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现代儿童为国效力的小故事,国内的。小孩子有国家发明专利的也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有哪些关于科学发明的故事?

1.烽火通信
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
西周时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槔,桔槔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
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又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
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由此可见,烽燧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早在周时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又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
2.竹简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也使用竹简作为文字的载体。竹简用的是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先将圆竹锯成一定的长度,再破为一定的宽度,削光整平后,即成为简片。然后再用丝绳、麻绳、细皮条等分上下两道编连简片,即可用来刻写或书写文字。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桌几上。
相传在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用了3000多片竹简,派了两个大力士才抬进宫,所以竹简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时间长了会受虫蛀、腐烂,不能长时间保存。
3. 旗报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4. 报房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5.快马传书
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x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6. 竹信
早在公元968年,中国便发明了一种叫"竹信"(Thumtsein)的东西,它被认为是今天电话的雏形。欧洲对于远距离传送声音的研究,却始于 17世纪。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赐给这种通信方式的一个名字--Telephone(电话),却一直延用至今。

扩展资料
出行方式
第一,独木舟。独木舟是我国最早的河流交通工具,在六千多年前就被人们应用,古代人为了扩大活动范围,把视野从陆地放到了湖泊河流,独木舟能够防止河流的阻拦,让人们的生活便利,在打渔方面也受影响。
第二,牛。人们除了饲养牛用来吃肉以外,还让它拉人走路,骑在牛背上可以减轻人的疲劳,我们都知道放牛郎就是骑在牛背上,而且牛性格憨厚不易伤人,缺点是速度慢。
第三,骑马。如果人们需要出远门就挑选上好的马匹,男人直接骑马,还珠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哥们策马奔腾十分帅气,如果是女性出行就用马拉车厢出行。不过马匹需要经过人的驯服才能骑行,不然性格暴躁的野马会让人受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烽火台

几天,来自聊城的9岁小男孩孙千然很高兴,因为,他收到了一份国家专利证书。孙千然的专利是钱包鞋。他设计这种鞋的目的很简单:防止小偷偷钱。一个9岁的孩子,怎么会想到设计这样一种鞋?他设计的钱包鞋到底是什么模样?
今年年初的一天,孙千然和爷爷在一起看电视。这是一个法制栏目,播出的是一个小偷在大街上抢钱包。
看完节目之后,愤愤不平的孙千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怎样才能不让小偷偷到钱呢?
把钱放在鞋子里应该最安全!经过反复思考, 孙千然决定设计一款钱包鞋。孙千然在草纸上画了起来。修改了好几遍后,孙千然把自己的“钱包鞋”图纸拿给爷爷看。爷爷喜欢搞发明,并且获得过国家专利。看到孙千然的设计,爷爷也感到很震惊,并且帮助孙千然最后定了稿。
随后,孙千然在家人的帮助下,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申请。今年9月,孙千然的钱包鞋成功获得了国家专利。
孙千然说,钱包鞋有两层底,两层底之间是一个拉链,拉开拉链就可以把整钱放在里面,为了防止拉链损坏,拉链外还有三个按钮连接两层鞋底。
零钱放哪里?孙千然的钱包鞋鞋面上有一个小兜,这是专门放零钱的。孙千然说,用钱包鞋放钱,就完全防止小偷了,因为“小偷总不能跪在地上偷你鞋子里的钱吧”!

我家的小孩三岁就发明了儿童耳勺。

现代儿童为国效力的小故事,国内的下载可以到 惠天经典儿童有声读物大全 下载


17346078083小学生爱国题材故事
农狄甄答: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8、有气节的外交官杨儒 杨儒...

17346078083爱国英雄故事少于100字要快!!!急用!
农狄甄答:岳飞因为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虽说官小了点,但岳飞却没有一丝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为国家效力的诺言。 四、 很多年过去了,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肯动脑筋终于被提升为大将军了。可是那时候中国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飞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将领是个叫金兀术的人,平常戴着尖尖...

17346078083爱国故事有哪些
农狄甄答: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3、詹天佑修铁路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

17346078083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农狄甄答: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

17346078083搜集反映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资料
农狄甄答:一、梁思礼 梁思礼是第一批回国效力的留美科学家之一。事实上,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梁思礼就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到祖国。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1924年8月24日,生于北京。1941年,17岁的梁思礼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到美国留学。1949年9月,梁思礼、陈利生、严仁英等人在乘坐“...

17346078083中国爱国英雄的故事
农狄甄答: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出身在将门,受父亲教育影响,从小喜爱军事,并立志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全才的军人。当时,中国的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 侵扰, 戚继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十六岁时,他曾经写下一首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意思是说,做官并不是他的愿望,他的愿望是祖国海疆的平静。1...

17346078083爱国的故事,5个
农狄甄答:一、詹天佑修铁路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

17346078083高分急求民族英雄的故事(小学生用)
农狄甄答:岳飞的故事 一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

17346078083现代爱国小故事?
农狄甄答: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2、华罗庚回国为国家效力,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


(编辑:丁吉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