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湿气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祛湿难,难于上青天。这个年代,你可能不需要减肥,但必须要祛湿,尤其是湿气冲天的夏天。

关于祛湿,中医有一个说法“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关于祛湿,中医还有一个说法~“湿邪如油入面”,家人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油混入了面粉里面,要把油弄出来得有多难。

祛湿这个概念真正火起来的也就是四五年前,更早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祛湿,中国人挂在嘴边的是减肥。

并不是人人都会肥胖,但人人都有湿气,于是商家联合养生专家一起制造了祛湿这个概念,同时制造的还有一款人人追逐的神仙水——红豆薏米汤。

红豆薏米这对组合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

朋友圈做了一个小调查,随便抓一个人出来问,你知道祛湿这个概念吗?答曰:知道啊。又问:你知道如何祛湿吗?答曰:红豆薏米呗。

又揪一个人出来问:你知道红豆薏米吗?答曰:知道啊,祛湿的。

是的,红豆薏米祛湿已经深入人心,祛湿就等于红豆薏米,红豆薏米就等于祛湿。

然而,悲催的是红豆薏米并没有去掉中国人的湿气,反而让中国人的湿气越来越重,身体越来越差。红豆薏米肥了商家的腰包,正在坑害你,你却毫不知情。

有一个朋友,刚开始用红豆薏米祛湿还真有点效果,几天后大便变得清爽了,她不禁窃喜,终于找到一款祛湿神器了。可是,让她郁闷的是,十来天后她的大便又恢复如昨。

不过,她坚定她的选择没错,只认为时间不够,力度不够,于是加大红豆薏米的量,每天代茶饮。又十来天,她上厕所的次数多了,开始便溏了。以前是大便黏腻,一天一次厕所,现在是便溏,一天需要上两三次厕所。

她不以为然,以为是身体排湿的结果。又用了二十多天,食欲开始猛然下降,胃也开始不舒服起来,不能吃生冷的了,一吃生冷的就容易堵,容易胃胀甚至胃痛。以前吃两根香蕉没事,现在吃一根就受不了。

她继续用红豆薏米祛湿,更糟糕的事情出现了,月经前喝了一碗红豆薏米汤,竟然痛经了。

终于,她想不通了,为啥喝了两个月的红豆薏米汤,湿气一点没有去掉?反而感觉身体越来越虚了呢?原来,她的身体根本不适合红豆薏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来为你揭开谜底,红豆薏米祛湿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红豆薏米祛湿主要是针对湿热体质的,就算你是湿热体质,红豆薏米也只能短时间服用。

红豆倒也罢了,性平,不会出乱子,问题出在薏米上!薏米可是大寒之物,历代医家是用来治病的。薏米的利下作用非常强,破血破气的作用也很强,孕妇、女子来月事时绝对不能用的!红豆虽然性平,但也是利下之物,红豆薏米都是利下之物,寒湿的人吃了会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气虚的人会更加气虚,严重的会有一种虚脱的感觉。长期食用红豆薏米,先伤你的阳气,最后利水过度,连你的阴也伤了。

但商家绝对不会告诉你,红豆薏米汤只能湿热的人才可以喝,更不会告诉你红豆薏米喝久了会大伤你的阳气,你的脾胃,因为告诉你,他们会失去三分之二的市场。

所以,祛湿之前,一定先要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先判断自己是湿热还是寒湿。

最直观也最靠谱的区分就是学会看自己的舌头。

注意看舌头的时候不要吃完饭就看,不要喝完酒或者饮料就看,不要晚上在日光灯下看。

湿热的舌头是怎么样的呢?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

寒湿的舌头是什么样的呢?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其次可以从小便来区分。

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寒湿体质的人小便清长没有什么味道。

还可以从大便来区分。

寒湿与湿热都会导致腹泻。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拉出来的便便非常热。寒湿导致的腹泻程度缓慢,肛门并不灼热,吃点生冷油腻的食物就坏肚子,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每次都是一点点,不成形,很稀薄,中医叫便溏。

如果你排气,感觉这个气很臭很热说明是湿热。

还可以从体味来区分。

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什么狐臭啊,腋臭啊,脚臭的等等,一天洗好几个澡也挡不住他的重口味。西方人是典型的湿热体质,身上的味道真不敢恭维。寒湿体质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如果是女生,还可以仔细观察你的白带,白带多色黄味重就是湿热下注,反之白带量少清淅如水就是寒湿。

最后还可以从自我的感觉来区分。

这个寒湿与湿热区别就在一个字上,寒与热。寒湿,寒湿,重点在寒,湿为阴邪,寒也是阴邪,寒湿则阴上加阴。所以,寒湿的人一定会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身哪都疼。

