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塞翁失马的道理: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选自《淮南鸿烈集解》中的一个典故,衍生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 等人所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鲁迅《呐喊·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扩展资料: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
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

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扩展资料: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鸿烈》: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译文: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作者介绍: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孝文帝八年(前172年),封为阜陵侯。孝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

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

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听刘安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因此得以保全。

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不喜欢嬉游打猎,很注意抚慰百姓,流誉天下。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中有苏非、李尚、左吴、陈由、雷被、毛周、伍被、晋昌及大山、小山等等。

在其主持下编写《鸿烈》(后来称《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当时汉武帝喜好文学,对父辈刘安较为尊重。每次给予书信,常召司马相如等文士看过草稿才发出。

刘安入朝献上新作,往往为汉武帝喜爱而秘藏。曾受命写《离骚传》,早上受诏,日食时就献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次宴见,谈说政治及方技赋颂,直到黄昏才罢休。

刘安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者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刘安作为主编,《淮南子》也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

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淮南子》蕴含丰富的史学研究价值和精神智慧。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或说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答案,万物皆有两面性。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难过,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获得而窃喜。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淮南子·人间训》

作者:刘安

创作年代:西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读音bì,股,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古时候,塞上有一户人家的老翁养了一匹马。有一天,这匹马突然不见了,大家都觉得很可惜。邻人来安慰老翁,老翁并不难过,却说: “谁知道是祸是福呢?” 邻人以为老翁疯了,丢了马明明是祸,哪来的福? 又过了一年,想不到老翁丢失的那匹马自己又跑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可爱的小马驹。大家都祝贺他。

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祸端呢?”家里有钱又有骏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慰问他,这位父亲说:“为什么就知道不是福运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男子健壮的都拿起弓箭参战,塞上参战的人,十个死九个,不死的都是重伤。老翁的儿子因腿部残疾而免于应征。

应征的青壮年大多在战争中死去,老翁和他的儿子实在幸运。

扩展资料:

编写《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的刘安,所著的编写《淮南子》,是中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此外,刘安写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作者刘安不仅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刘安想通过《塞翁失马》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教会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
发音 sài wēng shī mǎ注释1、塞:边塞。2、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3、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是迷信活动。4、翁:老头。5、亡:逃跑。6、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7、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8、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9、将:带领。10、丁壮:壮年男子。11、 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箭。12、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13、此:此人,这个人。14、跛:瘸腿。15、保:保全。寓意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示例 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安知非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直译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领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坏事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衍生词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词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读音: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释义: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失马塞翁词目:失马塞翁 发音:shī mǎ sài wēng 释义:比喻因祸得福的人。塞翁之马词目:塞翁之马 发音:sài wēng zhī mǎ 释义: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塞翁丢了一匹马却被这马从别地带回一群马,如此几次因祸得福和因福得祸,就是说不能只从眼前这一现象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
成语"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其近义词是"因祸得福、亡羊得牢",反义词是"乐极生悲".
翻译: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注释
⑴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⑵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善:精通,善于。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⑶亡:逃跑;   ⑷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⑸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⑹其父[fǔ]:即为上文中的“善术者”。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    ⑺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遽:通“讵”,就;    ⑻福:好事。   ⑼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⑽数月:几个月。    ⑾将[jiàng]:带领;   ⑿胡马: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   ⒀贺:表示祝贺。   ⒁富:有许多。   ⒂良马:好马。   ⒃好:爱好。   ⒄堕:掉下来   ⒅髀[bì]:大腿;    ⒆丁壮:壮年男子;    ⒇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21)十:全部   (22)九:大多数   (23)以:由于   (24)故:所以

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要有积极的心态。


18314372345塞翁失马的道理
焦湛博答:《塞翁失马》的意思和道理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事和坏事都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胜不骄败不馁,常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即便事情处于不好的一面时,也要学会泰然处之。

18314372345塞翁失马的寓意
焦湛博答:寓意: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保持乐观的态度。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中,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成语:塞翁失马 读音:sài wēng shī mǎ 意思: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反义词:得不...

18314372345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塞翁失马说明什么道理
焦湛博答:1、《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2、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3、...

18314372345塞翁失马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焦湛博答:《塞翁失马》说明的道理: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要有积极的心态。故事通过一个循环往复的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

18314372345塞翁失马的故事的道理
焦湛博答:塞翁失马的故事的道理有 1、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所以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常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当事情处于不好的一面时,要学会泰然处之。2、任何时候有失必有得,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难过,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获得而窃喜...

18314372345《塞翁失马》告诫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焦湛博答: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要有积极的心态。

18314372345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焦湛博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事和坏事能够相互转化,所以要胜不骄败不馁,常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态,当事情处于不好的一面时,要学会泰然处之。塞翁失马讲的是边塞一老翁与胡人为邻,一天马走丢了,大伙来劝慰,塞翁说这未必是坏事。没过几天老马带回来一匹胡...

1831437234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明了什么哲学原理?
焦湛博答:哲学原理是: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

18314372345塞翁失马说明的道理是
焦湛博答:塞翁失马告诉我们: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或说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答案,万物皆有两面性。不要因为一时的失去而难过,也不要因为一时的获得而窃喜。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淮南子·人间训》作者:刘安 创作年代:西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18314372345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焦湛博答:《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则寓言启发人们从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逆境,不要消沉,树立“乌云中开灿烂花”的乐观信念;活在顺境中是不陶醉的,保持着“死在安乐中”的...


(编辑:高美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