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轼苏辙名字的含义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苏轼和苏辙的名字暗藏了怎样的寓意?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俗称“三苏”,在宋朝的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
名字体现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深意,包含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希望这个孩子在这一生中要实现的愿望。
那同样作为父亲的苏洵在为两个儿子起名的过程中,所想到的是什么呢?苏轼苏辙他们蕴含的含义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苏洵的一句话中得到启示与启发:
苏洵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轼是车上一件无关紧要的一件东西,类似于装饰类的物件,但是缺了它是不行的。他暗指苏轼在以后的人生轨迹当中要做到不显山不露水,在官场当中能够不偏激,这样不会特地的引起别人的注意。不会太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不会招来别人的嫉妒,招来杀身之祸。

我们继续看,车轮子走过路面会留下车辙,而苏辙的名字的含义,那就跟这个车辙有关。辙,这个看似无关紧要,在按图索骥的过程中,它又显得尤为重要,代表了探寻某件事物的线索。车子很光鲜、嘈嘈杂杂,而车辙默默无闻,喻指人要在寻找自我之中厚积薄发,就像埋藏在地底下的金子,懂得见素抱朴。

我们综合来看,苏洵在为苏轼和苏辙起名字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对于两个孩子的深切愿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为父亲苏洵的人生价值观,两个名字都体现了他的中庸的思想。俗话说“强大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唯有保持中庸,才能更好保持本心。

在我的印象中,苏洵应该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今日读书,看到他在《名二子说》中对二子名字含义的解释,正好印证了我的论断。



苏洵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轮辐盖轸,作为车的一部分,各有功用,对车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勿庸置疑的。而轼呢,似乎无关紧要,没什么用处。但是,如果车缺了轼,就不能成为完整的车。言下之意,虽然轼看似不重要,可有可无,但事实上,缺了它就不行。苏洵希望他的儿子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不必过于显要,就像车轼一样,默默无闻,甚至让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存在,但当他们缺少你的时候,却发现运转失灵。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又不过于招眼,这应该是苏洵对苏轼的期望。



网上找到的对这段话的解释中,关于不外饰一句,说是苏洵担心苏轼像车轼一样过于张扬显露。我觉得正相反,苏洵的意思应该是说车轼有用却不显露,所以他才选择轼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如果是担心他像车轼一样张扬,那又何必选中此字呢?



车走车辙,但车之功,辙是没有份的,也是属于默默无闻型的,但是,当车出事时,辙也照样不会被殃及,所以辙能“处乎福祸之间”。苏洵希望儿子虽然得不到好处,但也可以避免祸患。



平安是福。中庸是福。



昨天我想写一篇《做人别做公众人物》。想来跟苏洵的想法有一致的地方。

苏轼名字的寓意: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关于苏辙名字中“辙”的意思,其父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解释说: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虽然“辙”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灾。这与苏辙相对内敛的性格也颇为相符。

扩展资料:

“三苏社会”社会影响: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名二子说》是宋代诗人苏洵写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与告诫,并介绍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来。

原文: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轼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译文: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辙



苏轼名字的寓意: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而苏辙名字中的“辙”,本义是指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左传·庄公十年》有“下,视其辙(往下看以及撤退了)”的句子。苏辙的字“子由”,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在为人处事方面,苏辙相比哥哥苏轼,要内敛得多。

扩展资料

关于苏轼、苏辙的的一篇散文

《名二子说》是宋代诗人苏洵写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与告诫,并介绍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来。

原文: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轼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译文: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

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即使这样,车毁马亡,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创作背景

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苏洵的才学可以成为“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

苏洵写《名二子说》十年后,送二子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张方平,张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间密窥。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几案,意为“管子注”。

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考完后,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出自《瑞桂堂暇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名二子说



从苏轼、苏辙兄弟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名字的奇特之处就是都与车有关系。苏轼名字中的“轼”,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说文》中解释道:“轼,车前也。”苏轼的字“子瞻”,则源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比较符合苏轼少年时踌躇满志的张扬作风。 而苏辙名字中的“辙”,本义是指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左传·庄公十年》有“下,视其辙”的句子。苏辙的字“子由”,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在为人处事方面,苏辙相比哥哥苏轼,要内敛得多。

