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宝宝上了几天幼儿园后晚上总是哭闹着找妈妈,怎么办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小孩子在幼儿园老哭着找妈妈怎么办?

孩子刚上幼儿园,适应环境要有一个过程,陌生的环境会让他更加依赖父母。家长应该把孩子的性格、习惯等情况跟老师好好交流一下,让老师来帮助他适应。到了幼儿园,老师不会放任孩子哭闹的,一定会想尽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切忌因不放心,总是跑去看孩子,这样的话反而扰乱了孩子的适应期,没办法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
在上学前,家长应该在家跟孩子讲好,鼓励他去幼儿园,并且在刚开始上学的几天,最好早点接孩子回去,别让孩子“有爸爸妈妈不要我”的想法,同时在家多跟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有趣的事,千万别问“幼儿园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或者是“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哭”问题,这种问题只会让本来就对陌生环境感到无助的孩子,畏惧幼儿园,或者找到更好的借口不去幼儿园。

我觉得可以跟老师商量下,总这样孩子永远适应不了,孩子只有跟老师关系亲密了才会适应幼儿园,最好让老师带孩子去别的安静的地方哄孩子睡觉,宝宝慢慢习惯了就好了。
另外,锻炼孩子的独立行也很必要,可以给孩子看看魔法亲亲这个绘本,可以有效的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让孩子带一个熟悉的毛绒玩具,睡觉时搂着睡,也会给宝宝很多安慰。
你都试试,实在不行就给孩子换幼儿园,有耐心,爱心的老师对孩子很重要。

文章来源《入学早知道》

初入宝宝园, 孩子会面临三种不适应

1.不适应环境
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转换为大空间的教室和陌生的活动环境,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比如,家里的抽纸在哪里,孩子闭着眼睛都知道到哪里拿,但入园后,孩子不知道到哪里坐着、站着,在哪里排队,会有迷路感,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一种挑战。

2.不适应教师
孩子在家庭中与原本依恋的人(父母等)的相处方式、交往模式已经形成并稳定,而到了宝宝园则会面对很多不认识的小朋友和老师,熟悉的人又不在身边给予关照和提示,教师面对20、30个孩子时,关注度也不若家长那样。如果家长曾经说过“你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宝宝园去”之类的话,孩子对宝宝园则会更害怕,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3.不适应生活
家中的作息规律与宝宝园不同,2-3岁的孩子有很强的内在秩序感。生物钟与生活固定程序因为进入宝宝园而产生变化,这种内在秩序感的打乱会给孩子带来的强大的不安和不适。

这三种不适应交织在一起,使孩子情感分离、生活不安、空间不适,由此产生入园不适应的状态。

入园不适应的直接行为表现

哭:放声痛哭、撕心裂肺哭、哭一会儿停一会儿,这是最外显的不适应表现。
闹:趁老师不注意,往外冲,想要找妈妈,在直觉行动性性格的宝宝身上经常出现。
发脾气:不接受老师安抚,不和老师对话,对任何事情都持否定态度,说不要。
小可怜:干什么都要老师抱,做老师的小尾巴,看不到老师就闹,看到老师才有所安抚。
食欲不振:不想吃饭,不吃点心,只惦记着妈妈什么时候接人,想回家,所以饭量减少;有的孩子想吃,但是吃的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导致边吃边吐。
依恋物: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一条小被子、小手帕或者玩具一定不能离手,拿着就好像有了依靠。
容易生病:一些比较敏感、易过敏的孩子,由于情绪紧张会导致抵抗力下降,会发烧、生病;还有一些是因为孩子生活在稳定的生活环境中,菌群比较固定,身体有了相应的抵抗力,而在新环境、新的人群中需要面对新的细菌群,也会造成容易生病的情况。

以上是孩子初入宝宝园时最明显的、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不适应表现,但是也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表现也是孩子在向家长或者老师述说着自己的不适应。

