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膑兵法有多少种观点?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3
孙膑兵法的核心观点有哪些

《孙膑兵法》:孙膑是以“贵势”即讲求机变而著称

  兵义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作战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行动,稍一不慎,社稷就断送手中,所以用兵必有其因,不可以乱用,亦不可以滥用,因为「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所以用兵必讲求义,「战而无义,夫下无能以固且强者。」如此,兵有义,则可以励士而举将,方可战;反之,兵无义,则士民皆困苦於军争,祸由此起。


  然而出师有名,能战亦未必能胜,因为妄启战端而不加准备,亦会兵败。「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见威王〕》)所以战而有义,可以使虚弱的城池变得坚固,使不足的士兵变得强大,以一挡十。何况是坚固的城池与众多的兵员?


  天地人
  再仔谈军事之要,则论及军队所处所用之势。但凡用兵必有其势,势即是用兵之要道,包括上述《兵义》所述,是「天」。审度地形有利与有害,是否适合用兵驻扎,则是「地」;教化士兵以德,劝禁士兵以法,善於发挥军队长处,掩盖短处;而抑压敌军长处,攻其短处,是将军的素质,则是「人」。孙膑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月战》)


  能用军之势,必先察军之势,能察而得有利己者,则得势,即有天时之助。能握之,能有恒胜之军。孙膑提出五项恒胜准备:「得主专利,胜。知道,胜。得众,胜。左右和,胜。量敌计险,胜。」(《篡卒》)得主尊制,为的是可以是使君主信任而得到全权指挥;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八阵》)物有规律,兵亦有规律,能知此道,则能稳操胜卷;得众,要得士兵人民归服之心,用德教化之,用赏罚劝禁之,虽然恒信以用,则能进能退,不乱行阵;左右和,则决策速,上团结则下无乱,如果上下一心;量敌计险,量敌则知己彼,计险则用地形,然后方可抑敌之长而制其短,避己之短而用长。五者尽善,则可以恒胜。


  「所谓善者战,便势利地者也。」(《客主人分》)孙膑认为掌握地形以提高自军能力,是必须的。各派兵家都会有此说,然而孙膑所异於百家之处,并不是得地利的概念,而是用地利的条件。专题论述地形的篇章,在《孙膑兵法》中有《地葆》与《〔雄牝城〕》今略作简介.


  《地葆》篇言,掌握大路小路、向阳与向阴的地方就可用兵。大路有利於运输,小路不便於作战。凡用於作战之地,必知日照,、风向变化等天气。容易招致失败的地形有五:渡河涉水、进发山陵、处在下游、驻守死地、靠近树林.。能向南布阵的山势是生山,向东则是死山。向东流的水是生水,向北则是死水。不流动的则是死水。五种地形优势有序:山地胜丘陵,丘陵胜土山,土山胜小土丘,小土丘胜有树林的平地。五草优劣:知母草、荆棘、灵寿木、茅草、莎草。这里只引半篇,诸地形之用法及其优势,多散落於阵法中,用地形须配合战法,故此不全引《地葆》言。


  《雄牝城》一章,言难攻之城与难守之城,难攻者称雄城,难守者称牝城。雄城有以下数形:城建於小片沼泽上,四周环绕丘陵地带,连绵不断;城池可供饮用,流水充足;城池前临深谷,背靠高山;城内地势高,城外地势低的城池;城内有丘陵的城池。此五者,皆雄城,不要攻打。牝城又有以下数形:军队驻扎四周无大河环绕作屏障,士气又受挫;城池背临深谷,左右又无高山;烧光了的焦土;饮用之水为死水之地;城池建於大片沼泽上,又没有深谷与丘陵作屏障;城池前有高山,背临深谷,前高后低。此六者,乃牝城,可以攻打。


  最后将军要懂得用兵,能察天时而善用地利,更重要的能尽收军心,使行军有序不相乱,就得人和。孙膑认为将有义,要兼具义、仁、德、信、智胜的德行,以使军民信於将,将始能用之。面对士兵,为将者要「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切莫用之为工具。赏罚要早日施行,「赏不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将德〕》)要「严而示之利」使士兵既忘死,又畏上,「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威王问〕》)还要立法合理能为,不可滥用刑赏,「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奇正》)信赏必赏,然后将令一言深重,军队就能管理妥善。


  军队管理妥善,将军有兵可用。作为领导,决策要有信,不可以苟且,所以「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德〕》)要知道万事皆备,尽量避免与敌人长处交锋,「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接和……习弗如,母当其所长。」(《〔五度九夺〕》)做到克敌之长而攻其短,就算成功,「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客主人分》),「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必攻不守。」(《〔威王问〕》)则百战可以百胜。


