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什么意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它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崖壁高耸千仞,这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私欲.

这句话来历:论语里有记载,孔子哀叹自己没有见过刚正的人,有人说申枨这个人就很刚正啊,孔子就说:"枨也欲,焉得刚",意思就是说申枨这个人有太多的私欲,怎么可能做到刚正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背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林则徐年轻时候,一边刻苦攻读史书,重视爱国情操,一边认真练习楷书,写了许多对联。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帝国主义者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不敢抵抗,只好让大量白银不断外流。林则徐目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于是,他于一八四零年勇敢地挺身而出,坚决查禁鸦片,并给自己的府衙又亲笔写了一幅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 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

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林则徐平生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解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古往今来的史实表明,凡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的,绝非是那些胸襟狭窄、小肚鸡肠、谨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豁达大度者。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和周瑜,都是才华横溢的人,而两个人的度量却大相径庭。
曹操是个有度量的军事家、政治家。袁绍进攻曹操时,令陈琳写了篇讨曹檄文。陈琳才思敏捷,斐然成章,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本人臭骂了一顿,而且骂到了曹操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当时气得全身冒汗。不久,袁绍兵败,陈琳落到曹操手里,曹操这下可有了解恨的机会,然而,曹操并没有那样做。他慕陈琳才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捐弃前嫌,委以重任。陈琳很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因曹操不计前嫌,雍容大度,能容反对过自己的人,也使得一些有识之士,纷纷相投,以身许国,虽死不辞。曹操的势力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统一北方,其宽大容人未尝不是原因之一。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聪明过人。京剧《辕门斩子》中杨延昭的唱段中说:"三国中小周郎名扬四海,7岁上学兵法人称将才。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难解,烧曹兵80万无处葬埋。"但他虽是一个有才干的将领,却没有大将的度量。他妒忌心极盛,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在"孙刘联合,共拒曹兵"之际,周瑜见诸葛亮处处胜他一筹,便耿耿于怀,几次欲害之,均未得逞。赤壁大战,周瑜损兵马,费粮财,却让诸葛亮图了个现成,取了南郡,得了荆州,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之后,周瑜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孔明将计就计,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气得他"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最后,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谋取荆州,被孔明识破,四路兵马将周瑜围住,并写信规劝他。周瑜仰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无怪东吴宽厚老成的鲁子敬感叹地说:"公瑾(周瑜)量窄,自取死耳!"
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豁达大度"之风并非小事。它不但关系互自己的工作、学习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关系到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留下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自信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尤其是"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可以使人反躬自问,心悦诚服。史书上记载了许多"以德报怨"的感人故事。《新序·杂事》有一则窃灌瓜田的故事,说的是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县和楚国交界。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亭的人勤劳、多次浇灌,瓜的长势很好。楚亭的人很懒惰,不常浇灌,长得不好。楚令因梁瓜长得好,恼恨自己的瓜长得不好,楚亭人也恼恨梁亭人比自己强,因此夜间偷偷地去毁坏梁亭的瓜,把瓜秧都给糟踏死了。梁亭人发现后,就去请示他们的县尉,也想偷偷地毁坏楚亭的瓜来作报复。县尉请示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和人结怨,是招祸的行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对人家也不好,这是多么狭隘呀!你们若听我的教导,就每夜派人偷偷地去为楚亭浇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人就每夜偷偷地去浇灌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到瓜地一看,都已浇过了,瓜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楚亭人很奇怪,就去注意观察,原来梁亭人干的。楚国的县令听说了,非常高兴,就把这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很惭愧,就用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交好。《续汉书》中记载的曹腾的父亲曹阴"以德报怨"的故事亦很感人:他邻居喂头猪,长得和曹家喂的猪模样相似。有一天,邻家的猪跑丢了,他便到曹家来认,说曹家这头猪就是他家丢的那头猪,曹阴心里知道他搞错了,却不和他争辩,二话没说,让他把猪牵走了。后来,邻家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他这才知道弄错了,心中"大惭",连忙把猪赶还曹家。这时,曹阴仍是二话没说,只是"笑而受之"。曹阴的态度和气量,对丢猪邻居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和教育。