二、针对入园不适应,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自己要克服分离焦虑。

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做这样的家长
孩子哭,我也哭:有些家长比较敏感,由于孩子经常跟自己在一起,看不得孩子哭,送孩子上宝宝园时会和孩子一起哭,过了一会儿,孩子已经没事了,妈妈自己还在哭,这时候孩子的分离焦虑就变成了妈妈自己的分离焦虑。
依依不舍,流连忘返:还有一些爸爸妈妈会在送孩子上学时,在和孩子黏黏糊糊依依不舍,孩子本来可以进入教室了,孩子哼唧一声,家长又舍不得了。正是这种拖泥带水的做法把孩子的不安情绪又引了出来。
偷偷看,心神不宁,难以信任:还有一些爸爸妈妈会偷偷在门口看,担心宝宝哭了多久,是不是没有人管。这个时候如果被宝宝看见,原本已经稳定下来的情绪有可能再次失控,会从已经接受家长的离开到再次大哭,所以不建议爸爸妈妈或者祖辈、保姆在送孩子入园时这么做。
9月送孩子入园时,家长们可以自己看一下,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家长。

针对三个适应,提出三个解决方法:
1.熟悉环境

现在应该已经确定对口的宝宝园了,可以经常带宝宝去宝宝园看看,尤其是早上和晚上入园离园,门口人多的时候,看其他小朋友早晚入离园,让孩子知道过程。
很多宝宝园会提供入园体验的机会,可以带着孩子参加,让孩子事先熟悉宝宝园的环境、布局,有什么物品。
也可以利用描写宝宝园生活、展现入园心理情绪的图书来帮助孩子了解宝宝园生活。让孩子对宝宝园生活产生一个积极正面的期待。

2.熟悉老师
一般的宝宝园都会在8月安排新生班级的老师进行家访,家访是孩子熟悉老师的好机会。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告诉老师,便于了解,最好能让教师与孩子互动一下。浙江师范大学总园园长分享了一个很棒的做法:可以让老师和孩子拍几张合照,在入园之前反复看照片,让孩子熟悉老师,进行反复强化。也可以拍摄一些即将进入的宝宝园的室内外照片或者视频,反复播放给孩子看。

3.熟悉生活
很多爸爸妈妈担心的问题是,孩子进入宝宝园之后睡不着午觉。因此事先需要有意识调整家中作息规律,例如早点起床,玩点游戏或户外活动,养成洗手习惯,12点以后午睡。午睡刚开始不易进行,可以睡前看书、听音乐、安静地散步,慢慢地进行作息的调整。这样到了宝宝园之后,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午睡会变得更加容易,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的精神稳定。

除了作息上的调整,如果希望孩子在宝宝园有良好的生活品质,就需要事先让孩子拥有一些能力的准备。

入园之前的能力准备
独立进餐
学会如厕
简单的学习能力
简单的社会交往能力
卫生自理能力

三、如何安抚孩子,怎么和老师沟通配合?

从极度排斥到喜欢来宝宝园需要过程,且反复曲折。刚开始孩子都会强烈反抗,这时候家长不能心软妥协,入园要成为常态。

1.针对哭闹的现象,怎样安抚孩子
不能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避免向孩子提出如下问题:
“你今天哭了多长时间?”
“妈妈走了以后,你是不是一直哭?心疼死妈妈了。”
“今天你哭的时候有没有老师抱你啊?”

要向孩子提积极的问题:
“你今天吃到什么好吃的饭菜了?”
“宝宝园有什么好玩的玩具?”
“老师是怎么表扬小朋友的?”

家长在离开孩子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太痛苦,平时与孩子交流是通过回忆在宝宝园里发生的开心事情来化解孩子的不安。

2.针对依恋物的现象,怎样鼓励孩子
随孩子去,适应宝宝园之后,孩子对依恋物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了。

3.针对食欲不振的现象,怎样引导孩子
不要太过关注和追问孩子是否吃饱了,吃了什么,把吃饭变成孩子的一个负担,孩子不会自己饿坏。如果孩子表现出在家里狼吞虎咽,即使妈妈在心里想着孩子也许在宝宝园里没吃饱,但在孩子面前表现,要以正面鼓励为原则,可以说“今天宝宝吃得可真香,宝宝园的饭菜也很好吃的,明天你吃吃看,有什么好吃的告诉妈妈。”

