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的《自嘲》全文及解释。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鲁迅 《自嘲》 全文翻译

对题目《自嘲》的解释:一是说:“至于鲁迅所题‘自嘲’二字,只不过是一种曲笔,实际上,鲁迅先生是无需乎自嘲的。”既然无需自嘲,那末为什么要“自嘲”?说曲笔是不是说没有“自嘲”的意味?问题还不清楚。二是说:“本诗名为自嘲,实则是对敌人的讽嘲。”那末是嘲敌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没有自嘲,那何必题《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戏嘲。鲁迅戏嘲自己的什么呢?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即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诗戏嘲的对象,始终都是自己。”戏嘲自己就是戏嘲敌人吗?每句诗都是戏嘲自己,难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两句,也是戏嘲自己吗?

那末“自嘲”应该怎样解释呢?“自嘲”这样的题目是有它的来源的。《文选》里有一类叫“设论”,收了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这三篇题目里就有嘲和戏,第一篇《答客难》就是解嘲。这三篇都是解释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汉书·东方朔传》里说:“因著论设客难己,用位卑以自慰谕。”是东方朔假设一位客人来嘲自己,并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戏自己,还是自己在嘲戏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直到韩愈的《进学解》都一样,都是自己假设一个人来嘲自己,实际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来解答。所以《文选》上称东方朔等三篇为“设论”,说明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设的,即作者的自嘲。这类文章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实际上是自嘲自解,不过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鲁迅的《自嘲》就是从这种“解嘲”的文章中变化来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采取它实际上的自嘲自解,而称为“自嘲”。过去的“解嘲”,实际上分自嘲自解两部分,鲁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两部分。过去的“解嘲”,先假设客人向自己提出问题嘲戏自己,鲁迅的《自嘲》也先提出问题来嘲戏自己,如“运交华盖欲何求”,实际是提问句,交了华盖运还要求得什么呢?过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戏自己的话,象东方朔说的“唇腐齿落”,扬雄说的“官之拓落”,班固说的“纡体衡门”,韩愈说的“跋前止疐后,动辄得咎”,“头童齿豁,竞死何裨”。鲁迅也有类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头”,跟“纡体衡门”的怕碰头,和“跋前疐后,动辄得咎”相近;“破帽遮颜”写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齿落”、“头童齿豁”写自己形容的也属一类。这是写自嘲的部分。

过去的“解嘲”写到“解嘲”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东方朔说的“计同范蠡,忠合子胥”,扬雄说的“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自比风凰,班固说的“和氏之壁”,
“旷千载而流光也”。鲁迅也有解嘲的话,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义,已经由毛主席阐发无余,自然远远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并不象上面引的解释认为“自嘲”是曲笔,是“对敌人的讽嘲”。说自己交华盖运,未敢翻身,破帽遮颜,怎么是“曲笔”,怎么是嘲讽敌人呢?难道说交华盖运就不是交华盖运吗?说交华盖运又怎么嘲讽敌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当然,鲁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鲁迅只称“自嘲”,这是命题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鸣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对自己的不平不敢触及封建统治者,还有美化封建统治者的作用。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

其次是最后一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解释。一说“最后两句是讽刺当时那些只顾自己舒适自在,不过问政治的人”。二说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迁都洛阳,直到12月才迁回南京,作者写这诗时还没有迁回。三说“‘躲进小楼’再一次表达了鲁迅一贯主张的‘壕堑战’的思想。‘小楼’是掩体的工事,是前线的战壕。躲进小楼,乘机出击,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四说“‘成一统’意思是自成一统,与蒋家王朝针锋相对。‘小楼’虽小,但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前哨阵地,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写的“解嘲”,在后一部分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的是“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扬雄说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说的是“慎修所志,守尔天符”。都是讲自己安于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讽刺别人的。一说讽刺不过问政治的人,是不恰当的。要讽刺的主要是敌人,对不过问政治的人是教育问题,不是讽刺他们。鲁迅讲的“躲进小楼”同前人的“廓然独居”,安于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处,当然两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后者是战斗。

“躲进小楼”怎么战斗呢?是不是以小楼为壕堑作壕堑战呢?我们只知道当敌人攻进城市作街道战时,才躲在小楼里,以小楼为掩蔽袭击敌人。鲁迅反文化“围剿”而战,怎么以小楼作壕堑呢?反文化“围剿”而战,一定要利用报刊作为战斗阵地,向敌人进攻,离开了报刊这个战斗阵地,即使躲进小楼,又怎么去攻击敌人呢?鲁迅的壕堑战,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笔名.来迷惑敌人,是他写战斗的杂文时用各种巧妙的艺术手法来蒙蔽敌人的眼睛,是这样来掩蔽自已,进攻敌人,而不是“躲进小楼”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三说恐怕不符合实际。四说认为“躲进小楼”是坚守阵地,“成一统”是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但原句是说“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即躲在小楼里成为一统天下,并不是以小楼为据点,再同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才成为一统天下的。正因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才和“管他冬夏与春秋”相应,外界的政治气候不论怎样,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楼为据点与无产阶级整个革命斗争联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气候,怎么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说不免求之过深。

那末这两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经常在躲避,所以躲进小楼成为我的一统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气候有什么变化,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这两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来猛烈攻击敌人,刺中敌人要害的一击,这才显出“自嘲”是革命的战斗。这两句跟“横眉冷对”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游。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冬秋。

诗意:首先自叹命运不好,做事屡屡碰壁,生活也遇到困窘,不过鲁迅先生终究是位可尊敬的战士,在困难境遇下,坚持不肯屈服,对外界的口诛笔伐不屑理睬,仍然坚持自己的气节和主张。

