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形而上学关于量变质变的两种表现形式
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需准备。生物学中的“激变论”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庸俗进化论”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
2、发展与量变、质变
量变引起质变还包括倒退性的变化,我们还应当注意:
①质变始于量变,当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化时,就要防微杜渐。(实际上是重视量的积累的另一方面)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过犹不及。

扩展资料: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二。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
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其重要原理有: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
(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量变质变规律 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同时也区分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即是质变。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量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扩展资料:

一根粉笔有它的质即粉笔,有它的量即重量、长度和体积等。所以认识到这是一根粉笔自然就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而认识到粉笔的量,就是对粉笔的认识的深化。

但问题在于事物的量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单个事物的量,一是同类事物的量,后者就涉及到度的问题,因为很显然同质的事物因为量的不同作用千差万别。

参考资料:马原之辩证法之质量互变规律-人民网



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联系: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课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归纳、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对实际生活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主要教学

方法 答疑解惑法

教具 粉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事物的量变和质变,8掌握了两个概念。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

1.什么是量变?

2.什么是质变?

(学习答略)

师:那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怎样?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讲授新课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课题)

一.关系(板书)

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是哲学中一条十分重要的原理,我准备采用答疑解惑法,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一哲学原理。

疑问一: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同时进行的吗?

在回答这个疑问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我国古代关于“田忌赛马”的故事。

战国时,齐威王很喜欢和大臣田忌赛马,他们每次分别将自己的马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然后用同一等级的马进行比赛,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要稍好些,所以田忌从没赢过。大臣孙膑给田忌出主意:“大王再和你比赛,第一局你用下等马对大王的上等马,第二局用上等马对大王的中等马,第三局用中等马对大王的下等马,这样你一定会赢。”果然,在比赛中田忌以2:1赢了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负)下等马————————上等马(胜)

(胜)下等马————————上等马(负)

(胜)下等马————————上等马(负)

齐威王和田忌两人马的总数和总实力虽然没有变化,但调整出场次序后,发生了局部量变,即每局比赛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结果使田忌由败方转变为胜方。把疑问一投影在屏幕上

将比赛结果投影在屏幕上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讲授新课 “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同时进行的吗?(提问)

(学生答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先进行量变然后才能发生质变。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普遍。

比如:在军事上,我们讲究战略战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如果分散使用兵力就会打败仗。某一所中学,由于领导管理有方,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能把质量提高上去。]

以上这种量变导致的质变在哲学上叫做事物内部成份在绪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引起质变。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也存在:甲醚和乙醇的化学分子式:C2H6O

H H H H

| | | |

H—C—O—C—H H—C—C—O—H

| | | |

H H H H

甲醚 乙醇

甲醚和乙醇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物质,它们的分子量相等,所含原子及其数量相同,但由于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引起了甲醚和乙醇的性质不同。

另外,还有一种先量变后质变的情形,请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中共一大召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抗日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攻入伪总统府——开国大典

以上图式展示了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人民革命力量在开始时是弱小的,是星星之火,后来逐渐壮大、发展,到后来形成燎原之势,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质变。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到大,最终都要发生质变,而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并以量变做准备的:盖楼房要一层一层地盖,犁田要一块一块的犁,走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写字要一笔一划地写等等,总之,“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

上述讲的质变是由什么引起的?(提问)

这种质变是事物由于数量的增减而引起的,这是事物质变的另一种情形。

教学启发学生

把化学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式投影在屏幕上

投影在屏幕上

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讲授新课

以上分析再一次告诉我们,量变和质变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是先进行量变,再进行质变,这正是原理第一方面的内容。

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板书)

疑问二:量变的结果是什么呢?

通过对疑问一的回答,实际上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看以下图片:

⑴人造地球卫星能否上天

⑵过去的“伊甸园”今天销声匿迹。

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至少具有的速度7.9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只有等于或大于(但又小于11.2千米/秒)这个速度时,它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成为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如果小于这个速度,卫星就上不了天。如果达到或超过11.2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它又会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飞向其他行星,也就不成其为地球卫星了。

过去的“伊甸园”是个水草十分丰美的地方,由于人们的滥吹滥伐,导致生态平衡严重破坏,使“伊甸园”最终变成了不毛之地。

以上事实告诉我们: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板书)

这是原理第二方面的内容。

疑问三:事物的发展经过一次质变就完成了吗?

