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言文带中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1. 古文中的“以”字用法

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

“以”的本义是“用”,作动词。例如: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晏子使楚》)中的“以”就作“用”解。

“以”常和“为”连用,组成“以为”或“以……为……”结构,译为“认为”,“认为……是……”。例如: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236376536认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又如: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古文中,也有单独的“以”字作“认为”解的,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中的“以”便解释成“认为”。

“以”的应用范围广泛,表意也较复杂,下面就结合初一语文新教材(最后两例外),谈谈它的用法。 一、作介词用。

“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根据”等。

例如:① 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例句中“以”引出“劈”的工具“刀”,“以”译为“用”。

②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例句中“以”引出“知之”的凭借(或根据)“酌油”,可译为“凭借”。

2、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例如:①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例句中“以”的宾语省略,可译为: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② 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译文: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和尚。

二、作连词用。只表顺接,不表转折。

1、表原因,作“因为”、“由于”解。例如:①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译: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2、表目的,作“(用)来”解。

例如: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译: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表结果,作“以至”解。例如:① 以至于寸。

(范晔《乐羊子妻》)译:以至达到一寸。 三、作副词用。

相当于“己”,表示事情已经完成或结束,可译成“已经”。例如:① 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译:(假设)已经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治好了。 四、作代词用。

表示指代,可译作“这”、“这样”。例如:① 子贡曰:“无以为也!”(《论语•子张》)译:子贡说:“不要这样做!” 当然,“以”字的用法还有很多,限于教材篇目,不再赘述,留待读者自己理解和领悟。

之 1. 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 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2. 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①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 ①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② 宋何罪之有?(《公输》)③ 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3.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2. 古文中“于”字的用法

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于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庆既,覃于流虹恩,宜颁于秉钺。”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

可译为“在”。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

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即于舟次报谢。”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从”“由”“自”等。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至”“到”等。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于的书法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对”“对于”。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可译为“对”“对于”。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

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跟”“与”等。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比”。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被”。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

可译为“为”。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连词 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

《尚书》中用得较多。可译为“和”“与”等。

例: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尚书·康诰》)。按:告诉你施与恩德的说法和施行惩罚的道理。

助词1.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例:四国于蕃,四方于宣(《诗经·大雅·崧高》)。

按:蕃,捍御;宣,教化。捍御四国,教化四方。

2.用于句中,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有时在表时间的词语或状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等。例: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

3.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4. 请问文言文中于字的用法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19832518743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成俗股答: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2、通“得”义...

19832518743纵横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成俗股答:“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19832518743文言文20字带翻译
成俗股答:【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

19832518743学奕文言文翻译
成俗股答: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警句的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告诉学生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

19832518743文言文简洁白话
成俗股答:“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留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

19832518743文言文带点字整理
成俗股答:1. 解释带点字(文言文) 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将军 ) 皆指目陈胜(指: 指着)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罾: 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到的意思)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编次)(行:前往) 行收兵(行:行军) 或以为死(以: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19832518743文言文翻译
成俗股答:1、芝生治所,众以治行之致,元凤曰:“五谷熟则民蒙惠,此不足异也。”翻译:杂草在官府生出,大家认为应该做到管理和行为一致清净,元凤说:“谷物成熟百姓就得到好处了,这些小问题有什么大惊小怪呢?”2、辍土木无益之役,以济暴露之民;移缁流泛滥之恩,以给颠沛之众。翻译:停止土木建设的...

198325187432019语文高考卷文言文翻译
成俗股答: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9.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10.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

19832518743了解文言文
成俗股答: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基本上按照原文的字句来翻译,努力使原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例如: 原文: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

19832518743写文言文的方法
成俗股答: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


(编辑:暴董沈)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