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以 价值与位置 为话题800字作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求一篇以“ 位置与价值” 为话题的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如何看待位置与价值的关系?毋庸置疑,位置不一定与价值成正比。一般来说,一个人位置高、权力大,就容易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也不尽然,有些人在很普
通的位置上,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位置低下的平民百姓里,就曾涌现出了鲁班、李时珍、毕升、黄道婆、曹雪芹等推动了人类历史进步的巨人。至于当今社会,在平凡的位置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创造出不平凡价值的英雄、劳模,更是举不胜举。

不要争位置高低,要比创造价值的大小。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其实也就是说,不要立志争高位置,要立志创造大的价值。毕竟,那些“紧俏”的位置,始终都是有限的,而创造价值的空间则是无限的。那么,与其打破头去争位置,不如潜下心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仅把志向定在不断提升位置上,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窄;而创造价值的天空则永远是广阔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番事业可做,只要努力认真去干,平凡位置上照样可干成大事,实现大价值。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干出了大事,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干出了大事,王永民在汉字输入法研究中干出了大事,张艺谋在电影导演的位置上干出了大事。老模范张秉贵,“心里始终装着一团火”;青岛港装卸工人许振超,多次打破世界海港装卸纪录;上海房管维修工徐虎,“一人辛苦,换来万家幸福”;四川省凉山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了大山深谷里的村村寨寨。他们的位置都很平常,但都做出了“大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官位固然是位置,但位置决不等于官位。大千世界,不论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创造着不同的价值。应该说,任何一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但在某些人眼里,位置就是官位,没干上局长、处长,就抱怨“没有位置”;没当上总裁、董事长,就觉得“大材小用”,认为位置是越高越好,官职是越大越好,他们一天到晚看似忙忙碌碌,其实三分在干工作,七分在奔位置。还没干几天,刚出点成绩,就想升升位置,甚至不惜请客送礼,跑官要官。这种人即便有了高位置,也未必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他们的主要心思根本就不在工作上,而在升官发财上。

位置是暂时的,价值是长久的。官不论做多大,位置多么尊贵,都是一阵子的事,总有解甲归田那一天;而用血汗智慧创造出的价值,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只要能造福社会,推动历史,就不会被埋没、被忘记,人民会记得,历史会记得。君不见,千年都江堰还在造福川中平原,《红楼梦》仍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二泉映月》的美妙音乐还在使人们如痴如醉,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更是我们民族世代不衰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的主人,虽然都没有什么显赫的位置,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景仰和爱戴。
无论从那一个视角去看,人都站有一个位置;但不选定一个心态去审视,未必人人、时时都有价值。无论你的价值是否存在,人的位置肯定存在,我的话不是绕口令。

说起位置,人们最先想到的,大多世俗与官场。那里有许多的令人羡慕,常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誓言,其价值那时也令人称道,然而,稍后的财政赤字、修复工程,让人们不敢再对“形象的”、“实事的”承诺感兴趣,也对于价值不愿再谈。比如刚刚报告了GDP的增长,却又经不起绿色GDP的刷新。时代的发展属实太快了,而人们的学习与跟进也真的很慢。在其位成其人成其事者,我们讴歌其有位有为;误其人误其事者,难以迎合其价值的所在。所以,一个人,要与时俱进地学习,你的“位置”才能做出科学决断,也才能在行动中挥洒出对社会有用的人生价值。

人生于世,立身社会,能幸运赶上“以人为本”的时代,应该珍惜和自爱。然而,“以人为本”的理念频繁地出现在各行各业的时候,我们会常常困惑那些“没了人“的尴尬。“有困难找警察”,多么好的承诺啊,警察的位置实现着为民安居、世事和谐的行业价值,但是,偏偏有人没困难时也干扰其正常的履职,以至于让他们难以发挥其“位置”的真正价值,听说一些地方的警察,也无奈地取消了这么人性化的承诺。

一个人的处世位置,应该抱以爱心与亲和,才能体现其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以期价值的最大化。古训有: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不误人子弟;童叟无欺等等,为之如此,才有价值。但我们常常闻听官僚的腐败,教师的体罚,市场的失信等等,结果位其左,给人不快乐,位其右时,自己也必然承受那不快乐。

人在社会总有自己的位置,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我所追求的,在社群中,能够给朋友以快乐,给社会以友谊,是最起码的价值。

生命赋予万物以“位置”。当婴儿哭着降临人世时,他的哭声便宣告天地间从此有他的一个位置;当花儿开放、小草萌芽时,它们用无声的语言诉说自己拥有了位置;当旭日初升光芒万丈时……万物都有其位置。

位置不可须臾或缺。当老人无声无息地走向天堂时,当残花凋零、枯草飘摇时,当夕阳收尽苍凉残照悄悄走下山去时……它们的位置仍在。

我读过两句话:“悄悄地让出多余的位置,为心灵轻松而宁愿远离。”我当时不解其意,“远离”,为什么要远离呢?又为什么要让出“多余的位置”?难道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有不妥吗?

