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求赵绍琴伤寒论读后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14
求 伤寒 读后感

关于方证对应和见病知源   书中有两句话,一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多数人对此熟悉。另一句话是仲景自序中说的:“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循余所集,思过半矣”。许多伤寒名家提出方证对应,笔者觉得并不太妥当,首先方从法出,法随证变。不管什么方,都是在见到相应的病之后才立法处方的,所以方并非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以病、以证的治疗为准则,仲景也是这样用方的,病是动态的,诊治当然也应该是动态的。伤寒和杂病不一样,杂病相对伤寒来说,稳定性强一些,变化不大,可以方证对应,而伤寒则不能,古人有“走马看伤寒”的说法,意思就是伤寒的变化快,以不变之方对应变化之病,无异于刻舟求剑。个人认为,学习伤寒,有几个层次,一是按证索方,一是方证对应,再就是见病知源,而见病知源可能是我们不能达到的,行医也分几种境界:一是临证时心无定见,看病摸不着头脑,这种医生几乎不会看病;二是能大体看出个所以然,然后专病专方套用;三是辩证加辩病,可以套方,也可以自己加减。四是方证对应,能灵活使用经方,治病多有效验;五是见病知源,面对患者时,能知根知底,清楚知道病性、病位与病之轻重缓急,知道病因何而发,现在处于哪个阶段,它的发展趋势往什么方向,治疗上可以选择什么方案,在所有方案中,最恰当的是什么方案,能预测它将来会怎样,但这很难做到。甚至在人没病时就可以看出将来的问题,所谓治未病是也;六是尽愈诸病,这就是理想状态了,呵呵。   我们做不到高层次,不能成为“上工”所以只有下降一xia台阶,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了,再不行,就方证对应算了,再不行,就用八纲辩证了,再不行,就用经验来看了,再不行,道听途说来治,还不行,杂方乱投,到了这样的层次,就失去了中医的面目。其实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治坏病的一种方法,这里借用一下。成了平时见招拆招的最好办法。也就是现在说的方证对应,但离见病知源有距离,意思不一样。     《伤寒杂病论》,不只是讨论伤寒,也讨论了杂病,同样在治杂病时提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与治伤寒的见病知源同出一辙,都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而操作上稍有不同。可能更接近“方证对应”。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一个病的自然过程,有其自己的属性,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见病知源,才可以预见其将来的传变或者不传,方证对应,割裂了伤寒论的整体性,和见病知源背道而驰了。见病知源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是一回事,见病知源能从根本上把握一个病的来去顺逆,前因后果。见病知源是伤寒的精髓所在!同时,这也是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在伤寒的体现。   曾治一女性,36岁,2007年9月20日来诊,自诉“感冒”两天,在卫生院输液一次,无好转来看中医。当时见证为: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第二天全身酸痛无力,有汗出,不呕不渴,大小便正常,打针后感觉症状没减轻反加重,还不想吃饭。舌红苔薄白,脉浮而缓。据当时情况,开桂枝汤一剂。21日病人来复诊,说前面的药吃后,汗出,胃中难受,火辣辣的,口渴口苦,时时恶心,身体痛倒是缓解了,但现在纯不想吃饭了!一把脉,昨天的浮缓脉变成了弦脉,太阳证已解,转入少阳了,开小柴胡汤一剂:

[《伤寒论》第8条读后感]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罗鸿声《伤寒论》第8条经文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伤寒论》第8条读后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考《千金翼方》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其经竞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金匮玉函经》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有当愈者,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伤寒论》中"以行其经尽故也"一句,在《千金翼方》和《金匮玉函经》均作"其经竟故也"。历代医家对于这段文字的解释有较大的分歧,主要在"经"、"传"二字的解释上,有人认为"经"即"六经"的"经","传"即"传经"之"传",如朱肱、郭雍、成无己,也有认为此"经"非"六经",此"传"非"传经"之传,如方有执、程应旄、柯琴等。由于解释上的差异,导致对原文理解的不同。因此,准确阐释"经"、"传"二字,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在《伤寒论》原文398条中,经字凡16见,分散于11条经文中。仲景《伤寒论》原本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三阴三阳立论,阐述伤寒病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自宋代朱肱以"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谬称三阴三阳后,六经之说遗害至今,有关伤寒论研究的诸多曲解谬说,均与这"经"字有关。细读第8条原文,再结合《伤寒论》的其它条文以及《千金翼方》和《金匮玉函经》的文字来分析,我认为本段文字中的"经"字,并非"六经"的"经",在《伤寒论》11条经文中,第30条、124条的"经"应是指经络,67和160条指经脉,而8、103、105、114、123、217、384条的中"过经"、"到经"、"经尽"等术语,若用"经络"或"经脉"来解释则解释不通。第8条所讲之"经"究竟是指什么?考"经"字,亦有"经过"、"过程"、"经历"之意。通常伤寒病以七日为一过程,称为一"经",第一个七日过了则称"经竟"或"经尽",如果伤寒病未愈,进入下一个病程,则称为"再经"。"欲作再经"的"欲作"是将要发作之意,钱天来云:"谓之欲作,盖将作未作之时也",也就是说疾病将要发作而暂未发作,或将要变化而暂未变化。原著第8条,因七天已过,邪气渐消,正气渐复,头痛等症状自动消除。乃"经竟"或"经尽"之故,如果7日以后,邪气不衰,正气尚未完全恢复,则疾病将会继续下去,即"欲作再经"之意,"再经"即为第二个病程也。"使经不传"是使病程不再继续。关于"传"字,整部《伤寒论》没有一条条文有"传经"之语,第4、5条也只提一"传"字,但这一"传"字也不是"传经"之意,《素问·水热穴论》云:"人伤于寒,而传为热",王冰注:"传为转","转"即"转变""变化"之意,柯韵伯云:"本论传字之义,各告不同,必牵强为传经则谬"。第4、5条连起来是说明伤寒病的病位、病程、病势变化的情况,大意是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而发生病变,脉若静者,为不传,若二、三日后,未见阳明少阳的证候,亦为不传,说明伤寒病情无变化,仅限于太阳的病变。若第一日,就出现"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说明伤寒病情有变化。故这一"传"应作"变化"解。原著8条也只说"传",《伤寒论》其他条文也表明,仲景论及伤寒类疾病三阴三阳体系中的演变,并未"传经"表示,而是用"属""转属",如181条"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目中干燥,因转属阳明。"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等,这些条文将伤寒病的发展变化说得很明白,并无传经之说。因此,第8条中的"传"亦非"传经"之"传",应作"延续","继续"解。综上所述,我认为《伤寒论》第8条原文中的"经"应作"病程"解,而"传"应作"延续"解。则本条大意为:太阳病,头痛,到第七日,通常会自愈,这是伤寒病演变过程终结的缘故。如果这一病变过程仍在继续,也就是说,太阳发生病变,头痛等表现七日以后,仍未自愈,则可针"足阳明经的穴位",就可使伤寒病的演变过程不往下继续演变。正确理解这段原文,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这段文字提出了一个预防太阳病转变为阳明病的原则和方法,就是在太阳病"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读后感《《伤寒论》第8条读后感》。为什么太阳病欲作再经时,针足阳明,可使经不传呢?我们知道,在《伤寒论》中,张仲景以三阳三阴的概念将人体的形体、经络、脏腑的解剖部位、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划分为六大综合性体系,并用以表示伤寒类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病位、病时、病程、病势、病因、病机等内容。而每个体系发生病变时,也都有其特定的证候,任何一个体系发生病变,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都可影响其他体系而引起另一体系的病变。例如太阳是其中一个体系。当这一体系发生病变时,称太阳病,若太阳病失治或误治,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可使病变累及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等体系。从《伤寒论》可知,伤寒类疾病的演变过程通常是由太阳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阳明体系而引起阳明病,如《伤寒论》第181条云:"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但也可以由太阳病影响少阳体系及三阴体系而引起相应体系的病变。太阳体系主表,阳明体系属里属腑(胃肠道),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首先是太阳受病,故皮肤汗腺毛孔收缩,出现太阳病证候,同时胃肠道亦受影响(粘膜血管收缩,血流下降),影响胃肠功能(调节功能及屏障功能)及肠道微生态环境,若胃肠有积滞,则太阳病很快发展到阳明体系,而引起阳明病,阳明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关系密切,《伤寒论》第180条云:"阳明病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此条所说的"胃家"应是胃肠道的统称,如《灵枢·本输篇》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家实"应是指胃肠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通过肠道的屏障(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肠道的屏障功能可以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繁殖,减少内毒素的产生,也能有效地阻止肠腔中产生的内毒素进入体内。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是肝脏内的枯否细胞功能),能清除进入门静脉的内毒素。若某些因素(寒冷刺激、胃肠积滞、便秘、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导致机体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时,就可引起肠道内微生态环境改变,寄生于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蓄积在结肠内,形成内毒素池,大量的内毒素移位,经门静脉进入体循环,引起内毒素血症,并在一定条件下激发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的连锁反应,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的损害。内毒素血症反过来又可使胃肠功能紊乱造成恶性循环。此外,致病菌繁殖大量时,导致毒性代谢产物的堆积,对机体产生相应的毒性作用。以上表明胃肠道屏障功能的正常与否以及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太阳病转化为阳明病关键。因此,若能在病情变化尚未波及阳明,即胃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环境尚未紊乱时,即对进胃肠道进行调理,恢复胃肠道粘膜的血流,防止胃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紊乱,就可避免发展成阳明病。针足阳明,多数医家认为针足阳明是迎头先泻其邪,而使其不传。在选穴上,有认为针足三里,有认为针趺阳脉穴,有认为针冲阳穴。然原文之意应是选择足阳明经上的穴位进行针刺,未提具体穴名,从阳明病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考虑,我认为足阳明经上的穴位应选天枢配足三里为佳,因为阳明病的发生,乃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合,影响腑气通降,致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因而通降腑气、消积导滞是预防阳明病发生的关键。天枢为大肠经募穴,又是足阳明胃经经气所发,有通腑导滞之功,腑以通为顺;足三里为足阳明经气所入,既是本经合穴,又是本腑下合穴,合治内腑,故能健脾和胃,化积导滞,又能培元固本。二穴伍用,既可排除胃肠内积滞,调整胃肠道功能,防止胃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紊乱,又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太阳病演变为阳明病的作用。关于阳明病与内毒素血症关系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课题,但尚未见研究预防太阳病转阳明病的课题。陈海龙等研究认为:阳明腑实证时存在着严重的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肠道屏障功能损伤致使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肠道细菌移位是阳明腑实证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通里攻下法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有效方法,其机理是因为保护了肠道屏障功能,阻止或有效减少了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细菌移位,从不同水平阻断炎性因子的连锁反应。(陈海龙,关凤林2007)张西波,崔乃强等研究认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阳明腑实证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它们有相同的关键致病因子即内毒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阳明腑实证共同的发病机制是肠道机械、免疫、生物、化学屏障损伤,导致内毒素移位,激活单核壁噬细胞系统,释放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介质,加之内毒素本身的生物活性,引起一系列损伤,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张西波,崔乃强,袁红霞,张国骏2007)也有学者对承气汤治疗阳明病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行研究,周鹃等综述了近年来大承气汤在内毒素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承气汤对内毒素血症可能具有以下的作用机制:通过排出肠道积滞,使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随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减少细菌移位;增强胃肠道运动功能,增加肠血流量,降低肠粘膜通透性;下调巨噬细胞活性,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稳定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维持机体内稳态。(周鹃,耿耘,2009)参考文献:陈海龙关凤林.(2007).阳明腑实证本质的现代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3(4),353-355蒋建新.(2004).细菌内毒素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刘渡舟.(1991).伤寒论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兴鹏.(2006).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基础与临床,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张西波崔乃强等.(2007).浅谈阳明腑实证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山东中医杂志,26(4),219-221周鹃耿耘.(2009).大承气汤防治内毒素血症的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9),2127-2128




