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武则天,写了一首诗,为什么让李世民发怒拔刀?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武则天,写了一首诗,为什么让李世民发怒拔刀

在中国古代政治的想法,她(女王母亲女王统治或)似乎是一种消极的政治术语,从儒家经典“历史·施田园”,是“无小母鸡”(母鸡乌鸦)寓意女性不能电力理论基础,之后是皇帝死在引用“少主的母亲强烈的“死亡钩易夫人的政治实践。到……

没有,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的后宫中唯一有点存在感的是充容徐惠,但就算是徐惠,也不曾得到过李世民的爱情。

一直以来,由于徐惠是唯二被列入后妃传的唐太宗后妃,所以往往被人夸张成是唐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后最喜欢的女人。不过历史上的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中究竟拥有怎样一个地位,在唐太宗的感情世界里,徐惠又是怎样一个存在,而让徐氏一族飞黄腾达的究竟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史实真相究竟如何。

根据史书的记载,徐惠因为才名远扬而被召进唐太宗的后宫,被册为正五品的才人。又因“其所属文,挥翰立成,词华绮赡”,不久便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其父徐孝德也因此升了一级官,由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被升为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继婕妤之后,徐惠又被晋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这便是她在贞观一朝的最高封号了。

不过充容虽然位列九嫔,但仅为九嫔中的倒数第二级,只比最末一位的充媛高一级,也就说仍只算是个下嫔。想想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听闻郑仁基的女儿“容色绝姝”便要聘为充华(即充媛),而郑氏的出身与资历比起徐惠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仅仅是因为容貌出众便能一举成为九嫔之一,反观徐惠在后宫十二年,凭借自己的满腹才华才一步步坐到了下嫔之位,也无怪乎徐惠自己也要感慨“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了。

至于徐惠和唐太宗之间的关系究竟能亲密到何种程度,从李治与晋阳公主的事情中便能略窥一二。

众所周知,李治与晋阳公主自幼是被唐太宗亲自抚养长大的,特别是李治,直到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仍舍不得让他搬出自己的寝殿住到东宫去。所以即便是贞观十八年刘洎上疏,恳求让太子搬回东宫居住,唐太宗也不过是令其与岑文本马周等人“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却绝口不谈让李治搬离自己寝宫的事。一直到贞观二十年褚遂良再次上疏,唐太宗这才让李治每隔半个月到东宫一次。

若是徐惠到了能够常伴君王侧的程度,唐太宗又怎么会如此舍不得已经成年甚至都已经当了父亲的李治离开自己的身边呢?更何况如果徐惠真的与唐太宗的关系亲密无间到了一定程度,那么能够在唐太宗发怒时为大臣们徐徐辩解的,能够让朝中大臣多蒙其惠的,就不会是晋阳公主而应当是徐充容了。

而徐惠出众的才华虽然颇得唐太宗的赏识,与唐太宗之间的互动也看似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奉诏应和或是解围之作,比如《奉和御制小山赋》,便是徐惠与许敬宗等人在随同唐太宗游翠微宫时共同奉诏写下的作品。再比如徐惠在挥就《进太宗》一诗时,面对的是唐太宗召她前来觐见时等得十分不耐烦的情绪,所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句诗的本质不过是徐惠为了解围而作。

而说到这首《进太宗》,则又是令人心生好一番感慨。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同样以文采出名的嫔妃大有其人,比如晋武帝的左贵嫔左芬就是其中一例。只是左芬虽然才华横溢但长相丑陋,而晋武帝本人又十分好色,所以史官直白地记载了左芬因为“姿陋无宠”。但就是这样一个“姿陋无宠”的左芬,光凭自己的文采,就做到了仅次于皇后杨艳和有着亚后待遇的宠妃胡芳的正一品贵嫔之位。而晋武帝纵然不过是个好色平庸的皇帝,但也经常亲自前去拜访左芬,主动到左芬的住处去,再反观唐太宗这里,不过是难得召见了徐充容一次,徐充容不过是稍微来得迟了点,唐太宗都要忍不住发火,以至于徐充容不得不急中生智,当场做了《进太宗》这首解围诗以化解这种难堪的境地。

