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诗《蝉》的全文是什么?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0

《蝉》这首诗的翻译是: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蝉》原文

作者: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扩展资料

《蝉》赏析:

《蝉》这首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

这首诗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第三、四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15276968005《蝉》这首诗
梁宗于答: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15276968005《蝉》这首诗的全文是: (),()。(
梁宗于答: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5276968005古诗《蝉》全文是什么?
梁宗于答: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释义: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15276968005蝉的古诗虞世南
梁宗于答:《蝉》。作者:唐代虞世南。全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释:1、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2、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不止。3、居高:指栖息...

15276968005蝉。 古诗
梁宗于答:1,《蝉》唐代:虞世南 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2,《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 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

15276968005人教版语文初一课文 《蝉》全文
梁宗于答:1、《蝉》作者: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2、作者简介: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人。

15276968005《蝉》古诗全文怎样的?
梁宗于答:《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全诗翻译: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

15276968005《蝉》这首诗···
梁宗于答:习性 声音 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15276968005《蝉》的古诗原文是什么?
梁宗于答:(1)原文: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2)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3)作者: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

15276968005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以蝉自比写下什么诗?
梁宗于答:虞世南以蝉自喻写出的诗名字叫《蝉》,全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其实是带有虞世南自己想法的诗,他借着蝉表达了自己身份高贵,内心清高的气节。虞世南身在官场,但是他并不愿意和那些官场上的人勾心斗角,他希望自己像蝉一样,默默的发展,不去在意他人的...


(编辑:山方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