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温度控制器接线图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温度控制器内部接线法(图)

火-----电源火线
开------壁暖红
零------电源零和壁暖白
温度传感器
空-------不接线
其余两根-------温度传感器
温控器是一个独立工作的电器,电源接相中地接,热敏电阻红线接1,其它接2、3。温度到温后火线从7脚输出,低于温度火线从5脚输出,继电器的线圈一脚接零线,另一脚接5或7。到温要停止加热接5,反之接7。
主电路就好接了,温控器单独工作时用试电笔量一量就行了。220伏或80伏进继电器主触点,主触点出接加热棒。

扩展资料:
温度控制器使用寿命
温控器被广泛的使用于各种家电产品当中,如电冰箱、饮水机、热水器、咖啡壶等。温控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机的安全、性能、寿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元件。在温控器的众多技术指标当中,寿命是衡量温控器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家电标准规定,温控器的寿命至少为10000次,部分家电,如电冰箱产品当中控制电动机-压缩机的温控器,充液式散热器中的一些温控器寿命要求至少为100000次。家用温控器对应的标准GB14536.10-2008/IEC60730-2-9:2004对温控器的寿命试验做了详细的规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控器

工控杂谈-熟悉温控器和测温原理

1.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原理
智能PID温控器在温控电路中,温控器采集温度探头给出的温度信号,当温度即将达到设定温度时,采用脉冲控温,因此控温非常精确,内部可以设定加热特性,如P(比例带)I(积分作用)D(微分作用),这是PID控制仪表的工作特性。
2.温度控制器控制原理图
下图是温度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典的控制模式。电源进入温控器,温控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如果不增加输出,可以作为温度显示,增加固态输出。温控器的电流信号输出到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控制后端电源的通断,进而控制加热器加热。
有了控制原理图,我们就可以进行接线了,温控器的背面会有接线图。让我们以这个恒温器为例:
1-2端是电源电缆,输入范围100-240V,一般用220V;
端子3-5为输出端子,端子4-5为SSR固态继电器的信号输出端子,直接连接固态继电器。也可接交流接触器,N0/NC用于连接线圈,前提是电源通过端子4。
端子6-8是输出报警端子。一般是下限报警,即实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还有NC和无分。注意连接方式。
端子9-11为输出报警端子,一般为高限报警,即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也有NC和NO分。注意连接方式;
13-15是温度传感器的接入端子,分为热电偶型和电阻型。接线图如图所示。选择温度传感器类型时,务必检查该温度控制器是否适用。

如图所示:

工作时,温控器按照设定值产生相应控制,从而输出开关量信号给执行器,如继电器、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等。加热载体一般有加热棒、加热管、加热丝,测温传感器一般有热电偶(TC)、热电阻(RTD)、热敏电阻等。

题目说的高总低是温控器的开关量输出信号,通常为继电器输出类型。总是继电器输出的公共端,高是继电器输出关信号,低是输出开信号。实际使用中,以总高作关信号,总低作开信号。以接触器为例,假如加热温度达到设置值输出关信号使线圈失电,反之得电。

图中这个接线就很简单,总共12个接线端子。123接热电阻,456接的是报警,高总低接执行器(继电器、接触器等),中、相接220V电源。

总高低管的是设定值,而报警管的是上下限值。例如测温范围在0~100℃,设定值在60℃。正常情况下,高于60摄氏度,那么接触器线圈应该失电,如果线圈没有失电,继续升温到100℃,此时才发生报警信号而驱动报警装置。

扩展资料 

原理:

有机械式的和电子式的,

机械式的采用两层热膨胀系数不同金属压在一起,温度改变时,他的弯曲度会发生改变,当弯曲到某个程度时,接通(或断开)回路,使得制冷(或加热)设备工作。

电子式的通过热电偶、铂电阻等温度传感装置,把温度信号变换成电信号,通过单片机、PLC等电路控制继电器使得加热(或制冷)设备工作(或停止)。



1、TCA、TCB为热电偶的两极,温控器上面的+接红色极,-接蓝色极。即温控器的1、2针脚。

2、温控器的9、10针脚为电源,上图的是交流220V,直接接上零线火线就可以了。

3、温控器的6、7、8是开关量输出,6和7是常闭组,8和7是常开组,控制发热使用常开组就可以了

4、发热装置的电源经过接触器的线圈即可。

扩展资料:

工作原理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自动进行采样、即时监控,当环境温度高于控制设定值时控制电路启动,可以设置控制回差。

如温度还在升,当升到设定的超限报警温度点时,启动超限报警功能。当被控制的温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时,为了防止设备的毁坏还可以通过跳闸的功能来停止设备继续运行。

