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太公钓鱼: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平易近人:伯禽变革

千金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高山流水:伯牙钟子期

道不拾遗:国家治理的好

大义灭亲:州吁杀死哥哥卫桓

志在四方:重耳四处游历,后回国当君

退避三舍:晋国对楚国礼让三十里

病入膏肓:晋景公生病做了个梦

唇亡齿寒:虢国与虞国相互依存

居安思危:晋国时刻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忍辱负重

东施效颦:东施模仿西施

后生可畏: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

知人不易:要真正识别一个人不容易




13216008762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邰蓓云答: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

1321600876220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邰蓓云答: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9、如释重负 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

13216008762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邰蓓云答:【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7.名落孙山(名落孙山)【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

13216008762著名的经典成语故事20个
邰蓓云答:1、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2、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

13216008762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
邰蓓云答:历史著名的成语典故大全篇一: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

13216008762关于成语的50个典故及出处和意思
邰蓓云答: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 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 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13216008762四字成语的出自历史故事
邰蓓云答: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志同...

13216008762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含人物)再多点20个左右
邰蓓云答: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

13216008762关于成语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邰蓓云答:【典故】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伯乐有个儿子,智质...


(编辑:栾施祁)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