苏轼苏辙名字的用意
  中国自汉朝起独尊儒术,文人家庭为子女取名,于义理方面颇有讲究,即一个人的名字,应当是树志,并鼓励、规范或警醒自己性格修养的作用,而大忌和政治和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苏父的愿望
苏洵在给两个儿子取名时就颇费了一番苦心。他在《名二子》中是这样说的:
轮、辐(车轮上凑集于中心轴上的直木)、盖、轸(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皆有职乎车。而轼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本莫不由辙。而是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勉矣!
轼,是车前用做乘车人扶手的横木。所以对于车载人前进的功能而言,轼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没有轼,不仅仅是车的硬体设施不完善,乘车人在崎岖颠簸的路上也确实是难保安稳。至于辙,则是车行之后留下的车轮印记。所以它与车行的成功与失败,都没有关系。但它是行车的纪录。
我们因为不知道苏轼兄弟二人具体的生辰八字,所以无从知道苏洵给儿子取名是否考虑到五行相生相克的问题,但我们从笔画总数看,两个姓名都是吉利的。音节也很美。唯一可推敲的是名字的义理了。
东坡本性难移
综观苏轼兄弟的一生遭遇,再看苏洵当初给两个儿子取名时所持的愿望,我们可以说只实现了一半。那就是苏辙的一生,的确是做到了谨小慎微,游离于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有个较宁适的晚年。
苏轼则未能因父亲取名“轼”而改掉“不外饰”的性格。就是这“不外饰”的性格使他吃尽了苦头,无论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还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都对他不满意,都要排挤他、打击他。再说这“轼”,作为车前做人扶手的横木,诚然有使人不至于因车的突然停止而前倾(而苏轼确实对改革派的过激作为,保守派的过于守旧作风,都进行了坦言告诫),正如苏洵所说,没有它,人们会一下子就看到这辆车是不完善的。正因如此,由其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十分抢眼,要想做到不招人忌,实在是太难了。这恐怕是苏洵在取名时始料未及的吧?

从苏轼、苏辙兄弟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名字的奇特之处就是都与车有关系。苏轼名字中的“轼”,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说文》中解释道:“轼,车前也。”苏轼的字“子瞻”,则源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比较符合苏轼少年时踌躇满志的张扬作风。 而苏辙名字中的“辙”,本义是指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左传·庄公十年》有“下,视其辙”的句子。苏辙的字“子由”,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在为人处事方面,苏辙相比哥哥苏轼,要内敛得多。


17126604586苏轼苏辙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储怖牵答:苏轼,名轼,字子瞻;苏辙,名辙,字子由,苏轼、苏辙的名字都与“车”有关。苏洵在《名二子》一文中对苏轼、苏辙兄弟取名缘由有交代:轮、辐、盖、轸都是车的重要部件,缺少不得。轼(车前横木,供站立车上远观时扶手之用)似乎可有可无,但如果没有轼,车也不是完整的车了。苏洵给苏轼取...

17126604586苏轼与苏辙名字有什么含义
储怖牵答:1、苏轼名字的寓意: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2、关于苏辙名字中“辙”的意思,其父苏洵在《名二子说》中解释说: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虽然“辙”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

17126604586苏轼和苏辙的名字暗藏了怎样的寓意?
储怖牵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轼是车上一件无关紧要的一件东西,类似于装饰类的物件,但是缺了它是不行的。他暗指苏轼在以后的人生轨迹当中要做到不显山不露水,在官场当中能够不偏激,这样不会特地的引起别人的注意。不会太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不会招来别人的嫉妒,招来杀身之祸。...

17126604586苏轼与苏辙名字有什么含义
储怖牵答:而苏辙,字子由。辙指的就是车子走过之后,留下来的车辙印,这个车辙印看起来更是微不足道,雁过留影,不管是什么东西走过,都会留下印记,车子走过之后自然也会留下车辙印,后面的车会跟随着前面的车辙印往前走,不管车子怎么样,是好是坏,是立了功还是闯了祸,都与车辙印没有关系,他其实也希望...

17126604586苏轼和苏辙的名字的含义是什么?
储怖牵答:在我的印象中,苏洵应该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今日读书,看到他在《名二子说》中对二子名字含义的解释,正好印证了我的论断。苏洵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

17126604586苏辙为什么字子由?有什么含义么?
储怖牵答: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名字里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在苏轼十二岁、苏辙八岁那年,苏老泉作了一篇《名二子说》,颇见取名的良苦用心:“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17126604586苏洵为他两个儿子改名的含义
储怖牵答:既希望儿子的个性能充分发挥,又担心他过于张扬而遭人嫉妒,于是他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瞻前顾后,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苏洵则想对比较放心,取名为“辙”,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却也不易遭人嫉恨。

17126604586苏轼的轼字有什么含义吗?
储怖牵答:老苏的意思是苏辙之名取义于处世应处于祸福之间,免于遭祸;苏轼之名取义于处世就处于有用无用之间,注重外在的个人形象的修饰。苏轼字子瞻,瞻就是“远看”,《左传》云:“登轼而望之”。成语高瞻远瞩、有碍观瞻,取高处看得远与高处让远处能看见二义,就是苏轼字的含义。他的弟弟叫苏辙,字...

17126604586人名中的"字"和"号"是什么意思?
储怖牵答:字:也叫表字,往往与名字有关系,或者是名字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衍生。比如苏轼,字子瞻,是由“轼”而想到登车远望;而苏辙字子由,则是由于“辙”是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 号:也叫别号、雅号,与名字就无任何联系了。有指地为号的: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是表字,号相当于别称。 古人刚生下...

17126604586古人是如何用数字作名字的?
储怖牵答:字一般是和名字有联系的,一般是成年以后起,标志已成年,一般是士大夫或知识分子才有,平民一般没有相近的就像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甫就是美的意思)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相反的就像韩愈,字退之(愈和退是反义)还有有联系的苏轼,字子瞻(轼,就是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曹刿论战中就有登轼而望之,而...


(编辑:边咽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