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纳兰性德的 雨霖铃 种柳 解释,原文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纳兰性德的《雨霖铃.种柳》的原文注释是什么?

横塘如练,日迟帘幕,烟丝斜卷。
却从何处移得,章台仿佛,乍舒娇眼。
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
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蒙蒙度双燕。
回阑恰就轻阴转,背风花、不解春深浅。
托根幸自天土,曾试把、霓裳舞遍。
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剪。
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上片写诗人眼前之水塘边,庭院里,夕阳下的弱柳依依,说它移自“章台”,这就暗暗透露所思对象的情境,再以“碧雾蒙蒙度双燕”之景点出相思之意。下片以“背风花”反衬弱柳多情,又接以“托根幸自天上,曾试把、霓裳舞遍”,照应了“何处移得,章台仿佛”,同时寓有所思于深禁中的隐情。“百尺”句以下又回到眼前景与其此时梦幻般的联想。人物合一,含思隽永,低徊缠绵,令人回味无穷。

《雨霖铃·种柳》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该词题作“种柳”,其实是“种情”,种下相思相忆之恋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辑评】
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作品原文
雨霖铃·种柳
横塘①如练,日迟②帘幕,烟丝斜卷。却从何处移得,章台③仿佛,乍舒娇眼。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蒙蒙度双燕④。
回阑⑤恰就轻阴转,背风花⑥、不解春深浅。托根⑦幸自天土,曾试把、霓裳⑧舞遍。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剪。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作品注释
①横塘:泛指水塘。前蜀牛峤《玉楼春》:“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②日迟:即感到昼长而无聊。语出《诗经·幽风·七月》:“春日迟迟。”
③章台:春秋时楚国离宫有章华台,亦称章台;战国时秦国宫中有章台;汉时长安城中街名亦为章台。此处则是泛指京城之宫苑。
④碧雾句:谓成双成对的燕子在青色的云雾中飞来飞去。 度,通“渡”。
⑤回阑:曲折的栏杆。
⑥背风花句:谓背风的花朵不受风欺,故其不知春天的变化。 风花:风中之花。唐卢照邻《折杨柳》:“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作品原文  
雨霖铃·种柳
  横塘①如练,日迟②帘幕,烟丝斜卷。却从何处移得,章台③仿佛,乍舒娇眼。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蒙蒙度双燕④。 
  回阑⑤恰就轻阴转,背风花⑥、不解春深浅。托根⑦幸自天土,曾试把、霓裳⑧舞遍。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剪。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作品注释
①横塘:泛指水塘。前蜀牛峤《玉楼春》:“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
  ②日迟:即感到昼长而无聊。语出《诗经·幽风·七月》:“春日迟迟。”
  ③章台:春秋时楚国离宫有章华台,亦称章台;战国时秦国宫中有章台;汉时长安城中街名亦为章台。此处则是泛指京城之宫苑。
  ④碧雾句:谓成双成对的燕子在青色的云雾中飞来飞去。 度,通“渡”。
  ⑤回阑:曲折的栏杆。
  ⑥背风花句:谓背风的花朵不受风欺,故其不知春天的变化。 风花:风中之花。唐卢照邻《折杨柳》:“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⑦托根:犹寄身。
  ⑧霓裳:参见《眼儿媚·咏梅》注③。

 横塘如练。日迟帘幕,烟丝斜卷。却从何处移得,章台仿佛,乍舒娇眼。恰带一痕残照,锁黄昏庭院。断肠处又惹相思,碧雾濛濛度双燕。

  回阑恰就轻阴转。背风花、不解春深浅薄。托根幸自天上,曾试把霓裳舞遍。百尺垂垂,早是酒醒莺语如翦。只休隔梦里红楼,望个人儿见。

赏析:是否可以假设,纳兰原是南方汉族幼儿,被收养于旗人纳喇氏,虽然这段经历记得很清楚,但在大富大贵的明珠膝下,作者不敢也不能说出,这就成为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悲苦,成为倾泻在作品中的叹息和眼泪



(编辑:邵吴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