湿热呢,重点在热,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啊,口疮啊,长痘痘啊等。

还可以从性别性格来区分。

一般喜欢喝酒吃肉五大三粗的男人属于湿热体质,喜欢喝牛奶吃水果的女人属于寒湿,性格风风火火一般偏于湿热,性格文文静静偏于寒湿。

当然很多人还是分不清到底自己属于寒湿还是湿热,分不清自己寒湿还是湿热的,基本上都是寒湿。通常来说女人十有八九是寒湿,局部地区有湿热,但根本还是寒湿,所以一定要从寒湿调理。还有很多女人都有的上热下寒,本质上就是寒湿,记住一点只要下半身是寒,那就一定得按寒湿来调理。

所以,红豆薏米水大部分人特别是女士,并不适合喝。

无论是寒湿还是湿热一定要记住一个调理的秘诀,那就是先祛湿,先不用管寒与热,没有了湿,寒与热也就没有了依附。

那么,湿气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该如何祛湿呢?

要弄清楚这个原因,先要知道大自然的湿气是如何形成的。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有这么一句话:火在水下则生气,火在水上则生湿。

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

我们去观察烧水这件事,火在底下烧,水就慢慢烧热了。这时候你会看到水里有一些小气泡从水里出来,这种是“气”在发生作用。气的走向就是从能量高的地方走向能量低的地方去。这是“气”的特点。

再来看第二句:火在水上则生湿。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的。比如长夏季节,天上太阳热能很足,地面上的水也很多,热力将水蒸发成水蒸气,就成为湿气弥漫在空气中。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来看“南方多湿,长夏多湿”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因为南方离赤道近,比北方接受太阳的热能要多,也就是这个“火”要多些。另外,南方水也多。就这样,在火也多水也多的南方,湿气就自然比北方多了。

长夏为什么多湿?也是同样道理,因为长夏季节的火很旺,水也从地底下冒出来,火加在水上面就生成了湿。

那么湿气重,与哪些脏腑相关呢?

第一,与脾脏相关。很多朋友都知道,脾虚的人就容易湿气重。那大家再想想,脾虚的人为什么湿气重? 实际上,脾土虚就可以理解成咱们土壤承载的能力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土虚不能克水,就好比洪水来了,我们不能用土去做防御,这水就会泛滥成灾。所以,脾虚的人,身体里的水就会很多。

第二,与肺脏有关。肺主皮毛,我们身体里的水湿是可以通过皮肤毛孔用出汗的方式散出去的。可是,咱们现代很多人是常年不出汗的,你常年不出汗你就可以想想,你这皮肉层的水湿该从哪出去呢?那再想想,为什么不出汗?因为我们现代人常年在空调房里,皮肤表层常年受寒,我们人体为了自保为了不让寒气入体,就把毛孔关闭了。

第三,与肾脏有关。肾脏是有排出废水的功能,如果肾脏排废水能力减弱,这个水湿就不能从下窍排出。另外,肾要藏,而如果肾失去封藏能力,就相当于地底下的水汩汩地往外渗,也会导致身体里水湿增多。

第四,与肝也有关。肝负责疏泄气血,如果肝疏泄气机的能力减弱,那么体内气机运行状态失常,就容易藏湿气。就好比雾霾天气,就容易藏湿气,湿气不容易散开。

除了跟这些脏腑有关系,跟三焦也有密切关系。三焦是我们体内的油网,这层油网是水液代谢的通道。如果这层油网堵上了,那么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障碍。

中医讲,湿性黏滞,它就像橡皮糖一样,粘在体内,很难处理,化解它的时间也很长。所以祛湿,不是偶尔喝一两个祛湿汤、做一次运动就能解决的,要花时间慢慢来。

这里我总结成了5点祛湿:少入、宣上、畅中、渗下、调气化。我们一一来解释:

1.少入~饮食有度、有节制

脾胃是最容易被我们“作”出问题的地方,所以祛湿,就要养脾胃。

脾胃就像是一台料理机,一下子加入太多的食物,容易动不起来。尤其夏天,阳气走于体表,脾胃虚寒,本身动力不足,如果油腻腻或凉冰冰的食物摄入过多,最阻碍脾胃运化。这是造成湿邪的最常见原因。

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就说:“饥饮之度,不得过于七分是已”,饮食到七分饱最好。夏季要防止生湿,一定不能贪多,贪凉,贪重口。

① 夏季饮食,以粥为主,最养脾胃。

李时珍曾曰:“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炎夏不宜滋补,清即养,粥清淡,最是适宜。粥还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炎炎夏日,汗液耗损厉害,一碗粥即可满血复活。

白粥好消化,一般人都适合。小米粥偏补一些,脾胃虚者,喝小米粥更舒服。在粥里,还能花点心思,换着花样加上一些健脾祛湿又平和的食材,如:山药、燕麦、花生、玉米、南瓜等。

