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原为何跳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7
屈原为什么要跳江
你如果读懂了离骚就能体会出屈原当时的心情了,也就明白他为什么要跳江了。一,屈原作为楚国皇族的后裔,既得不到国君的信任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才能。你就比你对你的老板忠心耿耿却得不到他的信任,反而得到的是他的猜忌。二,屈原看到楚国不断的衰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充满他内心的不但是悲伤,更多的却是忧愤。就好象你看到你爱的人要离你而去你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更重要的是你比她更爱她!这下你明白了吗?
屈原为什么跳江河自杀?
楚国的都城被秦国占领,屈原为自己祖国的覆灭感到伤心欲绝,希望彻底破灭,而投江自逝。

屈原(约前342—前278),名正则,字灵均,一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人,他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之一。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再次攻楚,占领郢都。消息传来,屈原重返郢都的希望彻底破灭,于是作诗篇《怀沙》,再次抒发忠贞爱国的情怀和“受命不迁”的崇高志节,倾诉了郁积于心头的苦闷,然后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为什么会去跳江
屈原投江的三大原因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他为了力谏君主不得而自溺于汨罗江。传说乡民怕屈原的遗体被鱼啄食,就在水上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粽子投进江中,引开鱼虾。自此以后,赛龙舟和吃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说回屈原。换做现在,道不同不相为谋,君主不接受劝告,国家是他一个人的,让他自食恶果好了,何必自杀?他是战国时期的人,战国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知识分子也许昨天是宋国人,今天就为齐国的国君效劳,齐国混不下去了,明天再去秦国也简单得很。别看这些国家整天打来打去,其实国境开放,基本是免签证。既然这样,屈原为甚么要投水自尽呢?

首先,他是楚国的贵族。先秦采用分封采邑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就亲疏有别地分封到不同地方当诸侯,诸侯又按照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楚国和其它诸侯国有点不同,国君和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其它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就能自称为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王”的称号。楚国的君臣同样有这种关系,屈原和楚王同姓,所以他对楚王和楚国,不仅有一份大臣对国家的忠诚,也有一份难以割断的血脉亲情。

屈原著名的诗歌《离骚》,开篇就骄傲地自述了自己的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帝高阳,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颛顼帝高阳氏。屈原说,自己的世系可以上溯至上古的颛顼帝,这和楚国的世系是一样的。他诞生在贵族之家,父亲伯庸抱着对他美好的期望,给他取名“正则”,字“灵均”。“原”也是他的字。因为原的意思包含平正开阔的大地的意思,和名“正则”互为表里。

虽然是楚国的大臣,但屈原也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所以其它人可以离开,他却在感情上无法抛弃楚国,当祖国亡于秦人之手,他选择了以身相殉。

第二个原因,是楚国人对于个人生死和荣誉之间的独特观念。后来在楚汉相争中败给刘邦的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了。项羽当时也并非全无退路。史书上说: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有作者在本栏目说过: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楚国人把荣誉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自尊心很强,所以也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屈原的责任,但屈原断不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做秦国的的降臣。...
屈原为什么要跳江自杀?
君王亲小人远贤臣,朝野奸佞当道,夫子救民无路,报国无门,故以死谢天下。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 *** 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蒐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著。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
屈原为什么投江
1、政治上的失败,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议事,并且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可以说,当时楚王还是比较依重屈原的,不过,屈原这个人呢,办事儿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和有错误的朝臣,往往正面与其冲突,这样一来,结怨甚深,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就是这样,屈原也没有吸取教训,还是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2、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怀王)可以说是个大胡涂蛋,好坏不分,是非不辩,当时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去楚国离间楚齐之间的关系,答应以六城相酬谢,大约有六百里土呀,这是很大的地盘了,楚王便答应下来,并满派人到齐国当面唇骂齐君,就这样,楚齐失合,当楚王派人接收这六百里土地时,秦国翻脸了,只给了楚国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齐国说合,另一方面,发全国之兵与秦国交战,结果大败而归,但楚王还是不算完,非报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国给夺了去,这时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国讲和,并且愿意割让土地给秦国,目的就是要张仪。张仪自愿到了楚国,被楚王关进了大狱,本来杀张仪是可以平息楚国的民怨的,可是张仪很聪明,他用重金贿赂楚王的爱妃,在女人的枕边风下,楚王放归了张仪,屈原那时正好从齐国赶回,见到楚王便当殿质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这才明白过来,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秦国当时的国君驾崩后,新君继位,请楚王参加大会商量事情,屈原极力反对楚王去参加,因为屈原知道这是秦国的一计,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会被扣下,而这时,楚王的两个儿子,却一至赞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赞成,屈原当时甚至都扯著楚王的衣服不让他走,可是楚王就是听不进去,他认为,秦是大国,不会背信弃义,而他一到约会地,就被秦给扣了,这位供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楚国。

