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伤寒论》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0
《伤寒论》真相到底是什么?

《伤寒论》,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在中国古代是对热性病的通称,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所谓“人之伤放寒者则为热病”意思是说,凡人受了风冷,就会患发热的病,认为一切发热的病,都是因受冷发生的,所以通称“伤寒”,因此“伤寒”二字,包括多种流行性热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

《伤寒论》
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
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
第二卷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
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
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
六经形证
六经形证,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阳热、表实和阴寒、里虚。即“三阳证”与“三阴证”。

《伤寒论》原书曾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次;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处于一线单传存亡继绝的危机状态。此书在北宋国家书府秘藏八九十年后,于嘉佑年间(1056-1063)北宋校正医书局成立,选高继冲进献本为底本,由孙奇、林亿等校定,于1065年由朝廷诏命国子监雕版刊行,名为定本《伤寒论》,结束了从汉末至宋凡八百余年传本歧出、条文错乱的局面。
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白文本南宋未再翻刻,至元代,白文本《伤寒论》除少数藏书家偶有其书外,社会上已无该书。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家赵开美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现今仍在留存的只有赵开美本。赵开美本逼真宋版,后世尊称赵开美本为宋本伤寒论。赵开美本今存五部。《伤寒论》在国外亦有广泛影响。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伤寒论》突出成就之一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运用四诊八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各立主证治法,如“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阳明经证用白虎汤;阳明腑证用承气汤;少阳病用小柴胡汤……归纳总结了不同的病程阶段和症候类型的证治经验,论析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能有机地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伤寒论》另一突出成就是对中医方剂学的重大贡献。本书记载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组方原则,介绍了伤寒用汗、吐、下等治法,并将八法具体运用到方剂之中,介绍了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等代表名方。书中记载的的方剂,大多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一千多年来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应用,屡试有效。由于张仲景所博采或个人拟制的方剂,精于选药,讲究配伍,主治明确,效验卓著,后世誉之为“众方之祖”,尊之为“经方”。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伤寒论》一书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作者

张仲景,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150年正月十八日,于219年溘然

张仲景
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书,它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是祖国医学四大古典著作之一。原名[[伤寒杂病论]],内容包括[[伤寒论]]和[[杂病论]]两个部分,书著成后正值汉末时期,战乱纷起,以致散失不全。后经西晋太医令王淑和将该书的[[伤寒论]]部分进行了收集,整理,编次,至宋代复经林亿等加以校正,方传于今日。全书共十卷,凡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去重复和缺方,共计一百-+二方。区别;;是[[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个组成部分。

讲的最好的是《易演伤寒论》。
《易演伤寒论》是1800多年,继张仲景医圣之后,唯一能从伤寒论真正的立法之本来注解伤寒论。
第一,《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彻底解决了“伤寒论的立法之谜”
第二:《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彻底解决了“伤寒几日几日”为何物的问题。
第三:《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彻底解决了“张仲景是如何运用易经的问题”
第四:《刘东军易演伤寒论》用他创造性的想象思维,彻底表现出了易经的时空结构(象学)的具体运用。继而以此彻底解决了六气的来源机理。并将这种时空结构发展到天、地、人。三叠推演,做到展开是十八层圈爻,合病依然还是六全层爻卦。从而打开了易演的思维,开了易演之先河。

刘东军老师的《义演伤寒论》

郝万山的


17038741927伤寒论是谁的著作
蒋嘉朋答:1、《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 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2、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并...

17038741927伤寒论是谁的著作
蒋嘉朋答:《伤寒论》是张仲景写的书。《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六经形证,可以说是《伤寒论》全书的纲领,它是把证候分类而定出来的,后世认为这是不废的法则,张仲景观察到热性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六个类型,同时又运用《素问》的精神分析了一些...

17038741927伤寒论原文 伤寒论共多少字
蒋嘉朋答:1、《伤寒论》版本较多,通行本全文共三万五千多字左右。2、《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17038741927伤寒论原文及译文是怎样的?
蒋嘉朋答:《伤寒论》原著内容非常丰富,从中节选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原文加译文,以下内容一阅。一、【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 1、头项强痛。2、而恶寒 【注释】1、脉浮:脉象浅表,轻手按之即得,犹如木浮水面。2、头项强痛:头痛项强。项是颈的后部;强,去声,强直不柔和貌。3、恶寒:恶,去...

17038741927伤寒论是谁写的
蒋嘉朋答:《伤寒论》是张仲景写的。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做出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

17038741927《伤寒论》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是简答题的)
蒋嘉朋答:《伤寒论》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但也有它一定的缺点。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伤寒论》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产物,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它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我们肯定了《伤寒论》的实用价值,才能更好地学习它,应用它...

17038741927伤寒论白话解读
蒋嘉朋答:1.《伤寒论白话解读》是2010年5月1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顾武军。《伤寒论》是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之一,但文辞深奥,阅读时有一定困难,因此作者编写了《伤寒论白话解读》。2.《伤寒论》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

17038741927《伤寒论》辩脉法原文及译文
蒋嘉朋答:其中辩脉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伤寒论》中也有相应的原文和译文。辩脉法是通过观察和摸诊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伤寒论》中描述了许多关于辩脉法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这部经典著作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脉象特点以及与...

17038741927伤寒论的主要内容
蒋嘉朋答:《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愈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

17038741927伤寒论398条原文及译文
蒋嘉朋答:伤寒论398条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译文:病人病脉已解,脉呈平和之象,却每于傍晚时分出现轻微的心烦,这是疾病刚愈,脾胃机能还很虚弱,消化力差,由于勉强进食,不能消化的缘故。此时,只须适当减少...


(编辑:茅皇念)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