  〔《伤寒论》第8条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赵绍琴伤寒论读后感
 “想我中医,肇自炎黄。神农常百草而知药性,岐黄穷天地以定纲常。”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科学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繁荣昌盛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中医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又漫长的,前途却是无知的。由于自己体质较差,依靠中医疗法调养身体,对中医也算是有些许了解,也培养了自己对中医的兴趣,虽然说不是每个中医人都可以成为中医,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真的可以让人活得更好。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先生的主要贡献并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愿意造福百姓,为了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而日夜寻求、探索,从而留下了著作《伤寒论》,为万千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条出路。其著作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药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经验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
  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如此阐释?而不是死背医案记录。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当结合基础理论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为主导去排斥它,甚至怀疑它。如此这般,方能读领略到古人张仲景先生蕴藏在书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收获。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一些人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更有人对中医全盘否定,而对西医相信至极。在面对诸多质疑的情况下,不少中医界有识之士认为中医亟待改革,以适应科学的发展,拒绝更新的知识是缺少生命力的。因而复兴传统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前景。
  现在有多少青少年了解中医?知道中药呢?不得而知。眼见的事实是,孩子们有个头痛脑热之类的毛病,爸爸妈妈就去药店买西药,正如广告画面说的,“要退热还是安瑞克”。有的或许三两天不见好转,便去医院打“吊瓶”。大人心疼孩子,更怕孩子耽误功课,于是乎,以“见效快”著称的西药便成了座上客。其间,又有多少人去考虑什么治标治本,或有什么毒副作用呢?有一些看中医用中药的,又大都在农村,其中不乏是为了图省钱的。应该说,从娃娃时候起,很多青年接触的是西医、西药,这难怪他们对中医中药了解得太少甚或是陌生了。