再看那篇让徐惠名垂青史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文章的出现,标志着徐惠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所以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不厌其烦地在徐惠的列传中大段大段乃至整篇收录了这份谏表,然而此文读罢之余又不禁令人为之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徐惠的谏言并未取得任何效果,更是因为从这篇谏疏中所得出的结论。

唐太宗的后宫中,能够大胆上谏的只有长孙皇后与徐惠二人,然而此时此刻看来,这二人又是有着极为明显的差距。长孙皇后的娓娓道来在徐惠这里变成了骈散相间的工整;长孙皇后的言简意赅演变成了徐惠的长篇大论。徐惠与长孙皇后同处后宫,明明可以像她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却偏偏选择了同房玄龄那样上表谈论。房玄龄是因为病重无法面见皇帝才上表的,那么徐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上表而不是直接面圣进言?

甚至徐惠在上书里重点提到的修建玉华宫一事,实际上唐太宗早在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就开始兴建玉华宫,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又下发了诏书反省自己应当更加节俭,而徐惠早不上疏晚不上疏,偏偏要等到唐太宗下诏反思后这才上书劝谏——如果徐惠只是为了劝说皇帝节省民力轻徭薄赋,为何不在唐太宗要建玉华宫时就上谏劝止,而是非要等到唐太宗自己开始反省了,这才跟风上书?

所以徐惠此举一出,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到她是意在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借机搏取唐太宗的注意与赏赐,而徐惠精心挑选在这样时机向给皇帝上书,颇有刻意做作之感。

不过作为一名善于纳谏的皇帝,无论臣子是出于什么目的进谏唐太宗都会予以优容的态度,所以面对徐充容的这篇奏疏,唐太宗是毫不吝惜地表达了赞赏与赏赐,但随后又丝毫不受影响地继续与皇太子李治及文武百官游玩起玉华宫来,甚至兴致还颇为高昂地亲自做了一篇《玉华宫铭》,并令大家应和。

而徐惠通过这样生硬刻意的上书方式进行劝谏,更加让人察觉到只属于君臣之间的那种拘束与拘谨。这也恰恰说明了,徐惠到底还是没能真正地走近唐太宗,更无法以一种自然而亲密的姿态融入到唐太宗的生活中。也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晚年的诗作中多有流露悲秋伤怀之情,倘若徐惠真能了解到唐太宗这种落寞寂寥的心境,以她的文采与聪慧心性不可能不加以宽慰,然而却不见其诗文中有任何的劝慰之作。

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徐惠身为无子嫔妃按照惯例被送进崇圣宫出家为尼,自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事死如事生。不过这种再无出头之日的守陵生活对于正值盛年的才女徐惠来说打击太过沉重,于是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徐惠在生了重病后拒绝服药,留下“得先狗马侍园寝”——在祭祀所用的狗马之前先去侍奉陛下的陵庙这样谦卑的遗愿后,病逝了。

尽管此时距离唐太宗的驾崩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徐惠也并没有选择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绝食的方式,而是渐渐等到生了重病后这才不喝药,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将徐惠此举视为殉葬,并大加赞赏,不仅将其追赠为四妃之一的贤妃,还允许她陪葬昭陵石室。

不仅如此,徐惠的家人也就此飞黄腾达起来。徐惠的父亲徐孝德更是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级提拔,被李治擢为了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连升6级,卒于任上时,李治还“优敕令官造灵举,别加赙物,具给傅乘,资送还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齐聃也被任命为沛王李贤的侍读,徐惠的妹妹徐氏同样因为才名出众被李治召进宫,封为正三品的婕妤。

纵观徐惠在唐太宗后宫中的境遇,可以得出的结论便是:对比唐太宗后宫中其他只因生子而被记载了一笔的嫔妃,因为出众的文采而拥有更多事迹的徐惠自然算是比较有存在感的。但即便不和宠倾后宫的武惠妃,礼数实同皇后的杨贵妃,嬖幸专房的独孤贵妃这些顶级宠妃相比,徐惠的“得宠”仍旧十分有限。