② 饮水,遵循不渴不饮。

喝水不是专家说一天8杯水,你就咕咚咕咚往肚子里灌。过多的水液,如果脾胃运化不了,也会变成湿气。不如听从身体的声音,觉得渴了,慢慢喝上几口润润即可。

2.宣上~开宣肺气,让湿气从体表排泄出去

心火克肺金,夏天心火旺,容易压抑肺的宣发。肺担当着输送津液的重要职责,肺的宣发被克制,那么就有可能让水液停滞在半路,从而积聚形成湿气。容易头发冒油,脸上冒油,长痘痘,咳嗽,痰多。

夏天可在三餐增加一些辛味的食材来宣发肺气,辛味发散,有发汗作用。不仅能通过出汗带走肌肉皮肤的湿气,还能帮人体散热。

辛温的:比如葱、姜、蒜、紫苏、花椒、胡椒、辣椒、大料等;

辛凉的:比如桑叶、薄荷、菊花、金银花、荷叶等。

根据自己体质,或者当下的需求,在日常熬粥加入少许即可。比如今天吃多了冰凉的水果,可以来一碗姜丝粥;今天在外中了暑气,则来一碗薄荷粥。

3.畅中~及时清理脾胃积食,化中焦湿浊。

脾胃好比一辆运货车,常年累积或者食物带来的湿、热、痰,就像超载的货物,增加了前行的阻力。

如果一不小心吃多了,吃腻了,可以借助一些性味平和、消积化食之功较强的食材,如生麦芽、鸡内金,清一清脾胃里的积食,让脾胃重新运化得更顺畅。

可以将它们炒焦黄后,用来煮粥,或直接泡水。

平时还可以用陈皮煮粥。陈皮可疏通中焦,一方面帮助消化,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去痰湿,还可把身体里因为饮食紊乱的气机调整过来。

4.渗下~淡渗利湿,湿气还有一个重要的排出路径,就是小便。

中医讲淡能利湿,日常可以借助一些味甘淡的食材,比如冬瓜,茯苓,丝瓜,玉米须,来通利下焦湿浊,通过小便的方式把湿气排出去。尤其经常觉得下肢水肿、小便量少、尿液浑浊的人。

利水的食材还有很多,尤其夏季,很多水灵灵的新鲜野菜,都能利水祛湿,比如:车前草、马齿苋、鱼腥草。平时可用来熬粥、煮汤食用。

觉得体内湿热,可以选择车前草、马齿苋、鱼腥草,都能清热利湿,清膀胱湿热之气,也能祛脾胃的积湿。

觉得虚寒的话,可以选择茼蒿,或小茴香这些大料。茼蒿能健脾养胃、化痰利湿,它助相火,温下焦,把湿浊蒸发掉。小茴香、花椒等性温,也能驱下焦寒湿。

分不清湿热、寒湿的人,可以用玉米须煮水喝,能利水消肿,清利下焦湿浊,适合全家人喝。

5.调气化

小补肾阳,给身体增加热能

脾运化食物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埋锅造饭”的过程,脾脏就是那一口锅。要做饭,不仅要有锅,还得有火,这个火就是肾阳。

但夏天,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冷饮,寒邪伤肾,加上熬夜啥的,肾阳多是虚的,身体的水液没有足够的肾阳来气化,就变成湿了。

所以,夏天呆多了空调房,喝多了冷饮,也要给身体增加点热能。

厨房里的花椒、胡椒、生姜,可以化湿,尤其在制作一些凉菜时可以多做搭配来中和食物的属性。如果要炖肉,可以放桂皮,八角,原理也是一样的。

除此之外,姜枣茶是夏日增加热能再好不过的茶饮。在早晨喝上一碗,可以推动阳气来帮助我们的身体去循环运动,那些所谓的湿和垃圾,也会很容易被代谢掉。

做法也简单:6颗大枣和6片生姜,冷水下锅,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这里大枣熬久了,有甘甜的味道,可不加红糖,也可根据口味加一些。

这里提到的食材,都是平时厨房、菜市场有的食材。它们也许并不起眼,却在每一餐中,默默地呵护着我们。

如果能把这5点好好的融合到我们的三餐里,用好这些食材,湿气绝对是无容身之处的。

我们居住环境的湿气,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夏天,空气又热又湿,腠理开放,湿气也容易进到体内。

古人常常通过烧艾、或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这个邪就包含一些蛇虫鼠蚁、一部分病邪,和一部分湿邪、瘴气。

