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族民歌的小调有什么代表曲目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汉族民歌有哪些

带你了解什么是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区又可以分为十个支区和一个特区。 (l)东北都平原民歌支区;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3)江淮民歌支区;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5)闽、台民歌支区; (6)粤民歌支区;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8)湘民歌支区; (9)赣民歌支区;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11)客家民歌特区。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 《刨洋芋》、《绣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区

南方的有:无锡景、茉莉花、洗菜心等,北方的有:赶牲灵、五哥放羊、放风筝、摇篮曲等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常在人们生活的闲暇和风俗性的节日、集会时演唱。演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半职业艺人平时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遇到风俗性集会或娱乐活动时,则从事商业性表演。

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其流传面广泛接触到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并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和加工。

小调不受劳动的限制,且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加上有艺术修养的艺人的加工和传唱,其音乐细致曲折,表现手法比号子和山歌更多样,曲调也更优美,是民歌中更为“艺术化”的形式。另外,由于小调传唱面的复杂,也使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

小调的唱词因艺人和唱本的传播而相对固定,并常用四季、五更、十二个月等形式联缀为多段分节歌。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从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到日常生活、风俗、爱情、游戏等,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

小调有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几种歌唱形式,以独唱最为常见。演唱时常有丝竹伴奏。


13312474190不同音调的打歌调都有哪些代表性曲目?
宫保香答:代表曲目如《歌唱丰收年》、《跳起脚来逗人爱》等;在禄劝、武定、禄丰等地流传的称为“跳脚调”,音调比较平和,代表曲目如《我们彝族兴跌脚》;在南华、楚雄等地流传的称为“跳歌调”,音调轻快活泼,代表曲目如《越唱心里越快活》。白族打歌调有的具有叙事古歌特色,如在洱源县流传的《开天辟地》...

13312474190孟姜女是汉族民歌小调体裁的代表曲目之一
宫保香答:《孟姜女》是汉族民歌小调体裁的代表曲目之一,其传唱范围遍及全国汉族广大地区,有的地区又称为《孟姜女哭长城》或《孟姜女十二月花名》。民歌运用“十二月体”,叙述了一位叫万杞良(又作万喜良、范杞良)的民工被抓去修万里长城,其妻孟姜女思念至极,千里寻夫的悲惨故事。也有的采用“四季体”,即...

13312474190求100首汉族山歌
宫保香答: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 神歌])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 花调)2. 地方性小调。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 (一)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江苏北部《挑担不怕扁担...

13312474190湖南民歌的代表作品
宫保香答:1、洗菜心 是一首湖南民歌,原是湖南地区脍炙人口的一首生活小调,后吸收到当地的花鼓戏中,成为花鼓戏的常用曲目。作为现代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一首代表性曲目。2、刘海砍樵 这是一首经典的男女对唱歌曲,曲风俏皮可爱,悦耳动听。不仅唱的人多,流传的故事版本也很多。3、乡里妹子进城来 是一种传统民间...

13312474190东北民歌的代表曲目
宫保香答:《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东北民歌,广义上泛指东北各民族的歌曲艺术形式,包括东北汉族小调、各民族说部以及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长调、呼麦等;狭义东北...

13312474190【民歌小调的特性】安徽民歌小调
宫保香答:明、清时期,在一部分文人学士中兴起了编纂民歌唱词专辑的风气。据统计,清中叶时,已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种(见刘�、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其中大多数属于小调体裁。2、小调的曲目: 影响较大的刊本有《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时尚南北小调万花小曲》、《粤风》、《粤讴》等...

13312474190西北区民歌的代表作有什么?
宫保香答:代表作品西北区堪称民歌的海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流传。如信天游《兰花花》、《脚夫调》、《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小调《揽工调》、《绣荷包》、《绣金匾》、《会哥哥》、《五哥放羊》;山曲《大红公鸡窗台卧》、《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黄河船夫曲《天下黄河几十几...

13312474190有关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 的歌曲
宫保香答:民族民间音乐概指流传于各民族民众间的所有音乐类别,此类歌曲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汉族地区的类别有山歌、劳动号子、小调,其它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类别比较复杂。这类歌曲较熟悉的代表曲目如陕北的信天游(山歌类)《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青海的花儿(山歌类)《花儿与少年》、山西山曲(山歌类)《走西口...

13312474190少数民族经典歌曲
宫保香答: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侗族《蝉之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蝉之歌》是侗族大歌的代表性曲目。夏日里令人烦躁的蝉鸣之声,却在侗族大歌里被模拟演唱得声声入耳,如同天籁之音。

13312474190华北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调流行在哪些地区
宫保香答:在河北和山西。河北小调也称小曲。这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歌形式。小调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代表作有《茉莉花》、《放风筝》、《送哥哥进城》、《绣灯笼》、《合钵》以及永年小曲《四辈和五妹》等。小调在山西民歌中数量最多,分布也最广,遍及全省各地。山西小调的歌词也...


(编辑:扶启嵇)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