毕竟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十多年,受封的最高封号也仅仅只是个下嫔,而徐家除了徐孝德因为女儿文采斐然被升了一级官外,再没有因为徐惠的进宫得到任何好处。直到徐惠在唐太宗驾崩一年多后病逝在了崇圣宫,徐惠本人及徐家的待遇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所以就更不用说徐惠能对唐太宗有什么影响了,因为通观徐惠的列传以及留下来的诗文,都未见其对唐太宗的思想或决策产生过任何影响。更甚至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徐惠刚上疏劝谏过唐太宗要爱惜民力勤俭节约,唐太宗在两个月后就亲自下诏为爱妻长孙皇后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这座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总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与徐惠在上疏中所强调的节俭精神完全截然相反——所以又何来“影响巨大”一说呢?

在中国古代政治的观念中,女主(太后主政或女皇)似乎是一个挺负面的政治名词,从儒家经典《尚书·牧誓》开始,就有以“牝鸡无晨”(母鸡不能报晓)讽喻女性不能掌权的理论基础,后世又有汉武帝驾崩前以“主少母壮”为由赐死钩弋夫人的政治实践。到了近现代,出于对慈禧太后与江青这些女主的愤恨,我们便不断自我强化着“牝鸡无晨”的历史记忆,有意无意的将“女主”地污名化从历史照进现实。

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荆州都督武士?Υ闻??盖籽钍稀L焓谠?辏?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在位时,杀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权略,能用人,所以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而后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武则天在感业寺的四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四年,但祸兮福之所伏,武则天在感业寺的日子也充满了命运的转机。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她最有名的诗歌《如意娘》,史载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或许,正是这首诗,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发为尼的旧情人武媚娘

唐太宗驾崩后,作为才人,武则天居感业寺为尼。当年,武则天就和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有过感情。《如意娘》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写给唐高宗的情诗。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在感业寺,武则天写下了上面这首情诗《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意思是: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为什么如此憔悴呢?就是因为整天想着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为思念你而默默落泪的话,你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裙吧,那上面可是洒满了我斑驳的泪迹呢。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表达了武则天对唐高宗的情思。武则天和唐高宗是真心相爱,很有感情的。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甚至一开始,他们就准备死后葬在一起。在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唐高宗合葬。他们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

从爱情的角度来看,《如意娘》这首诗是武则天的真情告白。由于武则天是皇帝,因而有人认为她写情诗《如意娘》,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千百年来,人们总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武则天的情诗《如意娘》,甚至有人断定是伪作。从逻辑上推断,薄情寡义的武则天不会如此儿女情长。其实,人性是复杂的,性格是多面而非单一的,武则天在孤灯之下思念自己心爱之人,也是非常正常的事。甚至她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如意娘》。

此外,因为男宠一事,武则天遭到了世人的非议。有人把武则天说成一个淫荡无耻的骚女人,甚至有人杜撰《如意郎君》这样的淫书丑化武则天,以此来抹杀和否定武则天在历史上做出的炫耀功绩。平心而论,武则天的生理需要是很强,但她终其一生也只有区区四个男宠,这与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佳丽成千上万,极不成比例。再者,武则天招纳男宠时,唐高宗已死,武则天是寡妇,是独身,是正常交友,不存在淫荡问题。如果说找几个男宠来安慰身心,打发寂寞,也算有悖于传统的话,那么,这正是武则天鲜活生命中的动人之处。最后两位,一位是贤妃徐惠,她很有才,善于劝谏,为了李世民可以豁出性命,李世民去世之后不久她就随着去了。另一位是女皇武则天,可以说配得上武则天一生的男人大约只有李世民了。这些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




13578582961女皇也有柔情:在感业寺,武则天的情诗《如意娘》是给谁写的?
颜隶树答:武则天这首诗其实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因为那个时候武则天在谋划着二度进宫。而李治那时刚好来感业寺上香,又邂逅了武则天,跟她重燃旧火。武则天作为一个才女,就作了此诗跟李治直接表白。事实说明这个方法对李治很受用,因为李治之前就很喜欢武则天,再加上她这么直接大胆的表白方式,李治就直接把她接回...