  阵
  有别於诸家兵书所言,《孙膑兵法》载有大量临敌经验可供参考,且为此书一大特色。《太公兵法.六韬》以太公解文王武王之困兵立问,而大量记述行军作战可能遇上的凶险及其解救之法。《孙膑兵法》亦多载,《官一》篇详细地论述了临敌作战的情形数十种及行军应注意之细微治术。《十阵》详述十种常用阵的编制、使用条件及其长短处。十阵:「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十阵》)各有其用,各有其法,不可相混。《十问》是借「兵问曰」之口,假没十种敌我相交态势,因应其势而作出适当的解决策略,极具参考价值。


  除了实际的用兵策略以外,孙膑亦善於纲目式有条理分别士兵与将领的类型。《五名五恭》载有与敌交战之军,分五类,称「五名」;入主敌阵之军,亦分五类,称「五恭五暴」。别其类而知其势,则可以对策。五名有:威武强大、刚愎自用、贪婪猜忌、优柔寡断。五恭五暴有:首次进入敌国立即表现谦恭,军队就失去正常状态;第二次如此,失去粮食;第三次,失利;第四次,挨饿;第五次亦如此,便无法完成任务。相反,若初进境内便表现凶暴,该国人会当军队为外来客;第二次如此,会引起该国哗然纷乱;第三次,使该国百姓恐惧;第四次,本队士兵就会受诈;若第五次亦如是,军队将大受损耗。所以孙膑曰:「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也。」使人又敬又畏,就不敢反抗而亲附。《兵失》、《将败》、《〔将失〕》三篇,点列为将者能犯而使军队兵败的种种过失、缺点,三篇合起来,有过五十之数,正见为将者能犯之事极多,其或故犯不自知,始殃身而不知其由,亦如是矣。

  详乎其言,心思细腻。自出孙武,发而论微。
  行军治阵,德刑兼备。能为则为,应止则止。
  道斩庞涓,有其卓识。重启墓冢,光茫再现。

孙膑兵法共16篇16种观点。

在战争观上,它强调战争服从于政治、依赖于经济;认为“强兵之急“在于富国,只有国富、兵强、民安,才能“战胜而强立”;既反对企图垂衣而治的幻想,又反对穷兵赎武,强调积极备战,“事备而后动”。
在军队建设上,认为“间于天地之间,莫责于人”,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强兵的关键所在。

强调治军不但要信赏明罚、令行禁止,还要对士卒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包括政治教育、队列训练、行军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军队的全面素质。

在战争指导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道“制胜的观点。这里的“道“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战争规律。

在作战指导上,提出了“必攻不守”的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孙子的虚实理论。

扩展资料:

《孙膑兵法》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原则。

《孙膑兵法》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孙膑主张激励士气,团结士众,采用种种方法使敌人骄傲、疲劳、迷惑、力量分散,然后“我并卒而击之”,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他认为兵多、国富、武器精良不一定能够取胜,“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就是说,决定胜败安危的关键在于掌握战争的客观规律。因为掌握了战争规律,就能分散而牵制敌人,能做到这点。

孙膑这种敢于战胜强敌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杰出兵法家的进取精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共16篇16种观点。

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扩展资料:

孙膑兵法的相关内容:

1、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孙膑特别重视道,这一点和《六韬》很相似,在《孙膑兵法》的治国、治军以及治敌各个方面,孙膑都反复强调道的作用。

2、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

3、在群雄继起、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齐国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齐威王、宣王之时,曾在齐国都城——临淄设稷下学宫,招集天下奇人异士,著书立说,游说讲学,其中黄老道家为其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1972 年 4 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意外地发现了《孙膑兵法》残
简,共 30 篇,1.1 万余字,后经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算是稍稍弥补了一些 损失。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以区别于孙武的《孙子兵法》。仅从现
存的 30 篇就足以看出,《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孙武和吴起等著名兵法家 的兵法思想。在这部兵法中,孙膑结合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溶入自己的丰 富经验和精心研究的成果。
孙膑继承前人,超越前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他的论著
可谓博大精深,从战争的地位和作用等战争观,到用兵的战略战术思想,进 而到兵阵战法、攻防战术、将领的选用及对其修养和素质要求,直至战略战 术的思想基础及理论基础,都有深刻精辟的论述,确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的 财富。
从《孙膑兵法》中,可以看出孙膑的以下主要观点:
(一)他既主张“战胜而立”,又指出“乐兵者亡”。他认为,只能通 过战争才能实现统一,这在他那个时代无疑是正确的。但他反对滥用战争, 更反对打无准备的战争,他强调“事备而后动”。
(二)他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双方的力量对比,而是战争的性质, 他指出“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三)他认为军队强大、战无不胜的根本在于士兵和民心。他说,“兵 之胜在选卒”,对士兵应“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他多次提到民心问

