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建文帝到底死了没?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31
史上建文帝被篡位时到底死了没有

建文帝出家东明寺。

胡濙,江苏常州人,既不是靖难嫡系,也不是重臣之后,其为人“喜怒不幸于色”,当时仅任给事中,没有任何靠山,可谓人微言轻。在朝中是个不起眼的人物。

但朱棣却挑中了他,因为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才适合去执行这样秘密的任务。人问津,无人在意,即使出了什么事也可以声明此人与己无关,你不去谁去?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胡濙带着绝密使命出发了,朱棣照例给了他一个公干的名义——寻找仙人。
这个名义真是太恰当了,因为仙人本来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但又确实有寻找的价值,一百年找不到也不会有人怀疑。胡濙就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寻人。
当然,朱棣和他本人都知道,他要寻找的不是仙人,而是一个死人,至少是一个已经被开出死亡证明的人。
朱棣看着胡濙远去的身影,心中期盼着那个人的消息尽快传到自己的耳朵里,死了也好,活着也好,只要让我知道就好。和以往一样,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个人一定会告诉我问题的答案。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胡濙确实是会给他答案的。他也做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但他没有想到,等待的时间真的很长。
胡濙开始忠实地履行他的职责,他“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查建文帝安在”,这期间连自己的母亲死去,他也没有回家探望,而是继续着自己的工作,探寻这个秘密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最终,他找到了答案,在十六年之后。

既然答案揭晓要到十六年之后了,我们就先来看看为什么建文帝的死亡与否会有如此大的争议,其实明代史料大部分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而且还有一些野史详细记载了建文帝出逃时候的各种情况,虽不可信,但也可一观。
根据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致身录》一书所记载,建文帝在城破之日万念俱灰,想要自杀,此时,一个太监突然站出来说道:“高祖驾崩时,留下了一个箱子,说遇到大难之时才可打开,现在是时候了,请皇上打开箱子吧。”
然后,他们把箱子取出并打开,发现里面东西一应俱全,包括和尚的度牒,袈裟、僧帽、剃刀、甚至还有十两白金。更让人称奇的是,里面还有朱元璋同志的亲笔批示,指示了逃跑路线。于是,建文帝等一干人就此逃出生天。
看过以上这些记载,相信大家可能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些记载似乎带有武侠小说的写法和情节,朱元璋确实神机妙算,但还不至于到这个程度,就算他预料到自己的孙子将来要跑路,可他还能预先准备服装道具和路费,甚至连跑路的路线都能指示的一清二楚,就明显是在胡扯了。
就如同武侠小说中,某位大侠跌下山崖,然后遇到某位几十年不出山的活老前辈或是挖到死老前辈留下的遗物,而这样的传奇情节在历史上是并不多见的。
虽然存在着这些近乎荒诞的记载,但明朝史料大都认为建文帝没有死,那么为什么这个问题还能引起那么大的争议呢?
这是因为在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建文帝的生死变得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问题,而是极为复杂的政治问题。
这件事情就是“朱三太子”事件,即所谓明朝灭亡之时,朱三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活下来继续组织反清的事件,要说这位朱三太子也实在算是个神仙,从顺治到康熙、雍正,历经三个皇朝,如同幽灵般缠绕着清朝统治者,一直捱到三个皇帝都死了他却始终战斗在反清第一线。

清朝政府对这个幽灵极其头疼。很明显,建文帝的故事与朱三太子有很多相似之处,故而在修明史时,清朝政府即授意史官更改这段历史,一口咬定建文帝自杀而死。
值得肯定的是,很多史官坚持了原则,顶住了压力,坚持建文帝未死之说,但无耻的人无论哪个朝代总是不会缺的,大学者王鸿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的人品明显比不上他的学问,为了逢迎清朝政府,他私自修改了明史稿(明史底稿),认定建文帝已死。由于明史毕竟是官方史书,故而影响了很多人对建文帝之死的看法,直到近代,史学界对建文帝未死的问题才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意见。

建文四年,朱棣打到南京的时候(当时明朝的首都),李景隆降朱棣,朱棣出于君臣之义的目的,以及为了自己的名声,给了建文帝自裁的时间,之后朱棣带兵进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但是为了稳定军心,消除建文帝的影响,便一口咬定建文帝已死(正史:《成祖本纪》说:“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他乔装为僧,流落民间,不过在之后朱棣登上帝位的永乐年间,朱允炆即建文帝并没有做 起兵讨逆 这一类事(如果他没死的话,从他的性格层面也是不会去做的),所以他的下落由于这几种原因一直不明,总共有这几种说法:
1.隐居说
2.自焚说
3.削发为僧说
4.三清山入道说
不过这是一个历史之谜,到现在也没有足够的史料去证明上述的观点,很多时候不能以正史为主,正史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编写的,清朝在编明史时也强调了建文帝死于自焚,也是由于阴魂不散的朱三太子案的影响,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当时应该没有死,我了解的实事是朱棣曾今秘密排过手下去找了很多年,而且朱棣当时一直把建文帝旁边的太监关押致死,就是为了问出建文帝的下落,不过没有得逞!!