有的人遇事想不开,甚至为芝麻粒那么大点事,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自己折磨自己。也有的人觉得谦让"吃亏"、"窝囊",因而在非原则矛盾面前,总以强硬的态度出现,甚至大动干戈,结果非但使矛盾不能缓解,而且丢了自己的人格。因而,每一个人都应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美德。
如何培养这种美德呢?从古今中外那些心胸豁达的志士仁人的经验来看,需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修养,尤其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克制和抛弃私欲乃是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核心。一个人不为一已之利去争、去夺、去斗,扫除"报复之心"和"妒嫉之念",自然就"心底无私天地宽"。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能够洞察事理,胸怀开阔。
二是要目光高远。一个目光高远的人,就能从全局、从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就能置区区小事于不顾。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阐明了"登高望远与博大胸襟" 的道理。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站得愈高,看得愈远。启示人们:做任何事,只有目光高远,才能看得广阔,才能心胸开阔。
三是要克已忍让。在社会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不"仁义"之事。如果自己总是耿耿于怀,那不是自找烦恼,自己难为自己吗?同志之间发生了矛盾、误会,需要有一点克已忍让精神,这并不是比别人矮了半截,而是体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当然,忍让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最终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离开了这个"度",无原则的忍让和妥协,那是我们所不主张的。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的"欲",乃"欲望"之欲。欲望的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喝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衣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有情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贪求私欲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韩非子·解老》说:"有欲甚,则邪心胜",私欲太多,邪恶的心思便占上风。《刘子·防欲》说:"欲炽则身亡",私欲太强烈了,会使人丧命。《慎言·见闻篇》说:"贪欲者,众恶之本",把贪求私欲作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贪欲,不知吞食了多少无辜良善,又不知使多少人作茧自缚,名败身亡。贪欲还能祸国乱天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将唐王朝推上极盛的顶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元之治"。后来,他穷奢极欲,享乐无度,宠幸杨贵妃,从而导致了延续8年的"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山河失色,唐王朝由此转盛而衰。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以为上"、"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林则徐曾手书一幅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无欲则刚",善哉斯言!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包拯和海瑞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们正气凛然,执法如山,被称为"包青天"、"海青天"。包拯屡次论斥权幸大臣,严厉打击邪恶势力,皇亲国戚、佞臣奸党无不惧怕。当时,京师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的谚语,言其铁面无私,像阎罗王一样难以打通关节。海瑞曾冒死上书嘉靖皇帝,以"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等激烈言辞斥他昏庸无道,以至民不聊生。海瑞每到一任,贪官污吏心惊胆寒,土豪恶霸威势顿挫,穷甘百姓欢欣鼓舞。
包拯和海瑞的"刚",亦源于"无欲"。他们克已奉公,两袖清风。包拯前往陈州放粮赈灾时,不吃沿途州府官吏为其安排的饮食,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次米熬成的粥)。海瑞外任地方大员时,规定自己每餐饭食连同薪柴、茶水、蜡烛等项费用,不超过3钱,在物价便宜的地方,则不超过2钱。他们为官几十年,衣食住行唯温饱能居而已,对个人、对生活从无他求,因此一无牵挂,不怕丢官,不怕杀头,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敢于搏击权贵,抑制豪强,怒犯龙颜。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月有阴睛圆缺,人有七情六欲,乃自然之理也。"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刚锋永在,清节长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如何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洁清,不染尘泥。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纯洁社会、净化风气则是我们要担负起来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名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无欲则刚",使人如同苍松翠柏,不怕乌云翻卷,不怕雨暴风狂,挺立世间,永不摧折。(选自高占祥《人生宝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
回答者:具体犹太人 - 举人 五级 10-11 21:5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背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林则徐年轻时候,一边刻苦攻读史书,重视爱国情操,一边认真练习楷书,写了许多对联。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深感责任重大。那时,帝国主义者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不敢抵抗,只好让大量白银不断外流。林则徐目睹这种情况,极为气愤。于是,他于一八四零年勇敢地挺身而出,坚决查禁鸦片,并给自己的府衙又亲笔写了一幅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林则徐(1785~1850),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 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在沿海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

