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怀才不遇的素材,用来写议论文的,古今中外一样来点,不要太简略哦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议论文正面。反面素材,古今中外名人的,急用

在桂林屏风山,徐霞客发现一个山洞,洞口有 记文一则,徐霞客想抄录下来,作为日后研究的资 料。可那记文刻在石壁上。又生满苔藓很多字模糊 而无法认清。一他出洞后向一农户借梯,想再入洞抄 写。那农户怕他弄坏梯子,迟疑着不肯应允,徐霞客 再三央求,并脱下衣眼作抵押,才借到了梯子。他扛 着梯子入洞,终于看清了记文。当他转身抄录时,由 于梯脚在岩石上滑动,连人带梯一齐倒了下来,头 和膝盖都受了伤,流血不止,但徐霞客顾不上察看 伤口,爬出来架好梯子,终于把这则记文全抄了下 来。 在桂林铜钱岩,由于同行的静闻和尚和顾仆生 病,他只身一人去探寻。登上山崖后,只见遍地野草 丛生,无路可走。他就用手杖和雨伞探路,用手把杂 乱的棘蔓分开。一步步登上了岩顶。在那儿他尽情 地欣赏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后,正待下山,只听见有 人高喊:“站住,别走:”他起先以为是呼喊别人,自 顾走他的路。岂料那喊声更急,回头一看,一群人 追了上来。徐霞客不禁心慌起来,担心又碰上了坏 人。那群人追上他,将他团团围住,查问了半天。原 来那群人也是游客,见徐霞客孤身一到处转悠,还疑 心他是坏人呢。徐霞客虚惊一场,待下山后尚觉心 悸。
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一行进入一个山洞, 洞内光线昏暗,他们点起蜡烛照明。突然有人惊呼: “蛇!蛇!”大家举目望去,只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 横卧跟前。那大蛇的蛇头蛇尾都藏在岩石中,因此 也搞不清到底有多长。那蛇横卧在入洞的必经之路 上,一动也不动。大家担心:人洞一定要从蛇身上跨 过去,万一脚步声惊动大蛇,被它缠住就没命了。但 是徐霞客被洞内的奇景所吸弓!,主张从蛇身上跨过 去。他率先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跨过蛇身,同行者 也—一如法炮制。出洞时,又依然如此跨过。那大 蛇居然一动也不动,可徐霞客一行人人手心捏着一 把冷汗。

谈 读 书

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 读书让人获得知识。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

第二, 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着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

第三, 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县,一国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着也许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

第四, 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我想最大的疑虑也莫过于不明事理吧,读书里的名人,也许刚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处事,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方法,对于明白事理,应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1.(陶渊明)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2.李白: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3.苏轼: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4.杜甫
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皇帝和宫城已在侧身时渐次远去。十年客居,连同迟开的牡丹,一起被经年的雨水冲淡。当百姓的血泪最终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踉跄的步履,辗转于破碎的山河。辗转于饥饿和病痛,展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的忧愁。异乡的屋顶洒满月光和露水,露从今夜白,白发连着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缩于一个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这世间唯一的栖息地,将在宿命中迎来一个漂泊者的孤独灵魂。他不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泪眼里,承受着稚子新亡的巨大哀伤。
并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
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沱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5.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够了吧,语句都很优美哦,这是我初二时写的文章选段,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19448466601求卓越人才因不为世人所知而遭埋没的议论文素材
暨良郎答:马钧善于巧思,注重实践,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但不擅长辞令。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当时,有位叫傅玄的文学家曾称赞他说:"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但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

19448466601求几个古今中外怀才不遇和怀才得遇的例子
暨良郎答:1、陈子昂怀才不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

19448466601急需!!!古代怀才不遇的典例,一定要是囿于环境,不要君主昏庸不赏识的...
暨良郎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9448466601初二议论文:逆境与成功1300字作文
暨良郎答:在那个怀才不遇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和普通人一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地按照规律生活下去。可正因为我们不平凡,才更加不甘心于现状。我们胸怀大志,却不被人常识,亦无法和常人倾诉。我们只能憋屈在心里,甚至郁郁而终。这是人生中最暗无天日的逆境呀!或许大多数人会自我安慰。认为是自己不够瞧优秀...

19448466601《才华与名利》议论文800字
暨良郎答: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像杜聪和蔡笑晚这样没有把才华化成名与利的平凡人:有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人练得一手好书法,有人弹得一手好钢琴……但他们并不因此一定要成“家”,只是自娱自乐或者与他人同乐;有人怀才不遇,退而求其次,把才华和心力用于扶持家人,帮助他人,也同样其乐融融。不是所有的才华...

19448466601简短的怀才不遇的例子
暨良郎答:历史上怀才不遇的典故,人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 安史之乱爆发时,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

19448466601古代人怀才不遇的故事
暨良郎答:4、贾谊 汉代贾谊的《过秦论》被称为“西汉鸿文”,这篇政论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秦之得失。但是贾谊之才不是治世的汉文帝当时面对时局所能施行的。最终不能伸展抱负的贾谊英年早逝,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5、陶渊明 陶渊明生不逢时,心有大志,却怀才不遇,为了养家糊口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因为看不...

19448466601怀才不遇的诗词及赏析
暨良郎答:10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7.有关于李商隐写国事之悲.怀才不遇的诗..最好有赏析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注释]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

19448466601古代怀才不遇的例子
暨良郎答:1、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

19448466601关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诗句
暨良郎答:李贺《秋来》,诗鬼李贺,胜负才名,因其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命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年仅27岁便卒于故里,人生短暂倏忽,引起李贺无比惊惧,而怀才不遇的痛苦又冲击着他多病的身心.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人一生...


(编辑:殳舍钟)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