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原列传中用比喻手法赞美屈原不与世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屈原列传》中,用比喻句强调屈原自动远离污垢、不沾染污浊的句子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屈原列传》是《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生平的部分,选编时删去原文中收录的《怀沙》赋,加上了司马迁为该传写的赞语,作为本文的最末一段。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以委婉典雅的辞藻,讴歌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爱国的精神,感叹了世道的不公,表达了对屈原深切的同情。

创作背景

1、《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2、《屈原列传》本文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传记文学。文章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烈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阴险。




1598612579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胥晶受答: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

1598612579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出淤泥而不染
胥晶受答: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出淤泥而不染如下:1.屈原引发忧思创作的《离骚》是痛心于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

159861257923.屈原列传+中赞美屈原志趣与众+不同的句子是:
胥晶受答: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15986125792翻译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胥晶受答:大概是因为屈原和贾谊都是怀才不遇的文学家,他们的为人和思想情绪比较接近,贾谊又写了一篇《吊屈原赋》,司马迁把他们两人合为一篇传。屈原是战国后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司马迁在本篇中叙述了屈原的身世、才干和在楚国担负的职责,以及上官大夫进谗的过程,使人了解屈原的杰出才能,对...

15986125792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胥晶受答:一、原文《屈原列传》司马迁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15986125792屈原列传(节选)原文与译文,屈原列传(节选)原文与译文
胥晶受答: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J其糟而啜其r?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

15986125792屈原列传中的比喻手法有哪些
胥晶受答: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1598612579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意思
胥晶受答:意思是: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出处】《渔父》——先秦:屈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译文】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15986125792屈原的香草美人喻作用
胥晶受答:“香草”代表了屈原的美好心灵,代表了他的洁身自好,代表了他的高尚情操,表明了誓死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自己人格清白的决心。古代的文人,特别是乱世的文人,其本身就是一种悲。“香草美人”本来就是一种向往美好却不能实现的依附。因此,屈原在挫折中不由自主的表现出一种“香草美人”情结,以“...

15986125792屈原的故事?
胥晶受答: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


(编辑:於界康)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