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性?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的开头,以五言古体诗的兴盛为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人的觉醒和文学的自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文学创作个性化和集团化。
1927年,鲁迅在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的演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到:“董卓之后,曹操专权。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曾经自己说过:‘倘无我,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因此之故,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就是文章要简约严明的意思。”曹操的这一思想对当时整个文坛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让当时的文人有话可说,做起文章来没有任何限制和顾忌,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为当时的文坛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生命的脆弱、命运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简而言之,可概括为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 自从汉武帝始,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一直居于支配地位,汉末黄巾起义动摇了两汉数百年间儒学独尊的地位。曹操提倡法治,用人唯才,而选拔“不仁不孝,而有汉国用兵之术”(《求逸才令》)的人,则加速了儒学的衰落。儒学的地位一旦打破,人的思想一旦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便出现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各种“异端”思想便流行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大一统集权政治的衰落,传统儒家文化和经学统治的松动、长期稳定的家族地位,支离破碎的社会格局,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使曾经有权的,有钱的,有文化的等一些特殊阶层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本体的探寻与思考,这就是所谓的“人的觉醒”。这种“人的觉醒”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集团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无论如何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然而,同时又应该看到,这种觉醒主要是人类的感性觉醒,所谓的感性觉醒,是指以社会积淀的审美感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感情本体,社会积淀具有理性的特征,所以审美情感也就具有了相应的特征。“这个时期的人的觉醒虽然是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但还是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就是说,这个时期的人只是意识到了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应当有个人的情趣、爱好,在公共的社会生活之外还应当由私人的日常生活,而没有意识到个体的人应当成为社会的主体,社会的目的。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上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文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里,作了文笔之分:“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后来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篇》对文笔作了进一步说明,“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由此可见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第二、对文学的各种题材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题材的体制与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曹丕的《典论?论文》把文体分为四种,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并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论述。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赋分为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至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文心雕龙》对每一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品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问题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是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的文学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南朝时,四声的发现,并运用于诗歌领域,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了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精彩、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其表现为: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二、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此后,又出现有“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竟陵八友”等。文学集团的活跃,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宫廷为中心的诗人团体,主要有三个: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梁代萧衍、萧统,萧纲。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还有梁代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所出现的“宫体诗”。总之,大凡一切能够“流连哀思”、“情灵摇荡”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都被魏晋南北朝文人纳入了文学的表现对象。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开创期。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这使得文学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文学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深沉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著作丰富,个性鲜明。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情。文学审美趋向重意象、重风骨、重气韵,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相互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中国文学的自觉,指文学自身觉悟到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从文史哲不分、诗舞乐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门类.文学的自觉始于何时,实在是一个撰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思想史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文学的自觉发生于什么时代?学术界一般采用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的说法,认为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如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建安时代表现了文学的自觉精神.”又如王运熙、杨明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说,鲁迅将建安时期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7页),确是十分精当的.李泽厚《美的历程》不仅认为“文学的自觉”是魏晋的产物,而且说“非但指文学而已.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近年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一些文学史也坚持这种提法,如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又说:“这时代的文学的确有点异彩.”
近年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罗宗强认为,最早提出魏晋是文学自觉时代的,不是鲁迅而是铃木虎雄,他指出:“1924年,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在他的《中国文学史》,提出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1927年,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后来我国的文学史家就都说:鲁迅说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直到近来,也还有人在这样说.其实,鲁迅只不过是引用了铃木虎雄的说法,并且把它解释成“‘为艺术而艺术’而已”.
张少康在《中国文学观念的演变和文学的自觉》一文中指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战国后期的初露端倪,到西汉中后期则已经很明确了.”他认为,这个过程的完成,“可以刘向校书而在《别录》中将诗赋专列一类作为标志.这是和文学观念的演变、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各种文学体裁的成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和专业文人队伍的形成直接相联系的”.
杨德贵在《汉赋的创作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学自觉意识启蒙于屈原、宋玉,开端于汉大赋的创作.汉赋的出现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自觉地发挥文学的社会功用,使文学为社会服务;汉赋与经、史、哲分家,成为独立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创作理论;有些辞赋家终身以辞赋创作为业,形成了一批专业作家.
新月认为,所谓文学的“自觉”,其涵义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发展;二是按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汉人的文学观无论是对文学本质和特征的认识,还是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都未达到“自觉”的程度.文学的“自觉”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为先导的.没有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认识和肯定,没有尊重人的个性人格的观念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文学“自觉时代的来临”.魏晋时代,由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文学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这是人的觉醒促使文学“自觉”发展的时代特征.宋齐时期的文学承续了魏晋文学发展的余脉.曹丕提出的“文章”分四科已接近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他对文章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和褒扬对于后世文学观念的不断深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宋设立四馆之一的“文学”,大体与曹丕的文章观近义.这是从观念的更新到制度的确立,并不影响文学自觉时代的确定.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闵虹主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分作“萌动时代”、“结胎时代”、“自觉时代”、“青春时代”、“深化时代”、“变奏时代”、“俗化时代”、“涅NFDE1时代”、“蜕变时代”等九个部分.其亦将文学的“自觉时代”定位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卫绍生在《重新认识文学的“自觉时代”》一文中指出,文学的自觉时代无疑是以文学的自觉为标志的,而文学的自觉,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是自觉的而非功利性的行为;人们对文学的特性、功能、价值的认识至少在作家层面已经形成较为一致的共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批评已经进入审美的或艺术的层次,且这种批评不是零星的、浅尝辄止式的或所谓的微言大义式的.如果学术界在文学自觉的标志方面能够形成共识,则有助于对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讨论深入一步.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你

