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德的含义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道德是什么意思

1.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 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2.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 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 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3.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 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4.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 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5.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 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 的高度责任感,从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积极治理 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正常关系。

 基本解释
  1. [morals;ethics]∶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2. [moral]∶合乎道德的
  详细解释
  1.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 老子 《道德经》的省称。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闭帘注《道德》,开卦述天爵。” 唐 杜甫 《冬日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元 倪瓒 《康素子杂言》诗:“《道德》五千言,玄之又而玄。”
  3. 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都讲闍梨道德高,音律清泠能宛转。”《水浒传》第五三回:“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忽二女鬼现灯下,向僧作礼曰:‘师等皆饮酒食肉……烦师传语主人,别延道德高者为之,则幸得超生矣。’”
  从现代意义上看,道德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编辑本段
  行为规范意义上的道德定义

  定义1:由个体自我意识为起始,引影到群体当中,形成的《精神》《语言》《行为》宏观性微略统一,即为道德。
  定义2:道德就是脱离人的自然属性而适应人的社会属性。( 这里说的人的自然属性,实质就是动物性。)
  道德应该是合于天理的行为规范。由于人类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动态规律,来主导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因此,随着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道德的标准即随之提高。
  定义3: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定义4: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以下原词条释义仅仅是对行为规范意义上的道德的一种理解: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需要发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久发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查找道德的定义,没有很恰当的解释,经思考、请教好多前辈,终于得到以上结论,拿来共同教育后人。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笼统的讲就是有素质。
  实质上,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会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约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对本能的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外在约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图伤害他人等对人类社会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内在约束(也就是道德)来约束本能中虽不违法,但亦会对他人(甚至是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所以,道德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制约,换句话说,人一生下来就有以任何方式伤害甚至杀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无道德”),道德也就是继法律之后制约这种本能,减小这种伤害的工具。

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从心底感到问心无愧

楼上复制党,,,是觉得LZ不会自己搜索??


18373551835德的含义
却紫兴答:一、德的含义 1、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2、心意;志向;3、恩惠;好处;4、德国的简称。二、拼 音 dé 三、部 首: 彳 四、相关组词 道德 、品德 、德馨 、积德 、医德 、私德 、缺德 、德性 、德望 、美德 、贤德 、功德 、德行 、德政 ...

18373551835德的含义是什么
却紫兴答:“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一定社会阶段形成的通过舆论约束人们言行的准则和规范。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

18373551835什么是德?
却紫兴答:“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

18373551835“德”字的含义是什么?
却紫兴答:德:dé。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3.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4.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

18373551835德是什么意思
却紫兴答:基本字义: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2、心意,信念:一心一德。3、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4、姓。拼音dé,注音ㄉ...

18373551835德的意思是什么 德如何理解
却紫兴答:1、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2、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18373551835德字最佳解释
却紫兴答:“德”,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dé,“德”的基本含义为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如美德、品德;引申含义为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在日常使用中,“德”也常做名词,表示恩惠;恩德,如德施、德惠。“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道是一种看...

18373551835德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却紫兴答:“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同,表示得到。【拼音】dé。【出处】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起源】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德的古字形从彳(或...

18373551835德字的寓意和含义
却紫兴答:德字的寓意和含义如下:“德”的基本含义为: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如美德、品德;引申含义为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在日常使用中,“德”也常做名词,寓意:恩惠;恩德,品德高尚、正道。“德”字的寓意是:仁爱之心、恩泽于民、德高望重、品格高尚,是非分明、有好的德行...

18373551835德的意思
却紫兴答:“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被解释为“品德”、“德行”或“道德”。在儒家思想中,“德”被视为人类最高的境界,是个人修养的核心。儒家认为,通过修养品德和践行道德,人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成为君子或圣人。在道家思想中,“德”通常被解释为“无为而治”,即通过保持无为的状态,...


(编辑:戎霭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