3、新君继位,楚王的两个儿子继位,一个是新楚王,一个是相国,他们俩是楚国人最恨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陷自己的父亲于绝境,自己却继位了,而满朝的大臣,也一致拥戴这两个人,唯一一个反对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单势孤,被新君给流放了,这一流放,就二十几年,屈原当时虽然被流放,但身体和精神却一直很好,只不过就是放心不下当时的朝政,可以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楚国灭亡,楚国最终被秦国给灭了,知道国亡后的屈原,万念俱灰,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就这样,最终投江自尽。

5、屈原之死,可以说是当时腐败朝政的牺牲品,既不逢其时,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这样惨死于江中。
屈原为何跳江
屈原在楚国变法失败、被楚王贬下、楚王楚国被秦国欺凌,他性格过于刚强,自沉明志。
屈原跳江可以理解 老舍为何要跳湖
屈原、老舍之死与《芙蓉镇》里姜文的活

--也谈拒绝死亡

物欲横流,齐步向钱看。就是文人,也立斩祖宗千年鄙视经商之传承,劈如掾大笔,做塞入灶堂的薪柴,火煮一罐漂香四溢的阿香婆辣酱,画龙点睛出一个历史的进步。

耿林莽先生身为文人,确显得陈腐了些,愚顽了点:固守着文以载道的小药罐,以心做薪,以不息的流动的血做火,以生的日月经年的时光,熬制他对生命的文化思索。

我与先生从未晤面,先生也断不认识我是何人。只是自青春弱冠至这不惑之年,廿年之间,断续所见先生的文字,让我感觉先生确如其名一般,透露出北方汉子的粗旷、豁达和耿直、豪放。一派北方男人的铮铮风骨。

如今是一个另类而不另类,不另类却很另类的现实阶段。大姑娘,小媳妇,连着那四,五十的半老徐娘,也要美得把自己的肉体全身,送入千刀万剐之中,上至面部五官,中下的丰乳肥臀,就是那最羞涩的隐秘之处,也承蒙最现代科技的剑锋砥砺。媒体的热衷,绝无版面的惜墨如金,群起而热拥,洒脱地勾勒新世纪斑斓夺目,亮丽非凡,且广袤无垠的泛文化风景线。

金钱的浸淫,谁能不拒绝死亡?!这文化的载体,也似如那娼楼,若不卖淫便一样断难存活。先生的文字断断续续觅现于报章的尺寸之地,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疑,先生的一套是显然地不合时宜,处境自然不言而喻地困顿而窘涩。但先生固守他的尺寸之地廿年之久而冥顽不化,确使我时时想起《周易》里那“独立不改,周始不殆”的章句。

近日在《时报》的方寸之间,又见先生的一篇新文,题目直作:《拒绝死亡》。文中提到老舍先生的沉湖而死,到是再次引发我多年有关生命存活的思索。

老舍先生的死,无论先生文还是文苑诸贤,均以老舍先生以死做出对不正常时代的抗争,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的现代再现。在此,我有一些补充的看法,聊借我们主流沦落、但却依然尚存的尺寸之地,与先生做平生首次的,但依然不能晤面的直接交流。

其时,老舍先生的住区派出所当日留置了先生,当晚归家,翌日让再来。次日晨,先生著正装,衣冠楚楚离家,直奔那清澈洁净的太平湖水,以其至庄,至尊,至严的非凡圣洁,与五浊恶世做出其独有的揖别,让我们在同一时代的时空里,目睹北国奏和汨罗之哀吟,亲闻千年曾传之悲唱。