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


二、文学集团的活跃。建安时代,在曹氏父子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结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学集团。此后,又出现有“竹林七贤”、“二十四友”、 “竟陵八友”等。文学集团的活跃,进一步刺激了文学的兴盛。


三、文学题材方面的重要开拓。在这一时期,陶渊明创立了田园诗,谢灵运、谢朓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有意识地把边塞生活作为诗歌的一种重要题材,也是始于南朝。至于梁代以萧纲的文学集团为中心所出现的“宫体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不能作简单否定的宫体诗题。


四、文学形式的不断沿革变化。魏晋南北朝五言诗的繁荣期、七言诗的产生期、抒情赋的高峰期、骈文的成熟期、小说与格律诗的草创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几种基本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关键时期。


五、文学与哲理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注重内心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思索,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这使得文学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文学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富、深沉了。

六、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后代文学的持续发展,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扩展资料

一、魏晋之际,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竹林中饮酒、纵歌,世谓竹林七贤。他们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做出种种“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的举动,深含对真正毁弃名教的统治者的无声控诉和抗议!

二、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三、二十四友,垄断了西晋文坛所有的“泰斗级”人物,是西晋文坛的一个缩影。 忽略政治因素,单从文学角度来看,“二十四友”是个精力旺盛、创作颇丰的文学社团,其存诗数量占了西晋文士诗歌总量的一半;他们的文学活动“金谷雅集”是西晋文学繁盛的象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竹林七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四友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是:
(1)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以老庄为主体的玄学的风行,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广阔的天地。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学自觉的最基本的思想源泉。
(2)文学创作的文学性。在文学的创作心态中,淡化了文学的政治倾向和社会的功利目的性,强化了文学的本体性和文学的审美趋向。文学创作开始趋向于个性化和风格的多样化。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形式,都显示了多姿多彩的特点。
(3)文学自觉最显着的标志是文学理论的自觉。而理论的自觉,又是在人的自觉和创作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就是这种理论自觉的产物。在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体裁论、风格论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著的建树,又促进了文学创作的自觉和繁荣。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魏晋文学一直处于不显目的位置,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势中: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直占据文学史的主要地位。而谈到魏晋文学,自宋代以后,它总是受到歧视、贬斥,甚至受到人们的忽视。其实,魏晋文学的魅力之所在,正在于文学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产生了突破和超越的伟大意义,更在于魏晋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的纷繁驳杂、陆离怪诞多少令许多人难以从惯常的思维去得到清晰的解读,它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更令诸多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敬而远之,也许,这就是魏晋文学一直处于被冷落和疏远地位的原因之一。若换一种眼光来看,一种文化色彩鲜明、魅力非凡、不同凡响又受到人们的冷遇,不能不说是文化的缺憾。众所周知,魏晋是一个动荡和战乱的时代,之所以形成文学的多元和复杂。则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本时期社会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战乱频仍,朝代更替频繁繁,统治者少有精力来顾及思想文化事业。政治对文学的干预较少,思想文化呈现放任自流状态。文人对离乱生死的感叹和士子对出仕入仕的思索,更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而佛教的传播,玄学的渗透使整个文学思潮脱离了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求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回归文学自身的特点,使文学变成了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表明魏晋文学已逐渐成为一种非功利的纯文学创作。