一天我去散步。正是秋风萧瑟的季节,路边的草木毫无生气,只是一片衰败与凄凉。憔悴的枯叶在风中颤抖着,摇晃着,似乎要用残力去对抗寒风,对抗季节,却不知,冬天已在眼前。我不禁闭上眼睛,因为我不忍看这番毫无意义的对抗。

往前走,似有蝴蝶起舞——原来是银杏树叶。它们在风中轻扬着,悠悠地坠落,那么坦然,那么平静,没有丝毫矫饰与做作。它们把“秋”的内涵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它们把生命的真实演绎得如此精彩生动。

是它们没有留恋吗?不,它们也深知枝头的辉煌;是它们没有依眷吗?不,它们也沉醉母亲的庇护。但它们选择了离开,选择了飘落——坦坦荡荡的飘落。因为,它们更知道“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举动。于是,它们把位置让给了来年的点点新绿。

我恍然大悟。“宁愿远离”,不是逃避现实,放弃自我,而是顺其自然、追求怡然处得的逍遥。朱敦儒有言曰:“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大概就是说要“让出多余的位置”罢。史铁生说“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这难道不是更为从容,更为安然,更为平静的“让出”与“远离”吗?

银杏树叶飘落的季节,真的好美。

在一个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了历史中的漫游。  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柔弱得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拥有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吗?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我又飞快地跑到那群得势后无比猖狂的小人身后,看见上官大夫靳尚的身影,那身影正像幽灵般环绕在楚怀王左右。他像一只哈叭狗,在楚王面前摇头摆尾……  瞧,人家靳尚的位置多高啊!自然“价值”也无法估量啊!哪像屈原你啊,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等待,等待艳丽的桃花再开……  “你说我没有实现价值吗?这要看‘位置’了。”不知何时,屈原站在了我身边。  我激动地说了下面一段话:  您误解了,我无限崇敬您。  您被贬,但您的诗作《离骚》却流芳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您被眨,但您的心一直牵挂着国家社稷、黎民百姓,惦念着国家的存亡。  您在政治上没有实现价值,但在文学上,您留下一座高峰,浸透了人格魅力的文学高峰。  您的诗作是文学上的珠穆朗玛峰,您的精神是文学史上的万里长河。时间飞快地流逝,却带不走您留下的《离骚》,它绵亘千古而不衰,历经百代而不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您,在政治的位置上,没有实现价值;在文学的位置上,您价值巨大,千古流芳。  梦醒了,枕边湿湿的一片。  【评点】  作者使用了虚拟的梦境笔法,将梦境所见所说统一在2005年高考全国卷二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之下。立意改换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价值”。  在政治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用话题的透境,透视所占有的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文章中间部分的“这要看‘位置’了”,是出彩之笔,它承上“政治的位置及其价值”的铺垫而来,过渡到“艺术的位置及其价值”写开去。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话题“忘记与铭记”  你好傻啊,屈原  贵州考生  汨罗江畔,冷风凄凄。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的理想之火。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明知官场黑暗如昔,你明知怀王会再次听信谗言,你明知上官大夫等人不会善罢甘休,你为何忘记了这些,却执拗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呢?  你真的回来了,结果又怎样呢?昏庸的怀王又一次听信了上官大夫一伙人,竟然放走了张仪!你又能怎样?只能徒留叹息!  莫如算了吧,何必那样执着呢?对国家,对怀王,你尽了心尽了力,既然已经不能挽狂澜,何必承受无边的苦痛?扛着锄头,披上蓑衣,回家种地,闲来访友喝酒,明月清风作诗,不是很好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满怀雄心壮志,要救楚国于水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为何?为何呀?  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  【评点】  作者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之情聚集于“忘记了自身的前途和安危,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和抱负”。  写屈原可以有多个角度,如爱国爱民、矢志改革、操守高洁、文学成就等等。作者从众多的角度中选择“操守高洁”来展开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以“忘记与铭记”的话题。  第三自然段中“责任”二字,全文立骨,它既是“铭记”的对象,还是能



(编辑:师昨璧)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