13578582961武则天感动李治的那首诗
颜隶树答:是武则天写的《如意娘》,全诗如下: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译文: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13578582961孩童向唐太宗献诗,为何李世民满意地说:你道路一片光明?
颜隶树答:此首诗符合当时的情景,而且这首诗让李世民感到了十分的意外,他认为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做出这么好的诗篇。第三,不怯场。这首诗成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所以他就把这个孩子叫到自己面前询问他叫什么名字,当时这个孩子只有八岁,如果换成别的孩子,或许早就吓得不知道该怎么答话了,可是这个孩童并没有...

13578582961女皇武则天鲜为人知的黑历史被一唐朝囚犯曝光,就在一首诗中,你...
颜隶树答: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个囚犯就写下了一首诗,以此揭发武则天的罪行,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件事。我们知道,武则天从李世民时期就进入了皇宫。不过,那时候她不过是一个昭仪,地位很低,可是她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规划,有着极大的野心。由于她没有什么靠山,因此宫中女子大都不把她放在眼里,趁...

13578582961武则天的少女情怀诗《如意娘》,究竟写给谁?
颜隶树答:武则天最著名的一首情诗《如意娘》,是写给李唐高宗李治的。当时武则天一心指望着李治能让她回宫,同时对李治也付出了真感情。因为真情实感的流露,武则天经常写情诗送给李治,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李治的真爱。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躺在病榻上,身为才人的武则天在身旁侍奉,唐太宗的儿子李治来看望自己的父亲...

13578582961...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她搞定唐高宗李治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
颜隶树答:用之不竭的感情,让它继续影响着李治的内心。有什么材料可以证明她仍然不愿意在感业寺孤独,继续让李治皇帝想她?这是大内的秘密。史料中不会有记载,但武则天写的一首爱情诗揭示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这首诗名字叫做《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13578582961唐朝囚徒留下一首诗,揭开武则天干过的什么禽兽之行?
颜隶树答:是什么人写了这首诗呢?武则天又做了什么才让这个人写下这首诗呢?原来,这首诗的人就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李贤,李贤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为了权势,残忍杀害李氏子孙,甚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放过的现象,所以才在临死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来揭示武则天的罪孽。这首诗为《黄台瓜辞》:“种瓜...

13578582961才女11岁进宫,得罪君王后写一诗,为何君王看完破涕为笑?
颜隶树答:这是因为她做的这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她巧妙地运用了千钧一笑这个典故,把小女儿的娇柔情态柔和在里面,满满的机智和活泼之感,本来唐太宗还因她不进宫觐见而生气,看了之后就开怀大笑。这个女人就是唐朝著名的才女,唐太宗的贤妃徐慧,她的才气丝毫不输于薛涛和...

13578582961同为李世民的才人,为什么武则天和徐惠的命运不一样?
颜隶树答:后来,《全唐诗》收录了这首诗,给孩子时的徐惠很高的地位。江南有这么一个奇女子,李世民很是高兴,把她纳为才人。作为一枚鲜嫩的花蕾,徐惠的才情在入宫之后有了展示出来的机会。她识书文、通韵律、懂书画、善歌舞、解君意,让失去长孙皇后的李世民甚是欢欣,很快就由才人升为婕妤(后宫中享受三品...

13578582961“未曾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出自哪首诗?
颜隶树答:《隋唐演义》清代褚人 武则天对李治说的。事情经过:据说一次,在服侍唐太宗空隙,李治内急,直肠发胀,入厕。大内厕所,非同小可,里面各种功能设施一应俱全。不但有美食美酒以便补充拉空了营养的肛肠系统,而且还有长椅大床特供便秘费劲者小憩。待李治排泄完毕轻松之极,武则天端着金盆,盛水给李治洗手,...


(编辑:勾赖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