魏晋文学精巧机制的魅力自觉的的深层涵义是表现人。表现人的情怀、人的审美爱好;表现人的性格;重视人的任情所为,人的才性、情感、气质、风貌、格调、风度为人们所关注,最终形成了魏晋文人的思辨、自适、贵族士大夫风度、诗性才情等千古不衰的魅力。本文试图从魏晋文学派别的自然生成和文学人格方面入手,重新去解读魏晋文学的超凡,展示文学自觉的思潮,探索文人命运和文学发展的心路历程。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文学日益改变了它作为宣扬儒家政教工具的性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人士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并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学作品的日见丰富,使得文学逐渐与其他学术相区别,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问题,评价历代作家的得失,也就提到日程上来,带来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的空前活跃。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包括陆机、左思在内的“二十四友”,包括沈约、谢朓在内的“竟陵八友”等。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18325934568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文学自觉?
宫梦山答: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突出标志是:(1)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及以老庄为主体的玄学的风行,带来了文人思想观念的解放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觉,使文学从经学的附庸地位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广阔的天地.道家哲学的自然旨向和人格的自由精神,是文学自觉的最基本的思想源泉.(2)文学...

18325934568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呈现...
宫梦山答:1. 文学意识觉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儒家学说的转变,文人开始更加重视个体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对自我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他们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强调个性的独立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儒家经典。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呈现出了更为自觉的特征,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作者的个性...

18325934568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宫梦山答: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对文学的重视,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

18325934568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宫梦山答:因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混乱、最苦痛的动荡时代,但是在文学艺术史上却是极自由、极解放、极富于智慧、极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当时南朝首都建康被称之为是和古罗马城并称的“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甚至直接影响了世界文化的格局。东汉末年儒学信仰危机的加深和腐朽...

18325934568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史自觉的时代
宫梦山答: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袁行霈指出,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

18325934568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自觉性
宫梦山答:摘要:文学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它有三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第二,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明确认识和区分;第三,文学的审美自觉性。 关键字: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体裁和风格;审美独特性 标志之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

18325934568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特点即文学的自觉中的自觉指什么
宫梦山答:“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古代文学上,“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

18325934568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宫梦山答: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有:一、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的重视, 首先表现为这一时期社会的上层包括许多帝王在内,普遍热心于文学创作,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而导致了文学作品大量的增加。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兴盛,文学批评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就,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出现。二、...

18325934568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文学自觉
宫梦山答:…”(《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说“诗赋寓教训”是儒家的主教化的文艺把文学自儒家经典的附庸中解放出来,因此出现了“诗赋欲丽新的文学自觉时代”.等到了晋朝,陆机又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细致华丽)”(《文赋》).“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音节调利)以自妍.”(《文心雕龙·明诗...

18325934568六朝文学自觉的具体表现
宫梦山答: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文学的自觉意识、在各方面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为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以及后代文学的持续发展,魏晋南北朝文学都是不可磨灭的。总的来讲,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集中体现在:1,作者自觉:对具体的“人”的发现,文人不再是一个群像吗,而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2,作品...


(编辑:李桦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