其实呢,建文帝的野史和正史都各有道理,但我认为如果他本人是腼腆的话,那么我会认为正史的被烧死比较合适。

相传,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

建文帝的下落至今还是个谜。 “史书“说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在燕兵攻陷京师后,朱允炆)“遂阖宫自已焚燃。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
朱棣登位后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亦曰:“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明实录·太宗实录》。
“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出家为僧“说
(一)湖南新田大观堡说
湖南永州新田县发现明代遗址大观堡,该古城堡工程规模宏大,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石头垒成的堡垒周长346米,城墙残高4米左右,疑为建文帝避难行宫。后经部分文物和史学专家多方求证,认为建文帝极有可能避难新田,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认为“建文帝踪迹永州(新田)说出来最晚,但材料最硬”,““在全国多处出现的建文帝‘下落说’中,有的是传说,有的只有族谱,而只有新田县有相关碑刻”, “使建文帝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关于建文下落的一种很重要的说法”.
该说主要的证据有(不完全统计):
1、龙池寺遗址碑刻记载“夫山曰安昙寺曰龙池”、“自大明皇朝先师铁峯悟真流亡”、“剃本靖为僧‘燕师’”等;梅木塘碑刻记载“圣帝之寿诞,为同人之嘉节,首士齐集虔诚致祭……誓词惟皇上御极之年岁次月日等谨以……二帝神位前曰,惟二帝职司阴鉴”等。
2、大观堡遗址
3、其他文物:象牙朝笏;道教神仙人物长卷画;
4、《史氏族谱》记载
(二)东明寺说
万历《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杭县志稿》卷八)“相传朱允炆遁迹至此,时旭日始旦,题曰东明。自归国后,方知为帝。今范其遗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银“。明代嘉靖年间《留青日札摘抄》、清代康熙年间《湖堧杂记》中也都有记载。
据2010年12月7日,余杭县史志办张炳林先生从上海图书馆发现《东明寺志》,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东明寺志叙“五个大字。《东明寺志》(三卷)清释湛潜篡,清康熙十二年(1674年)版本。寺志中是如此记载:“迨壬午金川变作,启箧得杨应能度牒及披剃具,佛知运数巳定,乃僧服出逊,由吴兴至钱塘遁栖东明山,亲灸旵祖座下,凡六载,迹渐彰乃辞去。“由此可见,朱允炆到东明寺出家为僧不是空穴来风,是确有其人其事。当年众僧们皆尊称朱允炆为“应能问道老佛“,寺志中还特地将“应能问道老佛“排列在祖师堂的第二位置,仅次于东明禅寺的开法祖师慧旵,明白无疑确定了东明禅寺与朱允炆之间的密切。其中还披露了二个重要信息:所谓“静室“一是当年东明寺开法禅师慧旵禅师的闭关之处,二是朱允炆在东明禅寺出家为僧的居所,这是初闻。
东明寺大雄宝殿内右侧有朱允炆塑像,殿柱上刻有如下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
朱允炆亲手植之桂花,经过日寇焚烧,仅剩树干。但大难不死,第二年又绽新枝,现枝高叶茂,秋季花开,香溢四野,且金银双色各半,传为奇谈佳话。
孟将殿,原有座小庙现已毁,不知是否属实?民间称之“骂将殿“。 相传明成祖派一位朱允炆当朝时的武状元出身将军追杀朱允炆。追至东明山,朱允炆痛斥其助纣为虐。他进退两难:逊帝有恩,今上难违。回京又无颜复命,终而自杀。因该将军姓孟,后人建孟将军庙以资纪念。
“自焚而死“说
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朱允炆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朱允炆眼看大势已去,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朱允炆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亦随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朱允炆下落。宫内侍人都说朱允炆已自焚,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证明之。燕王见到尸体,分不清男女,惨不忍睹。其继位称帝后,只得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明史·成祖本纪》及《明史·方孝儒传》均持此说。
“遁入道门“说
据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此外,在《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里记载:明成祖朱棣当了皇帝后,对朱允炆自焚而死,也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那具烧焦的尸体是马皇后的,朱允炆削发为僧外逃了。他就把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抓了起来关进监狱长达十余年,逼他供出朱允炆下落。并派郑和下西洋“欲寻踪迹“,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遍行郡、乡、邑长达16年,搜寻朱允炆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个晚上,他已睡下了,但听说胡濙回来了,急忙穿上衣服,在卧室单独召见。胡濙访得朱允炆离开紫禁宫后,削发为僧,既没有去神乐观,也没有去西南、东南周游避难,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苏吴县普洛寺内,此后一心为僧,无复国之意。近年徐作生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指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允炆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也有人指出,朱允炆自焚身亡是历史真实,因为当时燕军兵临城下,把紫禁宫团团围住,朱允炆想逃也来不及了,更何况经考查也无鬼门、御沟逃路。朱允炆也深知他的四叔是个贪权无厌、残暴无情的武夫,落在他手里决无好下场,不如以死了之为上策。燕王朱棣也绝不会让朱允炆活下去,否则,他就不能当皇帝。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之臭名,苦心寻找朱允炆下落,留下了历史疑案。
综上,朱棣在即位后,下令搜寻朱允炆,这是历史事实。朱允炆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历史之谜。
有的学者认为,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走了后门,到了山中去做了和尚,红崖天书就是他写下的。


