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为什么孟浩然要离开李白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2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

小学四年级】
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③缘:因为。)

译文: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


游山西村【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山西村:村庄名。②腊月酿的酒。③豚:猪。④疑:以为,怀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重重水,正在怀疑已无路可走,可是走到跟前,峰回路转,在垂柳掩映的地方,又是一个郁郁葱葱、山花烂熳的村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②之:去,到。③故人:指老朋友。④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

译文:老朋友从西边辞别黄鹤楼,在百花盛开的三月去繁华的扬州。孤独的帆船远去的影子在蔚蓝的天空里消失了,只看到长江水向天边奔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使:出使。②浥:湿润。③更尽:再饮完。)

译文:清晨,渭城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四周青翠的杨柳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新葱绿。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而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渔歌子》张致和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①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②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洞庭:湖名。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③潭面:指湖面。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闪,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①忆江南:词牌名。②谙:熟悉。③蓝:一种植物。)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③子规:杜鹃鸟。④了:结束。)

译文:一条小河中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杂兴:各种兴致。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③绩麻:把麻搓成线。④未解:不懂。⑤供:从事。⑥傍:靠近。)

译文: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①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②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③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译文:美丽的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在碧空中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猛涨,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悠闲地游动。老渔翁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悠闲自在地垂钓,乐而忘返。



【小学五年级】
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①瓜洲: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钟山:今南京紫金山。)

译文:京口和瓜洲仅有一江相隔,到南京也只隔几座山了。一年一度的春风又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呢?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译文: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到家乡的气候变化要写封信却不知从何说起。唯恐时间急迫,匆忙中没能表达清楚,捎信的人要走了,我又把信打开。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榆关:山海关。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③聒:声音嘈杂。)

译文:爬山走一程,涉水走一程,朝着关外山海关那个方向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千家万户都点起了灯火.风一阵阵,雪一阵阵,嘈杂的声音打碎我思乡的心和未做完的梦,而在故乡的家园却没有这种杂乱的声音。

一至四年级小学课本上李白的诗:共五首如下。
  一年级上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年级上册: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因为孟浩然死了
古代尊称死者是黄鹤或骑黄鹤 尊称死者的坟墓为黄鹤楼
故人 不管是什么关系只要有这个词就是死去的人或过去的人
西辞 尊称死去的人是上天了
后边译文难度更大 需要太多文字说明
就不多说了

因为孟浩然要去做官


19247772674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
潘备耍答:由于这些字的笔画较多,会给书写带来困难,这就需要做到 课前预习 要充分,课后的巩固要到位。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鹤”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撇而且是出头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辞”的右边的“辛”下面的横要短些;“唯”字要注意与“惟”“维”字的区分,但也要强调,...

19247772674四年级上学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潘备耍答: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2、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

19247772674孟浩然为什么要去广陵?
潘备耍答:一、原因 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科举不中。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但是却让没有打动唐玄宗,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心情十分惆怅,应崔国辅之约而到吴越之地畅游山水,排解心中烦闷。二、《黄...

19247772674孟浩然为什么同意李白入赘
潘备耍答:孟浩然让李白入赘的原因是想要帮助李白实现他的理想,入朝为官。李白入赘许家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成家立业,更是为了借助许家的关系和财力来帮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作为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诗人,李白渴望能够在朝廷中任职,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他深知,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才华和抱负,还需要有足够的...

19247772674四年级语文二十课第一首古诗的诗意
潘备耍答: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三课第一首古诗意思写成作文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山青水绿。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古诗《望洞庭》解释如下:刘禹锡原文,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湖光秋月...

19247772674为啥说李白杀了孟浩然
潘备耍答:为啥说李白杀了孟浩然如下:为了报仇,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中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重和友谊。为了消除竞争对手,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中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怨恨之情。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学地位,李白杀孟浩然是为了避免自己在竞争中落败。李白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

1924777267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几年级的古诗?
潘备耍答: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

19247772674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简介,孟浩然和李白什么关系?
潘备耍答:《新唐书·孟浩然传》 《唐才子传·孟浩然传》 后世影响 盛唐 陈贻梗“李、杜、王维都很敬仰孟浩然。很显然,除了人品,他们也不可能不多少受到这位开风气之先的前辈诗人的启发和影响,不可能不对他的成就表示应有的尊重。”李白、王维都是孟浩然的朋友,诗歌唱和,相互影响是可以肯定的。杜甫与孟浩然有无交往,还没...

1924777267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语文几年级的课文啊?
潘备耍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选取,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古诗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词...

19247772674四年级语文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潘备耍答:教师适当板书:(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 3、过渡: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面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心情异常激动,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起读 5、...


(编辑:卫发孔)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