空调温度要控制在26度以上。

夏天本就是一个出汗的季节,体内的湿气,也可以通过出汗,来排出体内。如果空调开得太低,腠理闭合,该排出体内的汗液没排出来,郁闭在体内就成了湿。

所以,即使开空调,也要控制在26度以上,还能微微出点汗,也不至于太热。

《内经》讲到,要“无厌于日”,“若所爱在外”,夏天赋予了一个热辣辣的太阳,必有它的道理。

我们一定不要去畏惧太阳,要走出户外,发现自然界美好的事物,汲取自然界的阳气,让自己运动起来,也是一个激发机体阳气的过程。多晒晒太阳,畅快的出一出汗,绝对是祛湿的好办法~

如果白天要上班没时间,那就清晨起得早些,在附近的林荫花间处散散步,或者步行一小段路再坐车上班。

相对大环境的湿,小环境的湿伤人更加隐蔽。比如:运动过后湿哒哒的衣服,雨后没有及时换下潮湿的衣服和鞋子。湿邪容易在这种时候不知不觉的侵入体内。

所以,夏天运动过后,或者不小心淋了雨,要及时换一身干爽的衣服、鞋子,千万别等它自然干,更不能在空调底下吹干。

另外,夏天在空调房内,备上一些披肩,小毯子,把邪气最容易入侵的脖子、肚脐、和脚踝三个地方披上。女生最好别穿露脐的衣服、短裤了。

最后,咱们是做艾灸的,肯定少不了如何艾灸祛湿了[偷笑]

大椎穴、至阳穴、神阙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丰隆穴都是祛湿的穴位,平时可以两两搭配的灸!

祛湿是件不简单的事,又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能把握好这些祛湿防湿的思路,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一餐一饭中,夏日也一定会变得清新可人。[爱心]


13815692125湿气是什么?
容承盲答:湿,是一种重浊的阴邪,其性粘着而难移,一般都来自于外感湿邪,如外伤雾露湿气,涉水淋雨,或居住在低洼潮湿之所导致的湿邪入侵体内而为病。 2.湿气导致哪些不适? 湿邪致病,常常头重鼻塞,身体困倦,或者关节肿痛,口苦口臭,厌食,大便溏泻,胸闷心烦等等,舌苔大多厚腻。 3.湿气的处理 湿邪容易和风邪、热邪、暑邪等...

13815692125湿气是什么
容承盲答: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主要来源,人以肉食为主,会伤害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形成湿气,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湿气是最容易渗透的,还容易与体外邪气里应外合,遇寒成为寒湿,遇热成为湿热,遇风成为风湿等,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水湿是人体内代谢的液态...

13815692125湿气的危害,万恶源于湿!湿在万病在,一招祛湿。
容承盲答:淋雨下水、居处潮湿、冒受雾露等而形成,如秋冬过早晨练,长期夜晚洗澡游泳,长期水中作业,久居地下室等,此为外湿。内湿常见于素体肥胖,痰湿过剩之人,或贪食生冷,过食酒肉,损伤脾胃。湿气被称为“万恶之邪”“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13815692125湿气“生”于脾,养脾就是祛湿,做好这3件事,你知道吗?
容承盲答:这是因为,薏米水可以祛湿,是因为它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帮助本来健康的脾解决一下临时的湿气困扰;但对于本身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生出的痰饮水湿,就无能为力了。《黄帝内经》里提到:湿气首责之于脾。要祛湿,先养脾。脾的运化功能好了,湿气自然留不下。所以,想要铲除湿气,我们应该在祛湿的基础...

13815692125体内为什么会有湿气,怎样去除湿气?
容承盲答:而从医学的角度去讲,那就是这个人身上的湿气偏重。那么,对于一些湿气重的人,怎么才能够帮助有效地除掉身上的湿气呢?有些人觉得很难做到,其实并不难,这3个方法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若你湿气重,不妨学一学。1.适度的保持运动 大家不要觉得运动出汗就是在排湿气,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适度的...

13815692125怎么才能彻底去湿气?
容承盲答: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

13815692125哪些运动最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
容承盲答:仰卧起坐,俯卧撑,慢跑,波比跳,平板支撑,因为这些运动可以很好的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还可以加强体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

13815692125吃什么可以去湿气?
容承盲答:宜于脾虚泄泻,湿热泄泻。7.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健胃消滞,解酒。宜于气滞湿阻,胃胀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热症、阴虚症忌食,不宜久煮。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偏方: 1.薏米红豆粥,它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既能当饭吃,还能当...

13815692125湿气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容承盲答:湿气重原因:湿气是中医的说法,又分热湿和寒湿,属于“六淫之邪”之首。一般来说,湿气重的人会伴有脾虚的病症,脾的运化能力变弱,导致湿邪困脾,久而化热,形成湿热困脾的现象,导致湿气重。脾作为人类身体的根本,出现虚弱就容易导致体内湿气无法正常运作和排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疾病...


(编辑:苍阀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