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哲学的知识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4
有木有哲学的知识点。要全面。。。。

去看本书,叫《苏菲的世界》

关键是分清哲学的几个范畴如: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有哪些原理和方法沦,理解每个原理的内容就可以了

1高中哲学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① 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① 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 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 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 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2高中政治学习方法有哪些

要学好政治,有一种特定的学习方式。第一的事,你需要做的就是背诵,背诵在这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做的就是背诵这本书重点,高中政治总没有几本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是不困难的人生哲学,在背诵的时候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简单的文化生活,政治和经济生活,像一个最难解决的人生哲学可以放在最后背诵。
但是政治想要取得好成绩,你不能偷懒,必须是所谓的“不存在”的焦点,只有在做政治论文的时候,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都可以写出来。
仅仅背诵高中政治所要做的就是第一点,当你真的把政治记住,要做的就是要理解他们,因为政治不像历史,班上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说,政治相对一些抽象的过程中,尤其是生活的政治哲学是很多人学习政治的时候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所以,想学政治,将读书的人生哲学,知道它说什么,想说的是什么。

3学好高中政治的窍门

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一、 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 1、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 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 (一)联系的观点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 因果联系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4、 发展的观点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8、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11、主次矛盾关系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关系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 14、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 法 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 法 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四、人生观、价值观(第六、七、八课) 1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1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源,比如五行学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如原子论。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2.客观唯心主义

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三)哲学发展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2.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多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

1.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

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辩证法之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辩证法之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两点论和重点论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2.内因和外因

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两点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②重点论: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打铁先得本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好酒不怕巷子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名师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将手下无弱兵。

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和度

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

2.量变、质变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3.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

坚持适度原则,注意事物的数量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②适度原则:欲速则不达,把握分寸,把握火候。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趋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②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常见的哲学谚语】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好事多磨;自古雄才多磨难。

误区1]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误区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误区3]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点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误区4]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点拨: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误区5]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误区4]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点拨:本观点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观因素。

[误区6]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点拨: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误区7]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点拨: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误区8]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点拨: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误区9]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点拨: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误区10]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误区3]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误区1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点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误区12] 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点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决定着认识的深化发展。

[误区13] 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点拨:实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践并非一定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误区14]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点拨: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认识就是真理。

[误区15]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点拨: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误区3]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点拨: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误区4] 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点拨: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误区1]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点拨: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误区16] 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点拨: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误区17] 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点拨: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误区18] 要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点拨:应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系统优化。

[误区19]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点拨: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

[误区20]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点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

[误区21] 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点拨: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误区22]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点拨:量变与质变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

[误区2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点拨: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误区24]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点拨: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误区25] 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误区26]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误区27] 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点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误区28]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点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误区29] 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会自然解决。

点拨: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会迎刃而解,但不会自然解决。

[误区3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误区31] 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点拨: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误区32]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点拨:创新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

[误区33] 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

点拨: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误区34]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点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

[误区35]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点拨: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误区36] 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点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但非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处于支配地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误区37]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同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点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误区38] 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点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误区39]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误区40]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点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误区41] 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点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误区42]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点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误区43] 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点拨:劳动群众创造历史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误区44]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点拨:生产实践活动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误区45] 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点拨:价值观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误区46] 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点拨: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是是否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误区47] 人的各种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点拨:人的各种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误区48]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点拨: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

49.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0.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哲学概述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亦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属于哲学的认识论问题。这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源,比如五行学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如原子论。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2.客观唯心主义

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三)哲学发展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2.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多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2.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论

一、物质和意识

1.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型。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

①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辩证法之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常见的哲学谚语】

普遍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事物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

辩证法之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亦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两点论和重点论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2.内因和外因

内因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指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两点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②重点论: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打铁先得本身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好酒不怕巷子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④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名师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将手下无弱兵。

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和度

质: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限度、范围。

2.量变、质变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度。

3.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事物是:“…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

坚持适度原则,注意事物的数量变化(重视积累、防微杜渐)。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②适度原则:欲速则不达,把握分寸,把握火候。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趋势。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②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常见的哲学谚语】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好事多磨;自古雄才多磨难。


13416016227该怎么让孩子牢记所学过的知识点?
何梦净答:所以就要让小孩子做好课前复习,做好课前预习,就能让小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把这个知识点都学懂,学会不会出现半懂不懂的情况。在睡觉之前就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复盘一遍,这样就能把知识都记得非常清楚,即使只能记住一部分,那这一部分的知识也能让你的小孩子在考试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运用的很好。只复习一遍...

13416016227初中所学的所有知识点
何梦净答:②经过旋转,图形商店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图形的相似 比:① ,那么AD=BC,反之亦然。② ,那么 。 ③ 那么 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与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

13416016227护士必备的专业知识点?
何梦净答:1、护理学专业(初级) 内容: 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生理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专业知识; 常见病与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有关的并发症、护理 相关专业知识 常用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专业实践能力 护理学基础的有关理论与操作 2、护理学专业(中级)基...

13416016227如何记忆文科知识点
何梦净答:易建立知识网络最好你在你的大脑中先行成一个大的知识网络,再去记考点,这样这个网络你是不容易忘的,那些小点,慢慢的补充进去就行了。比如历史,就很需要这样的方法。️多说多练没事的时候可以自己和别人墨迹几句,尽量往生活中带,尤其像英语,下课跟同学得瑟两句,用用这几天学的知识点,很帮助你记忆的。

13416016227会计初学者必备知识点
何梦净答:本文将为初学者介绍会计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会计学。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的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主体、会计期间等。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13416016227请问 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何梦净答: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13416016227数学学习: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何梦净答: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完成上面的题目,更要深入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本文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为大家介绍如何掌握数学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课本是数学学习的基石课本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掌握好课本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各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更要重点攻克。错题本:总结难题和巧解题错题本...

13416016227高二数学选修一重要知识点分析
何梦净答:高二数学选修一重要知识点分析1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2、圆的方程 (x-a)^2+(y-b)^2=r^2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2)求圆方程的方法: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

13416016227高分悬赏:找人为我总结一下政治经济学常识的各个知识点!
何梦净答:这是个自学网站: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 自学考试 - 道客巴巴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 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2 所有权 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

13416016227如何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点或技能
何梦净答:如果你总也学不进去某个知识点或技能,不想学并且也不感兴趣,那么你可以考虑一下以下几个问题樂是否必要学习这个知识点或技能对你来说是否必要学习?如果它对你目前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实际价值,那么你可能可以不学习。欄是否有替代方案是否有替代方案?如果你不想学某个知识点或技能,但它是你所从事的工作或...


(编辑:莫注胃)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