事)
詹顷霄答:那红玉脸色苍白,气喘吁吁,狠狠推开玉娇,把闪闪发亮的珠子放进吴博全口中。忽的瘫倒床上。 吴博全醒来,忽的目睹红玉脸色苍白憔悴,不由大惊,甚是体贴询问她身子哪里不舒服?那红玉气息奄奄的道这几日身体疲乏,歇息几日便好。让他不要牵挂!好生读书。此后一连几日,吴博全除了读书便甚是体贴入微的照顾红玉。而红...

13793753147聊斋志异红玉是什么?
詹顷霄答:聊斋也终究是男子的幻想故事,男子可以因为女子魅惑而失身,也可以因为女子相助而成功,缘起缘灭相生相害都是因为女人。狐的世界有人间的义,也有人间的束缚。看到此处,很为红玉叹口气,小冯既能与订永好,也能转眼婚娶他人,红玉则因为一响欢愉失去奔跑林间的自由。“义”究竟做到何种地步才能称之为“仁至义尽”? 外题...

13793753147聊斋志异红玉是什么 聊斋志异红玉的主要概括
詹顷霄答:《红玉》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狐女红玉帮助贫困的书生冯相如娶到美丽善良的妻子,在冯家遭逢变故后,帮相如抚育孩子,恢复家业。这是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狐女红玉虽然只在作品的开头和篇末出现,但她是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之一。小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冯相如...

13793753147聊斋志异红玉的主要概括
詹顷霄答:相如被骂的无言以对,只好跪下流泪道歉,表示悔改。老头又斥责红玉:“身为闺中女子,不洁身自好,反而做出如此羞耻之事,倘若被人发现,丢脸的何止我们一家。”说完怒气冲冲的走了。红玉哭着说:“你父教训的对,是我们思虑不周,看来你我的缘分尽了。"冯生不舍:”我不能忤逆父亲的意思,你能为...

13793753147梁红玉的小故事,越短越好
詹顷霄答:红玉(?--1135)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韩世忠在京口和金兵...

13793753147聊斋志异红玉是什么?
詹顷霄答:1. 聊斋志异红玉的主要概括:狐女红玉帮助贫困的书生冯相如娶到美丽善良的妻子,在冯家遭逢变故后,帮相如抚育孩子,恢复家业。2. 聊斋之红玉赏析:故事讲述了冯相如与狐女红玉的相遇,以及红玉在冯家遭遇不幸后,如何帮助冯相如重振家业。故事突出了红玉的善良、纯朴和勤劳,以及她对冯相如的深情厚意。3...

13793753147梁红玉的爱国小故事
詹顷霄答:梁红玉的故事故事一:卑贱出身 梁红玉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 29 浏览1596 2018-07-28关于爱国的故事名称1、《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 2、《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3、《 4 浏览271 2017-07-16梁红玉与梁红玉有关的诗词38...

13793753147聊斋志异红玉是什么聊斋志异红玉的主要概括
詹顷霄答:1.《红玉》是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2.故事主要讲述了书生冯相如与狐女红玉的爱情,以及红玉帮助相如恢复家业的故事。3.小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相如与红玉的情爱,第二部分详尽地描述了相如一家遭遇的变故,第三部分写红玉帮助相如家道复兴。4.小说通过冯翁、冯相如等人物性格的描绘,...

13793753147关于梁红玉的故事,简单点
詹顷霄答:一年元旦,梁红玉早起进军府贺新年,忽然看见廊柱下好像伏卧着一只白额猛虎,鼾声如雷,非常惊奇。她连忙抽剑欲刺,再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轻的士卒。经询问,才知他就是韩世忠。梁红玉奇其才,将他带到家中,谈得非常投机,不久便由母作主,嫁给了他。宋高宗于1127年在临安�今杭州 ...

13793753147巾帼英雄梁红玉故事简述 急用!
詹顷霄答: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


(编辑:钮畏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