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品中正制是谁创立的?优劣有哪些?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5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该由曹魏吏部尚书陈群提出,魏文帝曹丕采纳并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一、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九品中正制度的优劣:

1、优势:

(1)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

(2)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2、劣势: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由于各政权具有少数民族统治的性质,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与两晋南朝相提并论。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阴之变后,此制亦流于形式。




19433602126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 九品中正制的利与弊是什么?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由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而设立。这一制度取代了秦汉时期的贵族制和察举制,为选拔官员提供了一套新的体系。在九品中正制下,各州郡推举出德才兼备的大中正和小中正,他们负责对人才进行品评,分为九等。这一制度相较于察举制,更加强调对人才的发掘和评价。然...

19433602126求“九品中正制”的名词解释. 它的建立及意义又是什么呢?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

19433602126“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来的?
席罡苏答:一、九品中正制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该制度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在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制定。二、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内容是先在各郡、各州设置中正,负责评议人物。州郡中正多由本地人、通常是中央陆返官员兼任,任中正者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

19433602126“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来的?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

19433602126曹丕为何创立九品中正制?这项制度有什么样的弊端
席罡苏答:不久,时任魏国公卿大臣的陈群就上呈上了一道影响魏晋三百多年的选官机制: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九品中正制”实质上就是汉代“察举制”的延续,只不过其在汉代“察举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优化完善,当然更主要的是,此套选官制度的创立一是维护了门阀政治的统治;二是维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性。故而在汉代...

19433602126九品官人制」是谁提出来的?
席罡苏答:又名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以魏晋之制为例﹐其主要内容为﹕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後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

19433602126九品中正制的利弊,影响及作用各是什么?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

19433602126为什么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成了阶级固化的代名词?九品中正制有哪些...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本来是出于“打压豪强”的初心,但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出身一流世家的陈群就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为“豪强”获得政治背书创造了条件。家庭状况:“家庭状况”指的是家庭背景;“第一”就是第一,也就是正品。其中一个正品基本都是虚的,几乎没得过奖,所以正品的二品才是实际最高品。既然中国...

19433602126魏晋时期陈群所创的九品中正制起到了一点的积极作用,为什么后来成为世家...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官员陈群创造的选官制度。在各个州郡设专门品评人物的“中正官”品评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出身,二是才能,三是品行。然后按照三项的综合成绩给人定出品级。品级一共有九等,很好记,就是上中下再分上中下。然后根据品级的高低授予相应的官职。九品中正制一...

19433602126九品中正制是谁创立的?
席罡苏答:九品中正制是唐代宰相魏征所创立的。唐朝初年,官员升迁主要通过举荐和考试,存在收买官员、弄虚作假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魏征于唐太宗时期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以正规程、度量衡、文物等方面的知识为考试内容,考核官员的资历和能力,从而提高官员选拔的公正性和能力。这一制度后来成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


(编辑:慎玲景)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