题,并明确指出,使百姓遭受痛苦的军队会遭受失败。
(四)他认为强兵的关键是“富国”,而“富国”的途径又是爱惜民力 和积聚民力,特别强调休养生息,积蓄民力。
(五)他的主导战略战术思想是“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 过胜者也”。极力倡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出奇制胜。
(六)他力主“必攻不守”。认为积极主动进攻是取胜的法宝,消极防 守难逃厄运。
(七)他强调领军将帅必须知“道”,要求统兵将帅知天文、明地利、 善人和,真正懂得用兵的规律。
(八)他很重视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主张君王全权授命,将领同心 协力,官兵上下一心,建立一种和谐的内部关系。
孙膑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卓越的军事家。《孙膑兵法》是一部内容丰 富、极有价值的重要著作,值得人们好好阅读,仔细咀嚼,用心领悟。
我们今天看到的《孙膑兵法》系根据竹简整理而成,因此残缺较多,文 中用□或[□]表示缺字,缺字较多的地方则以??表示。[]中的文字系银雀 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所补加。

楼上有一点点错误需要指出,孙膑惯用伐交之策,并且楼上说孙膑力主“必攻不守”,这是错误观点,在孙膑刚到齐国不久,齐国的实力还不足与魏国抗衡,此时,孙膑正是以守为攻,而当齐国日益强大之后,在与魏国交战数次中,孙膑用兵都是出奇兵制胜,尽量减少死战,减少士兵伤亡。可以说孙膑从不打无把握之战,只有有把握战胜敌人时,他才主张进攻。


13510908239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赵石相答:1972年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共有222枚,内容包括擒庞涓、见威王、篡卒、月战等16篇,共计6000多字。《孙膑兵法》继承和发扬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并创造了围魏救赵、减灶迷敌、佯败诱敌、运动伏击等灵活多变、以少胜多的作战艺术。《孙膑兵法》第一篇“擒庞涓”讲的就是公元前345年,魏惠...

13510908239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孙膑兵法》对后世有什么价值?
赵石相答:孙膑在《官一》篇中,指出了十几种阵法,如:索阵,用来进剿敌人;囚逆阵,用来疲惫敌人;危□阵,严兵以临敌;云阵,以弓弩与敌对射;羸阵,围困敌人;阖燧阵,用来消灭敌军前锋;皮傅阵,用来强攻救援;错行阵,声张军威;l阵,攻击高陵之敌;雁行阵,适合摆在蜿蜒曲折而多荆棘的路上;锥行之阵,适于火烧敌人的辎重粮草及...

13510908239孙膑的军事才能有多高?马陵之战可窥探一二!
赵石相答:孙膑作为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具体运用和实施《孙膑兵法》主要的军事思想,集中反映出孙膑超群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充分体现了孙膑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我现在就这一战役的情况结合我和一些同事的想法试论一下孙膑的军事指挥艺术:一、以计为首谋在全局 公元前342年,魏惠王为惩罚不听话的韩国,命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向...

13510908239孙子膑脚修兵法是什么意思
赵石相答:一个典故。孙子膑脚修兵法典故的意思是,孙膑在遭受膑刑(古代一种酷刑,即砍去膝盖骨)后,仍然坚持修编兵法,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孙膑在受刑后无法行走,但孙膑通过口述,由别人记录,完成了《孙膑兵法》的创作。《孙膑兵法》在军事历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孙氏兵法”。

13510908239三十六计有哪些,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故事
赵石相答: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

13510908239春秋战国时期,与孙子兵法36计有关的计策
赵石相答: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

13510908239孙子兵法是孙膑著的吗
赵石相答:而孙膑所著的是《孙膑兵法》,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妙算后的战争...

13510908239一个有关孙膑的故事
赵石相答:孙膑在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时,有一个师弟叫庞涓。庞涓的天资学业虽较孙膑差得很多,但他为人奸猾,善弄小权术,又轻易不被察觉。他与孙膑同学时,心里很是嫉妒孙膑的才能,可在嘴上从未流露过,一再表示将来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举荐师兄,同享富贵。心地善良的孙膑,与庞涓兄弟相称,如同亲兄弟一样。 转眼过去了几年,...

13510908239孙膑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关于孙膑的故事有哪些?
赵石相答:膑,在字典里又写做髌、|,它指的是人的膝盖骨,表示的是古代的一种残酷的刑罚,也就是说剔去膝盖骨的刑罚。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孙武既死,后百余年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这里他并没有提到孙膑的原名,我们也无从考证,史记里《孙子吴起列传》,也只提到了吴起并没...

13510908239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
赵石相答:《孙子兵法》是我国著名的兵书典籍,其成书时间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其后被历代传抄刊刻得以广泛流传,研究和注释者亦不可胜数。


(编辑:范狡左)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