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马克思是谁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谁?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马克思并驾齐驱的伟大思想家、理论家、科学家、革命家,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
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土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主家里。他的父亲一心想要恩格斯继承自己的事业。1837年恩格斯中学还未毕业,父亲就强迫他弃学经商,到本城商业营所当办事员,一年后又送他到不莱梅一家大公司供职。然而恩格斯却喜爱哲学、文学和历史,对商业活动完全没有兴趣。在不莱梅的三年间,其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研究思想学术和实际问题上,1839年发表《乌培河谷来信》。
1841年秋,恩格斯去柏林服兵役,服役期间与“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联系。当时柏林大学学术气氛非常活跃,恩格斯时常抽空到柏林大学旁听,并写了《谢林和启示》等文章,对该校哲学教授谢林的反动的神秘主义观点进行了批判。
1842年,恩格斯服役期满到英国曼彻斯特的父亲与人合办的工厂去任职,途经科伦,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会见马克思。在曼彻斯特的近两年中。除了经商,恩格斯着力考察英国的社会政治状况,还与流亡在英的正义者同盟建立了联系。他经常深入到工人当中了解研究他们的生活状况,还研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问题。1844年,他在马克思主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表明他已由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这年8月底,恩格斯回国途经巴黎第二次会见马克思,两人拟订了合作计划。他们合作写的第一部著作是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同时,恩格斯又于1845年3月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马克思迁居布鲁塞尔后不久,恩格斯也到了那里。他们一起到伦敦和曼彻斯特作了短期考察,返回布鲁塞尔后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翌年,他们共同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并对蒲鲁东主义、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斗争。
1847年,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德国革命爆发后,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回普鲁士参加斗争,他任《新莱茵报》的副总编。革命失败后,德国南部和西部各省又发生武装起义,恩格斯亲身参加了巴登—普法尔茨的起义。他负责筹集军粮和弹药,训练战士,并英勇地参加了四次战斗。
恩格斯后来到英国伦敦与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同盟”的各级组织。为了在经济上资助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工作,他于1850年重返曼彻斯特从事商业活动。在这之后20年间,他几乎每天同马克思通信,讨论理论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为了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恩格斯写了《德国农民战争》和《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两书。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恩格斯未参加领导工作,但他和马克思一起,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
1870年,恩格斯回伦敦与马克思一起领导第一国际。恩格斯从1877年起至1878年,发表一系列文章对杜林的反动观点进行全面批判,这些文章汇集成书,便是著名的《反杜林论》。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发表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承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1885和1889年,分别整理出版了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三卷。1884年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8年写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恩格斯指导它的活动,同其中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1891年又写了《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晚年,他给各国活动家写了大量书信,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原理。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因病逝世。

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至于为什么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这一理论,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
他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Marx,曾有麦客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格斯、马尔格时等译法。从1902到1923年,经过21年才统一翻译为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拓展资料: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卡尔·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断定,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拓展资料:

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Marx,曾有麦客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格斯、马尔格时等译法。从1902到1923年,经过21年才统一翻译为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另附: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于1835年考入波恩大学,学习希腊罗马神话和艺术史等。1836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小组,开始钻研黑格尔的哲学著作。184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当编辑,以精采的社会评论文章扩大了该报的影响。次年夏他同燕妮结婚后移居巴黎,开始与进步工人团体发生联系。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从此,这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事业共同进行斗争。两人合写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著作《神圣家族》,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1845年初,马克思被法国驱逐出境,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起为同盟起草了著名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第一国际,并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和灵魂。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是马克思忘我劳动和顽强探索整整25年的成果,书中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自己说过:《资本论》是工人阶级向资产者和土地所有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虽然事先不赞成这一行动,但当人民群众起来斗争时,他无条件地站在了公社战士一边,给予了他们热情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总结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论证了暴力革命的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国际工人协会陷于不能存在的境地,1876年协会正式解散。但它播下的种子却开花结果了,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反动政府的迫害、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理论工作的艰辛,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晚年,他虽受多种疾病折磨,但仍致力于帮助各国工人政党的成长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工作,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等著名著作。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书桌边与世长辞。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里,有一块万众瞩目的墓地,在这块墓地中静卧着的,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

  1.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

  2. 年轻时的马克思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千年第一思想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3.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Karl Marx
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除母语德文外,他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18853484900克思主义第一人,指的是?
沈新削答: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19世纪末一些上海广学会的出版物提到马克思,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也提到了马克思; 1903年马君武在《译书汇编》中写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在所附的《马克思所着》中也是《共产党宣言》。

18853484900克思主义是关于什么的科学
沈新削答: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发展而来,旨在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阶级斗争以及社会变革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拦脊岁济基础决定的,而经济基础则由生...

18853484900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沈新削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首创,并由后继者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建立在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之上,吸收并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并充分凝练自然科学和阶级斗争的先进经验,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

18853484900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
沈新削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 世纪30到40 年代,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

18853484900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沈新削答:马克思书籍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生使命就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他们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探索人民解放道路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具有人民性,必然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越是符合人民利益越具有真理性。因为它突破历代剥削阶级和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学说的狭隘眼界,能够毫无...

18853484900思克思是哪国人呢?
沈新削答:没有思克思这个人,只有马克思。马克思是德国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1844年9月,...

18853484900中国早期信仰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是什么?
沈新削答: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了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等。

18853484900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
沈新削答:“克思主义”,全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马克思主义为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

18853484900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体现的是谁的意志?
沈新削答: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认为,法律体现的是神的意志。马克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马克思主义时创立的无产阶级法律理论和学说。它是为适应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批判和继承了人类历史思想...

18853484900中国早期信仰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是什么?
沈新削答: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主要由三种类型的人物所组成: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2、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其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地...


(编辑:章版若)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