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佛修行还能学乐器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成年人现在学乐器晚不晚,还能学好吗

很多人认为成人学乐器太晚?但有一种乐器您什么时候学也不会晚!
乐器之乡
我们都知道人在儿童期,学什么知识都快,是学习的最佳黄金期。儿童期,在各个方面的塑造性很强,如果在这个时期学习接触任何方面的知识都是事半功倍的,效率比成人高很多。也许自此在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宽。
儿童期学一种乐器的话,学起来会比较系统化,时间也比较多,对乐器指法、基本的训练能够很快找到感觉。而成年人在学习乐器时,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很好的将双手与大脑的配合起来,没那么灵巧,总感觉自己笨笨的,上手很慢。这也是学乐器的必要了,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灵活度,训练孩子的手疾眼快,是个不错的方法哦。

玩民族乐器的朋友们都知道,民族乐器、古琴不像现代乐器,适用人群普遍,古琴是很挑人的。学习古琴的成人较多,当然12岁以上的儿童也不少,这就它挑剔的地方,也是古琴的特点。
古琴本身较长、较大,儿童的身高和手的大小限制了儿童学习古琴,不是不能学,是学起来很费劲,不能很好的驾驭古琴。
比如古筝、琵琶等等,琴自身很大,很长,琴弦也很多很长,右手一般在岳山一徽之间,而左手一般从徽处到一徽之间弹奏,在这一段较长的距离上,孩子的胳膊很难做到灵活的掌控。还有一点就是古筝、琵琶,在弹奏中要用假指甲,避免手指受到伤害,而古琴不一样,行业的人都知道,学古琴一般是不用假指甲的,这样一来,孩子 手比较小比较嫩,很容易磨出泡来,孩子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古琴的学习是很高雅的一门艺术课,有内涵有境界,一般孩子太小还不能体会到,孩子喜欢热闹、喜欢狂野,如果过早让他们接触也不定是好事,孩子需要天真烂漫,相对成人,人生经历和阅历比较多,弹奏古琴更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怀,音乐中抒发出自己的内心,音乐中带有感情必然能达到一种境界。
古琴自认散发出来的更多的是平静、优雅、跟弹奏者的情怀融入更是完美。这是孩子所不能驾驭的。所以说不是所有的乐器越早开始学才好, 我们不妨学一学,净化一下的心灵,在琴中寻找那个真是的自己,找到属于你的快乐,相信会让我们更自信,更优雅得体。当孩子过了12岁以后,父母也试着让孩子接触一下,对孩子有极好的帮助,能够快乐的度过他们的青春叛逆期。

正常。就好像3·5年的夫妻过不下去一样。想想当初为什么信佛?找找初心吧。
我也有过,这一般都是散修必经之路。呵呵。佛家的经典以及所谓的大师解读版本很多。有的甚至是南辕北辙。所以信了几年佛就不知道什么是佛了。佛法多是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个世界。
如,盲人摸象,各自从不同处入手,所见各自不同。佛作为明眼之人,为接引各个盲人,只能从其下手处对其介绍。遇到摸屁股的人说此处排除一切肠胃残渣。遇到摸口的人说此处为食物进入肠道的入口。你啥都没有摸到可能还在象腿下挣扎求生。遇到这两种没头没尾的说法自然一头雾水。
实际上很多经上都有菩萨问如来某事,如来语出惊人,菩萨必回说:“您啊,语出惊人后世有人没看见这个景象,对您又信心不足,怕吓到他,希望您说的仔细一点。”种种。《地藏经》第一品中就有-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测度.不能得知。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唯愿世尊、广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金刚经》第六品 记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总之,不能过多的用你的逻辑或知识量来揣度。多用工夫,多体悟,多观察。祝一切顺利吧

可以,学佛不影响世间的一切正常生活的。
目前有许多佛学院,开设有艺术专业——佛教音乐、佛教建筑、佛教绘画、佛像塑造等等。你学好吉他,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能弘扬佛教音乐,那将功德无量。比如现在很多明星唱佛歌佛曲,也是有吉他伴奏的。

八戒的第七条:
七、离观听跳舞、唱歌、音乐、表演学处
(Nacca-gãta-vàdita-visåka-dassanà veramaõã)

跳舞(nacca) ——各种的舞蹈。
唱歌(gãta)——任何的歌曲,乃至以歌声诵经唱念。
音乐(vàdita) ——各种音乐、演奏。
表演(visåka) ——任何娱乐性的表演,如戏剧、说书、斗牛、斗鸡、斗狗、棍术、拳术、摔跤,以及演习、列阵、阅兵等;也包括上述的跳舞、唱歌和音乐表演。
此学处不仅不可以观听歌舞等,也不可以自己跳舞、唱歌、演奏,而且还不可以叫人歌舞等。