主要应用于电力部门使用的各种高低压开关柜、干式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及其他相关的温度使用领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温控器



温度控制器的原理:简称主温控制器或温控器。通过毛细管尾端感受冰箱内部的温度,并转为相应的压力。当低于旋钮预先设好的停机温度点时,接触弹片翻转,开关断开。当高于旋钮预先设好的开机温度点时,接触弹片翻转,开关接通。






15342369701温度控制器的接线图是怎么样的?
封京差答:接线图如下:1.热电偶输入,应使用对应的补偿导线。2.热电阻输入,应使用低电阻且无差别的3根导线.3.输入信号线应远离仪器电源线.动力电源线和负荷线,以避免产生杂讯干扰。4.仪器电源线通常下致被动力电源干扰。5.仪器补外部杂讯干扰时,必须使用杂讯滤波器。6.缩短电源线的捻合绞距,距离越短越有...

15342369701温控器控制原理图,如何接线的?
封京差答:有了控制原理图,我们就可以进行接线了,温控器的背面会有接线图。让我们以这个恒温器为例:1-2端是电源电缆,输入范围100-240V,一般用220V;端子3-5为输出端子,端子4-5为SSR固态继电器的信号输出端子,直接连接固态继电器。也可接交流接触器,N0/NC用于连接线圈,前提是电源通过端子4。端子6-8是输...

15342369701温度控制器接线图是怎样的?
封京差答:有了控制原理图,我们就可以进行接线了,温控器的背面会有接线图。让我们以这个恒温器为例:1-2端是电源电缆,输入范围100-240V,一般用220V;端子3-5为输出端子,端子4-5为SSR固态继电器的信号输出端子,直接连接固态继电器。也可接交流接触器,N0/NC用于连接线圈,前提是电源通过端子4。端子6-8是输...

15342369701电动车控制器接线图
封京差答:拆开仪表会发现仪表有2根线,一根接在防盗接口上一根在控制器的仪表线上。拆下转把会发现转把就3根线,对着颜色就可以找到了,或者用万用表测量。第七步:接刹车断电线。拆下刹把会发现刹把有2根线刹把就是一个常开开关,把这2根线直接接在控制器刹车断电上就可以了。第八步:自学习的启动。安...

15342369701温控器接线图及原理
封京差答:有了控制原理图,我们就可以进行接线了,温控器的背面会有接线图。让我们以这个恒温器为例:1-2端是电源电缆,输入范围100-240V,一般用220V;端子3-5为输出端子,端子4-5为SSR固态继电器的信号输出端子,直接连接固态继电器。也可接交流接触器,N0/NC用于连接线圈,前提是电源通过端子4。端子6-8是...

15342369701XMT-101温控器接线图
封京差答:温控表用来设置稳定,电热偶用来测量温度,电热管则用来加热。当温控表设置好温度后,电热管开始加热,同时电热偶时时测量温度,当温度到达温控表设定的温度值时,温控表使控制电路断开,使接触器线圈断开,电热管也就不再加热,当温度下降到温控表设置的温度时,温控表又接通接触器线圈,接触器接通电热管...

15342369701欧姆龙温控器E5CZ的参数表及接线图
封京差答:C(4)接白色线,是压缩机的火线。欧姆龙温控器E5CZ的参数表及接线图如下 温控器(Thermostat),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也叫温控开关、温度保护器、温度控制器,简称温控器。或是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

15342369701温控器开关接线图及原理
封京差答:原理说明:当电源接通时,温控器开始工作,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值时,控制电路会使常闭触点(NC)断开,常开触点(NO)闭合,从而使被控设备(如加热器)工作。当环境温度降低到设定的温度值以下时,控制电路会使常闭触点(NC)闭合,常开触点(NO)断开,从而使被控设备...

15342369701控制器接线方法图解
封京差答:控制器接线图如下:1、找到电源正负极和电门锁线。(1)正极指电源中电位(电势)较高的一端。(2)负极指电源中电位(电势)较低的一端。用万用表找到正负极,先打直流档上,根据电位的高低,来区分出哪个是正极,哪个是负极。2、连接电源线和电门锁线。粗黑线为电瓶负极,粗红线为电瓶正极,在...

15342369701哪位大师帮看下这温控器怎样接线,这图我也看不懂
封京差答:4号接线柱:接在风机的控制回路中交流接触器线圈的控制线的位置。温度探头(正常工作温控器显示温度)两根线分别接7号、8号接线柱。化霜器温度探头两根线分别接9号、8号接线柱。注意:1、一定要注意控制回路的工作电压!!!2、控制回路中电流不能大于10A!3、温度探头要使用该温度控制器指定的探头!


(编辑:时咐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