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卒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林则徐平生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解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古往今来的史实表明,凡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的,绝非是那些胸襟狭窄、小肚鸡肠、谨小慎微的人,而是那些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豁达大度者。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和周瑜,都是才华横溢的人,而两个人的度量却大相径庭。
曹操是个有度量的军事家、政治家。袁绍进攻曹操时,令陈琳写了篇讨曹檄文。陈琳才思敏捷,斐然成章,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本人臭骂了一顿,而且骂到了曹操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当时气得全身冒汗。不久,袁绍兵败,陈琳落到曹操手里,曹操这下可有了解恨的机会,然而,曹操并没有那样做。他慕陈琳才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捐弃前嫌,委以重任。陈琳很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因曹操不计前嫌,雍容大度,能容反对过自己的人,也使得一些有识之士,纷纷相投,以身许国,虽死不辞。曹操的势力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后统一北方,其宽大容人未尝不是原因之一。
周瑜是东吴的都督,聪明过人。京剧《辕门斩子》中杨延昭的唱段中说:"三国中小周郎名扬四海,7岁上学兵法人称将才。在赤壁用火攻神鬼难解,烧曹兵80万无处葬埋。"但他虽是一个有才干的将领,却没有大将的度量。他妒忌心极盛,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在"孙刘联合,共拒曹兵"之际,周瑜见诸葛亮处处胜他一筹,便耿耿于怀,几次欲害之,均未得逞。赤壁大战,周瑜损兵马,费粮财,却让诸葛亮图了个现成,取了南郡,得了荆州,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之后,周瑜用美人计骗刘备去东吴成亲,被孔明将计就计,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又气得他"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最后,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谋取荆州,被孔明识破,四路兵马将周瑜围住,并写信规劝他。周瑜仰开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无怪东吴宽厚老成的鲁子敬感叹地说:"公瑾(周瑜)量窄,自取死耳!"
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豁达大度"之风并非小事。它不但关系互自己的工作、学习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关系到事业的兴衰与成败。
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误解是常有的事。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留下许多闪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自信的表现,是正义的行为。尤其是"以德报怨"的高风亮节,可以使人反躬自问,心悦诚服。史书上记载了许多"以德报怨"的感人故事。《新序·杂事》有一则窃灌瓜田的故事,说的是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在一个边县当县令,这县和楚国交界。梁国的边亭和楚国的边亭都种瓜。梁亭的人勤劳、多次浇灌,瓜的长势很好。楚亭的人很懒惰,不常浇灌,长得不好。楚令因梁瓜长得好,恼恨自己的瓜长得不好,楚亭人也恼恨梁亭人比自己强,因此夜间偷偷地去毁坏梁亭的瓜,把瓜秧都给糟踏死了。梁亭人发现后,就去请示他们的县尉,也想偷偷地毁坏楚亭的瓜来作报复。县尉请示宋就,宋就说:"怎么可以这样干呢!和人结怨,是招祸的行径。人家对我们不好,我们对人家也不好,这是多么狭隘呀!你们若听我的教导,就每夜派人偷偷地去为楚亭浇瓜,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亭人就每夜偷偷地去浇灌楚亭的瓜。楚亭的人早上到瓜地一看,都已浇过了,瓜地长势一天比一天好。楚亭人很奇怪,就去注意观察,原来梁亭人干的。楚国的县令听说了,非常高兴,就把这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感到很惭愧,就用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交好。《续汉书》中记载的曹腾的父亲曹阴"以德报怨"的故事亦很感人:他邻居喂头猪,长得和曹家喂的猪模样相似。有一天,邻家的猪跑丢了,他便到曹家来认,说曹家这头猪就是他家丢的那头猪,曹阴心里知道他搞错了,却不和他争辩,二话没说,让他把猪牵走了。后来,邻家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他这才知道弄错了,心中"大惭",连忙把猪赶还曹家。这时,曹阴仍是二话没说,只是"笑而受之"。曹阴的态度和气量,对丢猪邻居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和教育。
有的人遇事想不开,甚至为芝麻粒那么大点事,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自己折磨自己。也有的人觉得谦让"吃亏"、"窝囊",因而在非原则矛盾面前,总以强硬的态度出现,甚至大动干戈,结果非但使矛盾不能缓解,而且丢了自己的人格。因而,每一个人都应培养自己"豁达大度"的美德。
如何培养这种美德呢?从古今中外那些心胸豁达的志士仁人的经验来看,需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修养,尤其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克制和抛弃私欲乃是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的核心。一个人不为一已之利去争、去夺、去斗,扫除"报复之心"和"妒嫉之念",自然就"心底无私天地宽"。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能够洞察事理,胸怀开阔。
二是要目光高远。一个目光高远的人,就能从全局、从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就能置区区小事于不顾。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阐明了"登高望远与博大胸襟" 的道理。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站得愈高,看得愈远。启示人们:做任何事,只有目光高远,才能看得广阔,才能心胸开阔。
三是要克已忍让。在社会交往中,总会遇到一些不"仁义"之事。如果自己总是耿耿于怀,那不是自找烦恼,自己难为自己吗?同志之间发生了矛盾、误会,需要有一点克已忍让精神,这并不是比别人矮了半截,而是体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当然,忍让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最终不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离开了这个"度",无原则的忍让和妥协,那是我们所不主张的。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无欲则刚"的"欲",乃"欲望"之欲。欲望的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喝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衣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有情欲。
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贪求私欲的危害实在太大了。《韩非子·解老》说:"有欲甚,则邪心胜",私欲太多,邪恶的心思便占上风。《刘子·防欲》说:"欲炽则身亡",私欲太强烈了,会使人丧命。《慎言·见闻篇》说:"贪欲者,众恶之本",把贪求私欲作为一切罪恶的根源。贪欲,不知吞食了多少无辜良善,又不知使多少人作茧自缚,名败身亡。贪欲还能祸国乱天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将唐王朝推上极盛的顶点,这就是历史上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姑且不论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是有肚量的人,但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要杜绝自己的私欲