具足三个条件即构成违犯此学处:
1. 跳舞、唱歌等其中之一;
2. 没有允许的原因(即为了观看或听)而前往;
3. 看或听。

以下情况不构成违犯:
1. 于自己所在之处看见或听见;如在寺中,或坐车、坐在居士家时。但假如为了观看而走过去,或从座位上站起来则犯。
2. 走路时看见或听见。但若故意转头去看,或故意走近则犯。
3. 在发生灾难时进入表演处看见或听见。
4. 疯狂者。
5. 心乱者。

学习佛法的话,遇到任何事情,应该这样问一问:佛陀赞成吗?戒律允许吗?

可以,但是不必执着,拿得起,放得下,不执着有,也不执着空。阿弥陀佛

可以的,佛家讲究缘,其实说白了就是随性即可!

你改敲木鱼吧,可以先从打鼓学起。打一下,念一句“阿弥陀佛”。


18816421004在家学佛可以唱歌跳舞吗?
饶从蓝答:当然可以,佛经上讲,佛陀讲经,天龙八部都来供养。这天龙八部里面就有歌神、舞神和乐神,他们在佛前歌舞就是供佛呀。

18816421004一个人已经到了学佛修行的份上了。还需要去学其他的知识吗。处了养活...
饶从蓝答:学佛,其实也是学习知识。修行,是把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熟能生巧,以达到理事无碍的境界。所以,并不妨碍你学习其它知识,也不妨碍其它日常生活。

18816421004在寺庙里可以玩乐器吗?
饶从蓝答:不可以!佛门乃清净之地。玩乐器,会打扰和尚念佛,,。当然,和尚打木鱼,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乐器,和尚也这样有节奏来念经诵佛,也有韵律感,也许便于记忆吧。

18816421004学佛修行者可以对一些事情感兴趣吗?比如说喜欢唱歌,下棋,上网之类的事 ...
饶从蓝答:其次,也不是说因为学了佛,就不能唱歌、不能看电视,而应当说不能“喜欢”唱歌,也不能“厌恶”唱歌,因为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都是执着之念,我们要认清正是由于执着,才带来了生死幻象。破除执着,回归清净之心,尽量做到平等对待万事万物。最后,每天多念念“南无阿(a)弥陀佛”六字名号,...

18816421004佛歌可以用笛子吹奏吗? 那位大师可以告诉下吗?是罪过吗?
饶从蓝答:阿弥陀佛,这怎么能算是罪过呢?比如说大悲咒的音乐中就有笛子乐器吹奏前奏的,很好听的啊,很多佛乐里都有笛子的声音,很悠扬动听,清净淡雅。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大多数乐器都可以演奏佛乐的,阿弥陀佛!

18816421004佛弟子可以练瑜伽和太极拳吗?
饶从蓝答:不建议 三皈依乃是要实践佛教的内学,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寻求解脱之道,执着色身,加深这种执着,是与佛法的内涵背道而驰的 “云何是善能遮止魔业。谓若菩萨于一切处。常离恶知识亦不至恶国。复不亲近修习外道典籍(中略)是为菩萨善能遮止魔业。”《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

18816421004佛教上殿念经时候敲打的“乐器”都有哪些?
饶从蓝答:佛教的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即为法器。 法器的种类十分的...

18816421004敲击的乐器跟佛有关
饶从蓝答:鼓、钟、木鱼、磬、铙钹等佛教乐器。佛教器乐主要演奏曲牌,各地各派寺院所用的曲牌不尽相同,佛教常见的主要仪式有朝课、晚课、佛诞祝仪、忏仪、放焰口及水陆法会(水陆道场)、戒坛仪式等等,其中禅门日诵是比丘每日在寺院中早晚必做的功课。

18816421004空灵鼓是佛教有关系吗?
饶从蓝答:。之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钢舌鼓品牌,各有特色。空灵鼓是新时代的一种现代民族乐器,学习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空灵鼓分为8音还有13音,有中国民族调式组成,八音空灵由中国五声调式组成,分别为宫、商、角、徵、羽,十三音空灵音域广泛,七个音阶横跨八度。

18816421004佛教的乐器磬的禁忌
饶从蓝答:到今天还有“编磬、特磬”和“方响”被流传使用着。日本奈良 兴福寺,不久之前还有一只“华原磬”被保存着,据说是一件非常名贵的古物。考其形状,是属于“钲鼓”的一类。佛教的“僧磬”,和上面所介绍的“乐器磬”大不相同。佛教的“磬”是“钵”形的。据《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日僧无着...


(编辑:房点恒)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