18590784779「名医谈脉」赵绍琴:潜心研究脉学50年的体悟
乌岭秒答:主命门。如《伤寒论》病在少明、厥阴。少阴病以沉细为代表脉,而厥阴病多以沉弦为代表脉。在温病则表示邪入血分。在杂病中说明病延日久,邪已深入,当细致审证治疗。如病人脉象见于按沉,主实质性疾病,也说明了疾病的实质性问题。

18590784779读伤寒论心得_伤寒论读后感优秀范文
乌岭秒答:而其著作《伤寒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留下了几百个经方,更在于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理,法,方,药的先河。自此以后,中医不再是师徒相传的 经验 之谈,而是成为了一门拥有理论的学科,使中医的各种看病 方法 都有理可寻,有法可依。由此观之,张仲景之于中医犹如门捷列夫之于化学,称其为“医中之圣...

18590784779九极中医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乌岭秒答:《九极中医》读后感(一):《九极中医》学习札记之“阴阳消长” 《九极中医》学习札记之“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一个事物内部只有通过阴阳的消长才能达到动态的平衡。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注意:一个就是阴阳双方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运动的;另一个就是平衡,阴阳也是围绕着他们...

185907847792021-01-12厥阴病条文11.47至11.58讲解读后感
乌岭秒答:伤寒论看病还是要从感冒六经辨证开始,辩证完以后在解决杂病的问题。如果是湿气的抽筋,吃点薏苡附子散;如果是血虚的抽筋,吃点加味逍遥散。【11.49】  厥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条文解释:治疗厥阴病,从丑时到卯时这段时间最好。【 11.50】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18590784779《思考中医》读后感
乌岭秒答:③、时相里面的假设与应用———《黄帝内经》:“谨侯其时,气可与期”,五运六气的应用及伤寒论的欲解时就是最好的应用,针灸的`候气、守神又何尝不是这句话的应用呢?④、正确的认识与经验的传承———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确要从繁体字入手,繁体字的意、形、象、义,都需要认真的去琢磨,去...

18590784779为何网上的半夏泻心汤的药方都不一样?
乌岭秒答:《伤寒论》原方 半夏 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但是和煎煮方法和现在不一样 汉代一升相当于现在的198.1毫升 而半升半夏约合42g半夏 也就是将近一两半 由于煎煮方法和计量单位的不同 在大量研究资料后得出结论 古用一两今用一钱即可 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

18590784779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过哪些医学翘楚?
乌岭秒答:在这次采访中老师提出认为在中医经典的理论其实很多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我们现在去理解它,有的时候觉得似难非难、似易非易,觉得他说的道理很浅显,但是依旧惊讶于为什么古人能够想出来这么精妙的道理呢?老师对于科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的看法都有很深刻的看法,也在提示我们作为一个...

18590784779高中《父亲的病》读后感作文五篇
乌岭秒答:如果就泄水利尿,消水肿而言,可以替代蟋蟀、平地木的良药太多了,《伤寒论》里到处都是,如茯苓、猪苓、泽泻、滑石、海藻、大戟、甘遂等,而且大都容易从中药店里得到,“名医”又何至于以此为难早已焦头烂额的病人家属呢?只有迂腐不化,无真才实学之医生,才会出如此刁难的手法,所以可恨!或者是患者历来专权跋扈,“名...

18590784779宋俊生的主要文章
乌岭秒答:1 试述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 辽宁中医杂志 2000 52. 热带地区疾病临诊体会 辽宁中医杂志 2001.123 从《伤寒论翼》看柯韵伯在学术上的创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24.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室性早搏2例报告 新中医 2002.55.《伤寒论翼》读后感 中医杂志 2002.86. 太阳病误汗致变规律初探 中医杂志 2003...

18590784779学中医要看的书?学中医的进来!!
乌岭秒答: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图解版 针灸彩图 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 伤寒论 汤头歌诀。 我觉得懂得基础的话,伤寒论 黄帝内经啃啃是必须的 汤头要看的 脉学要看的。入门的书学习方法不一样 也不一样。看看名家讲伤寒论 金贵 然后看看汤头 学学药性 。入门了以后你就知道各家学派了 这时候你自己就知道想...


(编辑:杨莺府)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