17786329586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出自哪里?全句是什么?
钱闻杜答:原句: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这出自不同的书 这是林则徐的对联:“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论语·公冶长第五...

17786329586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解释
钱闻杜答:意思是: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出处: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此联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情怀以...

1778632958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全
钱闻杜答:全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思: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海纳百...

1778632958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什么意思?
钱闻杜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欲”意思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

17786329586水纳百川有容乃大,相对应的下一句是
钱闻杜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17786329586海川百纳,有容乃大;壁力千仞;无欲则刚.意思是什么?
钱闻杜答:意思: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形容一个人只要像一面壁一样站立不动 而且没有任何欲望 那么什么都奈何不了他 就是说人要有坚韧的意志 出处: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778632958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谁说的,什么意思
钱闻杜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意思: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条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叫做“宰相肚里能行船”。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泛胸怀的人看作是可敬的人。 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

1778632958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钱闻杜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这样广阔的胸怀所以是世间最伟大的(教育人们要心胸宽广才能变得伟大)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它有接纳百川的气度和容量.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教育人们要放弃无谓的享乐欲,修身养性)崖...

1778632958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则欲刚”的意思是什么
钱闻杜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对联解析 上联 上联表示要有海一样的宽宏胸怀。"海纳",比喻容受量大。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百川",...

1778632958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全文和出处
钱闻杜答:全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出处: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释义: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条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联表示要有海一样的宽宏胸怀,下联则表明立身办事的坚定心志。


(编辑:冷阎栏)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