屈原的死与我们相隔历史千年,遥若长空天河。而老舍先生与我们当生当世,其悲其哀自非读史之中方快文字所可传递。灵之震颤,痛之切肤,较之于屈原,自有一种更直接的深切。但屈原之死确与老舍先生不同。

一,历史特定了屈原文人政治家的角色、身份和地位。而老舍先生却仅仅文学家。政治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其必以生之政治作为作用社会,离此便一切皆为虚无。而文学家是以其思想,人文情怀,艺术才华构成生之光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追求光明”--这就是苍天给文学家的恩赐。但当黑夜吞噬政治家的政治作为且无可再继之时,政治家的功用和生命便已丧失殆尽,他仅存生理意义上的生命本体,而绝无政治家的生命意义 攻

屈原被逐宫门,沦落汨江不仅是其个人受辱、无可作为而自哀,更因自己与权力的离去,秦入楚地、国将消亡、民遭涂炭必成定局,再无为国尽力,拯民水火之后日,无以眼见惨剧现前,更不堪蒙受秦王之辱,也绝不受秦王之宠,方以生之自绝。所以,屈原死之完美,凄美,壮美,是其......
屈原为什么被逼跳江自尽呢…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但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著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为什么跳江?
你如果读懂了离骚就能体会出屈原当时的心情了,也就明白他为什么要跳江了。一,屈原作为楚国皇族的后裔,既得不到国君的信任又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才能。你就比你对你的老板忠心耿耿却得不到他的信任,反而得到的是他的猜忌。二,屈原看到楚国不断的衰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充满他内心的不但是悲伤,更多的却是忧愤。就好象你看到你爱的人要离你而去你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更重要的是你比她更爱她!这下你明白了吗?
屈原为什么不该跳江
屈原不该投江。

1)他投江是在选择逃避,他是没有面对现实改变社会的勇气。

2)他可以投靠广招人才的秦王, 应忍辱负重,心存复国大计,不计个人得失。

3)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屈原的才能和人品,兴复楚国是没有问题的;就算被当权者排斥,他也可以默默等待时机,等自己被重用,毕竟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如果不幸当权者昏庸又长命,他也可以投靠别的国家来打击秦国为楚怀王报仇:张良就是为了报复秦国才辅佐刘邦的。总之屈原一日不死,楚国就仍有希望。

4)屈原是一位清廉的官吏,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投江太可惜了


13749947674屈原是因为什么跳江的 屈原跳江的原因
柳金江答:1、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2、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3、早年受楚怀...

13749947674屈原为什么跳江
柳金江答:屈原跳江的原因: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

13749947674屈原为什么要跳江自杀 屈原跳江自杀的原因
柳金江答:1、因为国家灭亡,君主无能,听信谗言,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重用,无望中跳河自杀。2、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国家灭亡、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

13749947674屈原为什么要跳江?
柳金江答: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13749947674屈原是什么原因跳江的
柳金江答:屈原跳江原因:1、政治上的失败;2、楚王的昏庸;3、新君继位;4、楚国的灭亡。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跳的江,当时叫"汨罗江"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在...

13749947674屈原为什么要跳江自杀?
柳金江答: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

13749947674屈原是什么原因跳江的 屈原是因为什么跳江的
柳金江答:屈原跳江是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在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却没有捞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借划龙舟驱散...

13749947674屈原为什么跳江 解析屈原跳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柳金江答:1. 政治原因: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国的大臣,曾经多次劝谏楚怀王不要与秦国联盟,但是没有被采纳。后来,楚怀王被秦国所俘虏,楚国陷入了危机之中。屈原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认为自己的忠诚和劝谏都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于是选择了跳江自杀。2. 爱情原因:另外一种说法是,屈原跳江是因为他与楚...

13749947674屈原为何跳江 (原因) 屈原是谁
柳金江答:屈原跳江 1、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担任左徒官职,从事变法改革,制订各种法律,在屈原的不断努力下,楚国国力逐步强大。2、屈原的优秀,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嫉妒,同时由于屈原自身品格正直,屡遭排挤,被楚怀王逐渐疏远。3、楚怀王二十四年,因屈原反对“黄棘之盟”而被流放到汉北,...

13749947674屈原是什么原因跳江的
柳金江答:以身殉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以及政治家。屈原去世是在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


(编辑:劳梦钞)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