4.针对生病的现象,怎样护理孩子
对待爱生病的孩子要多些耐心,安抚孩子的情绪。
还要培养孩子多喝水,会要水喝,会用小茶杯喝水的习惯,渴了也会及时告诉老师。

入园适应过后,就会步入正常的宝宝园生活学习状态,家长要明确自己在这个阶段的角色,是孩子宝宝园生活的参与者、支持者和配合者。一方面由于幼教工作者大都是女性,希望爸爸可以积极参加宝宝园活动,增添阳刚之气,例如每个学期的家长助教、家长课堂、故事爸爸等活动。另一方面希望家长配合开展家园共育的内容:例如请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去图书馆等亲子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四、这个暑假,可以做些什么准备?
1.读读书
每周向宝宝介绍一个宝宝园生活的点滴,每周一个主题任务。例如: 第一周我要上宝宝园,第二周我自己能做的事情,第三周我会自己吃等等。围绕宝宝园会接触到的情境,介绍宝宝园的生活。
2.动动手
做一些小手工,锻炼孩子精细动作,例如涂鸦绘画手工贴纸等,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各种生活自理能力的操作。
3.体验多样化学习活动,产生学习兴趣
试可以着让孩子淘米、撕叶子、照镜子,对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4.聊聊天,做做事
给孩子充分安全感,给孩子更多心理温暖。跟宝宝聊天是一项技术,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他们给予的安全感,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孩子与家长分离时就会更加自信和独立。比如上下楼梯时家长说可以说:“我们一起走,我们手拉手”、“只要你需要,我就在你身边”等,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孩子做事和说话。
5.让孩子的学习和进步看得见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可以把孩子做过的事情拍下来给孩子看。例如我会让孩子自己切胡萝卜,一开始不熟练,观看视频之后分析,一点点做得更好。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会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具体,家庭成员也可以分享共同成长的喜悦,记录下宝贵的成长回忆

我的宝宝刚送幼儿园的时候,也经常这要。现在想想总结一下,可能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内心恐惧不安造成的。送幼儿园之前,应该先和孩子沟通一下,让他认识到幼儿园并不可怕。像你的孩子,现在已经送了幼儿园,也不能太心急的要求他马上适应,毕竟,孩子在幼儿园一呆要一天,见不到父母,听到不到父母的声音,内心总是有些小小的恐惧和不安的。想要改善孩子这一点,除了要有耐心的和孩子沟通,让他充分感受到你一如既住的关爱与呵护以外,像楼上的朋友所说的就很全面。要去主动和孩子沟通,明白他是否有委屈,是否有收获。其实这样做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更加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也愿意和你分享,分享过后就不会在心里郁结,影响他的情绪了。 不过,除了这些,更要让他明白,上幼儿园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必须面对和完成的一件事情。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责任感和义务感。等他慢慢明白了这是一个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事情时,他的心理上就彻底接受了幼儿园,也感觉到父母的爱不会因为他去幼儿园就消失不见。 慢慢来吧,其实我也感觉到了,你比孩子的焦虑更严重,要相信孩子,会慢慢过度,慢慢适应,这需要一个过程,你也应该和孩子一起,调整自己的心态,毕竟我们不光要给孩子优越的生活环境,还要教他认识和承受生命中的许多责任和义务。要舍得,才能让孩子更有收获。 祝宝宝健康成长!

小朋友第一次上幼儿园都会这样的分离焦虑,过一个月就适应了

一般老师们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来吸引孩子,让孩子暂时忘记哭闹。到中午吃饭时孩子们又会想念妈妈而哭闹,可能是哭了运动了也饿了,当老师、阿姨们喂他们吃饭,他们也会乖乖的吃一些。到中午也许是哭累了在老师阿姨的劝说下躺在床上也有很多孩子就睡着了。当然也有个别的孩子精力旺盛中午也不睡,老师阿姨们就会在旁边哄着他们告诉他们不能吵其他睡着的小朋友或带孩子到教室外面逛逛。只要家长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幼儿园,快的二三天,慢的二周后基本孩子们就会习惯,上幼儿园不哭闹了。再过2—3个月孩子们就会吵着要上幼儿园,进步挺快的。当然也有个别(极个别的)孩子适应能力会差些,上幼儿园特别是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哭闹着不上幼儿园,但进入到幼儿园又不哭闹了。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心疼就不送孩子入园,这样孩子入园适应就慢了反而对孩子不好。



(编辑:滕届沫)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