19197617014是不是隋炀帝杀了父亲隋文帝,谁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呢?
闻全妮答:从隋文帝召见大臣来看,我们可以肯定他当时已经是病入膏肓了,604年7月13日去世,按说也是顺利成章的事。可围绕他的死因,不少史料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主要是自然死亡和杨广弑父的争议,那么隋文帝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杨广害死的呢?关于杨广谋杀说,其实与之关联的有几个人:杨素、柳述、元岩、陈夫...

19197617014汉文帝怎么死的
闻全妮答:汉文帝是病死的。汉文帝生于公元前203年,死于公元前157年,活了47岁。根据史书的记载,汉文帝是病逝的,具体是什么病,现在也不得而知。汉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后元七年六月初一日,在未央宫逝世。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

19197617014历史上汉文帝是怎么死的
闻全妮答:正史记载是病死的,也有说是窦皇后给毒死的

19197617014隋文帝怎么死的
闻全妮答:第一种说法,文帝惨死于张衡之手(起因是杨广对宣华夫人无礼)。中唐马总的《通历》言:“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

19197617014北魏孝文帝33岁去世,临死前放过所有妃子,为何单单让皇后陪葬?
闻全妮答:这时冯润的苦难到来了,皇帝还没入葬,一大群人便拿了毒酒来到她身边:喝下去,皇帝命你陪葬!冯润死也不相信呀:不可能,皇帝没有留下遗诏,我誓死不喝这毒酒。不过,据说拓跋宏对此早有先见之明,所以把这事交给了弟弟来处理。拓跋家族直接利益相关者,如何能忍受再一次将江山交于一个妇人之手,...

19197617014隋文帝杨坚是怎么死的呢?
闻全妮答:隋文帝到底是如何死亡的是很多人关注的热点。事实上,隋文帝的死亡事件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很难说得清楚。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实现第二次大统一的关键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可以和秦始皇、宋太祖、元世祖相提并论的政治家。在他执政的时期,他建立了一个巩固的中央集权的政权,出现了社会稳定的局面,并...

19197617014隋文帝是被儿子杨广杀死的吗?
闻全妮答:更没有被杨广切断他与大臣们的联系。如此隋文帝属于正常死亡,而杨广也是正常接位。对于前两种记载,很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了质疑,因为不管按照哪种说法隋文帝当时已经是病入膏肓了,而杨广也已身居东宫多年,朝中根基深厚,已经无人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况且隋文帝生病以来朝政大事几乎都已经交...

19197617014魏文帝死了吗?
闻全妮答: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19197617014隋文帝杨坚,他真的是被儿子隋炀帝杨广杀死的吗?
闻全妮答:杨坚大怒,立马下令召见柳述和元岩,要废掉杨广的太子之位。杨广收到风声之后,便调集军队将皇宫控制住,而杨坚也在当天驾崩。杨坚一死,大权就握在了杨广手上,他下令赐死杨勇,杨勇的子孙也不能避免,皆被杨广一一铲除。杨坚死得十分蹊跷,而杨广的嫌疑最大,不过证据不足,我们现在无法盖棺定论。

19197617014月生沧海文帝死了吗
闻全妮答:没有。电视剧月生沧海是由赵露思和吴磊等人领衔主演,主要讲述了少年将军凌不疑和程家幺女程少商之间的爱情故事,在电视剧中文帝没有死,而是在换了一个能力出重的太子后皇位越来越稳定了。


(编辑:聂司空)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