请看三个例子:

⑴社会领域的例子。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旧的社会形态质变为新的社会形态。原因在于当生产力发展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继而引起社会形态的变革,然后在新的社会形态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生产力的量变,于是产生了社会形态的永恒发展。

⑵自然领域的例子。

动物由低等物种不断向高一等的物种进化,直到出现人类。生物物种的进化,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当低等动物体内的变异因素经过量变逐渐积累,超过遗传因素时,低等动物就变为高级动物。

⑶认识领域的例子

人类对微观物质结构认识:

认识发展 时间 理论内容

近代原子论 19世纪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最小微粒原子构成

把疑问二投影在屏幕上

把第一个例子投影在屏幕上

把第二个例子投影在屏幕上

第三个例子投影在屏幕上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子论 20世纪 原子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基本粒子论 近几十年 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循环过程。从人类对微观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物质的最小微粒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基本粒子的过程,当然,这种认识是没有尽头的,还会继续下去。

上述三个材料的共同点,都是先量变后质变再进行新的量变和质变,这就是原是的第三方面内容。

3.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板书)

注意:量变和质变是循环无穷的,为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哲学知识回答。(提问)

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可根据该原理三方面的内容回答。(提问)

教师提示:据报载,有一对母子,儿子犯了罪,临上刑场前,面对前来送别的母亲,儿子狠狠地咬了母亲一口,他恨母亲从小太溺爱自己,连偷东西也没有制止、教育他,以至后来发展到抢劫杀人,母亲悔恨不已。此情此景,让刑场周围的人感慨万千。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能有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错误思想,要防微杜渐,要知道量变的发展迟早会引起质变。

生活中除了要重视量变外,还要重视质变,也就是要敢于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会重视平时的努力,最终形成质变,实现远大理想,取得成功。有些同学不重视量变,有些同学不重视质变,这都不符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都是应该防止和纠正的。

以上分析,也就是我们学习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二、方法论意义(板书)

1.要重视事物发展中量的积累。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量变外,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重视量变。因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因此,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埋头苦干,注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量的长期积累,这样才能实现我们进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质变。

2.在适当的时刻促成事物的质变(板书)

这要求我们在定下宏伟目标后,经过长期踏实的工作,在适当的时候,要敢于变革,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事物尽快完成质变,也就是早日实现预定的奋斗目标。

关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启发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错误观点(板书)

激变论——居维叶

庸俗进化论——改良主义者

激变化主张物种变化不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而是自然界突变的结果。如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居维叶,就认为地球上不同生物物种是因为地球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突变”的结果。

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和进化,看不到事物的质变。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改良,不要革命,是政治上的改良主义者。

本课小结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2.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布置作业 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备注 板书设计附后

板书设计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一、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质变——新的量变…………

二、方法论意义

1.要重视事物发展中量的积累。

2.在适当的时候促成事物的质变。

三、误观点

激变论——居维叶

庸俗进化论——改良主义者

四、作业

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诊断说明了(
A)。
A.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D.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3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BCD)。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D.
量变和质变之间能互相转化
简单解释: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先从量变开始的。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会引起新的量变。一方面,
质变体现并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另一方面,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质变又可以转化为量变。如此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体现着事物的永恒的变化和发展。
第29题要是单选选A,多选的话选AC。我做过一道题说是选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有“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了,所以A可以确定,跬步即是半步,走路时,抬一次脚为跬,抬两次脚为步,跬步形容很微小的距离,从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劝学》,意在奉劝世人积少成多,聚沙为塔。可见跬步,小流的量变是千里,大海的基础。C项有点牵强,句子偏向强调基础性的积累的过程,也就是A项;不是单纯性的说条件的准备,这里就有点小扣了,呵呵。所以认为单项选A,多项选AC了。
30题从以上我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阐述可以看出选ABCD,望采纳,谢谢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质变和量变互相渗透,质变为在新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


19133727609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鄂莎山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讲述“笨人吃饼”...

1913372760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鄂莎山答: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19133727609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鄂莎山答: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对立,也有统一)。/iknow-pic.cdn.bcebos.com/4610b912c8fcc3ce4ad9c9d39e45d688d43f203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4610b912c8fcc3ce4ad9c9d39e45d688d43f203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

19133727609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鄂莎山答:辩证关系:原理:(1)两边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

1913372760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鄂莎山答: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①量变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平时要善于积累;②面临质变不能犹豫不决,关键时刻冲上去。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

19133727609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是什么?
鄂莎山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同时也区分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即是...

19133727609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鄂莎山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笨人吃饼”...

19133727609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鄂莎山答:②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质变是突破度的变化,是渐进性的中断。例如,冰→水→气。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爆发式飞跃:火山爆发、社会革命 非爆发式飞跃:物种变异、社会改革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相互对立 量变表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表现事物发展的...

19133727609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鄂莎山答:(1)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2)质变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19133727609简述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鄂莎山答: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如下:一、量变 量变是指某个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或者变化程度的大小。比如说,一个杯子里装了100毫升水,如果加入50毫升水,则杯子里的水就发生了量变,它从100毫升增加到了150毫升 二、质变 质变则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当某个事物经过长时间积累后,在某种特殊条件...


(编辑:华勇哲)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