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木桶效应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什么叫哲学

哲学(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扩展资料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哲学

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因此,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有所不同的。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人类从其诞生时开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都需要同周围的现实世界打交道。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的自然界,也要逐渐地积累对自己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就是凭借这些认识向自然界索取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的。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开始,人们只是对个别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久而久之,这种认识逐渐丰富并联贯起来,就形成了对诸如人类同周围世界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就是世界观。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性。哲学则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和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所以,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
当人们形成了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人们的世界观并不都是一样的。因为:第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的所不同。第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和在社会生活中分工的不同,使得各自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世界观也会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的世界观,即使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其世界观也会呈现出差别性。所以,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之间,其内容和形态也有许多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只能在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从而一部分人得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因此,哲学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为剥削阶级所垄断并且为他们服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才意味着劳动人民真正有了自己的哲学。

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

扩展资料:

运用木桶原理,无论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是提高科研水平,或是加强班子建设,等等,只要是为了提升整体水平,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补短板。最短那块木板的高低决定盛水的多少,只有将它补高,木桶才能盛满水 。

2、消缝隙。一个木桶上木板间若有缝隙,则即便木板再高,水也会透过缝隙流掉。

3、紧铁箍。木桶之所以能盛水,是因为有铁箍将有序排列的木板箍紧。如果没有了铁箍的约束,木板也只能是散落的个体,发挥不了整体的效能。

4、强“拎手”。装满水的木桶能否发挥效能,还取决于是否具有结实耐用的“拎手”。这“拎手”好比集体的带路人。

5、固根底。水桶能否盛满水、盛住水,最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结实的桶底。桶底坚决不能破,不能有漏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木桶效应



一、木桶效应的含义

1、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在一个组织内部,最薄弱的部分(车间、班组或个人)往往决定该组织的整体水平。

木桶效应又称短板效应、木桶原理、短板原理。

2、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木桶效应管理学讲的较多,在很多学科也有引述。

二、木桶效应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木桶效应体现的是哲学中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是揭示事物多样统一和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1、范畴定义

①整体是指一个事物的完整形态和全部过程。

②部分是指一个事物的构成要素和具体阶段。

完整形态和构成要素侧重于空间概念,全部过程和具体阶段侧重于时间概念。

2、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①对立(区别)

第一,在空间关系上,整体大于部分。

第二,在性质作用上,或者整体优于部分:“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或者整体次于部分:“三个和尚没水吃。”

②统一(联系)

第一,相互依赖。没有部分,不能形成整体;没有整体,部分就会消解。案例:南斯拉夫的解体。

第二,相互作用。整体支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

第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世界--国家--省区……

三、木桶效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人生中要力戒成为“短板”,更不能成为“一粒老鼠屎”(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努力成为“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获“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更进一层,我们可以知道: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这只“木桶”告诉我们,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你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一个县或是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这样“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领导者应该迅速找出它来,并抓紧做长补齐。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木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决”,这是中国的“木桶”,有了它你便知道木桶定律是多么重要。

木桶效应体现了联系观里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木桶效应就体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有时起决定作用

木桶效应,不一定是由最短的板决定,也有可能是由最长的板决定的,因为我们可以把木桶倾斜着放,也就可以多装点水。


18355935739木桶效应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秦先陶答:1. 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水桶的容量并不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2. 这一理论有两个重要推论:首先,只有当水桶的每一块木板都足够高时,水桶才能装满水。3. 其次,如果水桶中有一块木板高度不够,那么水桶中的水永远不可能装满。4. 这个理论也被称为短板效应,它说明了一个组...

18355935739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木桶效应的原理说明了什么道理
秦先陶答:1、木桶效应体现的是哲学中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揭示事物多样统一和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

18355935739木桶效应的原理说明了什么道理?(哲学原理解释)
秦先陶答:木桶效应的原理说明了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原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18355935739从哲学角度分析木桶原理
秦先陶答:用矛盾的观点看,矛盾如果不能保持基本平衡,矛盾运行就会向一个极端发展,木桶的短板就是一个主要矛盾,它决定了水桶的容量。

18355935739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秦先陶答:1、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由劳伦斯·彼得提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2、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

18355935739补短板强弱项体来什么哲学依据?
秦先陶答:木桶效应又称短板效应、木桶原理、短板原理。2、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木桶效应管理学讲的较多,在很多学科也有引述。二、木桶效应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木桶效应体现的是哲学中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揭示事物多样统一和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1、范畴定义 ①...

18355935739木桶效应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秦先陶答:1. 木桶原理,又称短板效应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 这一理论指出,一个系统的效能往往不是由最强的部分决定,而是由最薄弱的部分所限制。3. 木桶的容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4. 根据木桶原理,一个组织或团队的能力不是由最优秀的成员决定,而是由最不优秀...

18355935739木桶效应所蕴涵的道理
秦先陶答:木桶效应”原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说对于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来说,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的各个方面的技能也是一样,人要全面发展,她(他)的价值才会高;一个团体也是一样,团体的人要各个都有本事,有能力,这样团队才有竞争力.

18355935739木桶效应的含义
秦先陶答:木桶效应又称短板效应、木桶原理、短板原理。2、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木桶效应管理学讲的较多,在很多学科也有引述。三 、水桶效应所蕴含的哲学观点 水桶效应体现的是哲学中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原理。水桶效应整体和部分是揭示事物多样统一和不同要素之间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1、...

18355935739木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秦先陶答:而员工则好比是木桶的桶底,这个桶底是由员工的人文素养及他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木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篇2团队的工作绩效受多方面的制约,木桶理论告知...


(编辑:隆柳申)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