体会:诗本身格律谨严,表意流畅,大家手笔,第三联词意精警,传颂不衰。从表达的意念上看,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敢于坚持理想的精神,也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自嘲》诗里的名句。长期以来权威性的解释是:“孺子”指人民,“千夫”指敌人。粉碎“四人帮”后,对此多有议论。前又见《随笔》去年第五期上王为政先生的《“千夫指”何以对“孺子牛”》一文,认为“鲁迅诗中的‘千夫指’就是‘千夫所指’,这在当时,当然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和一切恶势力。但‘敌人’却不是‘千夫’,而是被‘千夫所指’的人”。这当然也是一家之言。

不过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认为诗中的“千夫”,是指当年为数甚夥的和鲁迅对立的人,不能说都是敌人,但也不好说都不是敌人。鲁迅“横眉冷对”的主要就是这些人们的无理指责、指摘和指斥。而被“千夫所指”的人,我认为鲁迅原意恰是说他自己。

王文引用了鲁迅在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致李秉中信里的话:“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典出《汉书·王嘉伟》,王文已经说清楚了。“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又是怎么回事?查查《战国策·秦策二》,有这样一段记载:“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君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接二连三的有人来说曾参杀了人,连他老母亲也不得不相信而且害怕了。

鲁迅在这里为什么要连用这两个典故呢?为了不至于断章取义,且将原信有关的一大段引在下面,以供参阅。

我自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于谢绝人世,结舌无言。然以昔曾弄笔,志在革新,故根源未竭,仍为左翼作家联盟之一员。而上海文坛小丑,遂欲乘机陷之以自快慰。造作蜚语,力施中伤,由来久矣。哀其无聊,付之一笑。上月中旬,此间捕青年数十人,其中之一,是我之学生。(或云有一人自言姓鲁)飞短流长之徒,因盛传我已被捕。通讯社员发电全国,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住址,意在讽喻当局,加以搜捕。其实我之伏处牖下,一无所图,彼辈亦非不知。而沪上人心,往往幸灾乐祸,冀人之危,以为谈助。大谈陆王(黄)恋爱于前,继以马振华投水,又继以萧女士被强奸案,今则轮到我之被捕矣。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于我之害则甚大。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十日以来,几于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细按原文,鲁迅自云在上海“伏处牖下,一无所图”,却仍不断遭到文坛小丑、通讯社员、小报记者各色人等的造谣中伤,俟机陷害,以至“老母饮泣”,则“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就只能理解为鲁迅满怀悲愤心情的自况了。此一期间,鲁迅在致李小峰、韦素园、荆有麟等人信中,也屡有“众口铄金,危邦宜慎”、“我自到上海以来,无时不被攻击”、“久为一般无聊文人造谣之资料”之类的话,应可参照。

其实,还有鲁迅在《三闲集·序言》里说的一段话,至少同样值得注意,原话为:

……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巳集》里。但我到了上海,却遇见文豪们的围剿了,创造社,太阳社,“正人君子”们的新月社中人,都说我不好,连并不标榜文派的现在多升为作家或教授的先生们,那时的文字里,也得时常暗暗地奚落我几句,以表示他们的高明。我当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余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这时候,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寓所里的廖君,也终于忿忿的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和这样的人住在一处。”

他在这篇序言里甚至说到想把“对手的文字”“编成一本,谓之《围剿集》”。那么,遭到众多人士的“围剿”,岂不也就是处在“千夫所指”的地位么!因此当年鲁迅诗中和心中的“千夫”,我以为是除了“文坛小丑”、“通讯社员”、“小报记者”之流外,还应该包括了创造社、太阳社、新月社里的某些人的。这一大批人当时的情况和后来的发展变化,各有不同。但不管终于是敌是友是我,当年却都是曾站在鲁迅的对立面,不同程度地奚落、讽刺、嘲笑,以至谩骂、攻击,甚至力图陷害过鲁迅的。

现在,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的《自嘲》是怎样成诗的。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鲁迅日记有如下记载: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

显然此诗之作,和“达夫赏饭”有直接关系。古代文人有雅集,近世作家有餐叙,同行相聚,不少诗文往往就在谈笑风生的饭局上萌生,或即席唱和,或事后追记。鲁迅的《自嘲》一诗,亦复如此。关于这次饭局,鲁迅在一周之前即十月五日的日记中有记载:

上午同广平携海婴往崎医院诊,付泉八元四角。……晚达夫、映霞招饮于聚丰园,同席为柳亚子夫妇、达夫之兄嫂、林微音。

郁达夫请客,为什么会引起鲁迅作打油诗的兴趣,而且自称“闲人”呢?这就和饭局上的话题有关了。

这次饭局是郁达夫、王映霞夫妇作东,主宾应是鲁迅、许广平伉俪。柳亚子夫妇是陪客,郁达夫之兄嫂郁华(曼陀)和陈碧岑,算半主半宾。林微音是个文学青年,大概和郁达夫有点关系,借机跟着郁达夫去见见鲁迅。关于这次饭局,郁达夫、王映霞、柳亚子、陈碧岑事后都曾有过一些忆述。但席上到底谈了些什么,以至促成了鲁迅《自嘲》诗的写作,却都语焉不详。只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六日《新民报晚刊》上有一篇题为《“孺子牛”的初笔》的短文,提到了郁、鲁之间的一段对话。有关原文如下:

鲁迅到时,达夫向他开了样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

“嗯,”鲁迅微笑着应答,“我可以把昨天想到的两句联语回答你,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达夫继续这样打趣。

“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鲁迅说。(按:鲁迅所言偷得半联即由此得首句“运交华盖欲何求”。)到席散,达夫取出了一幅素色的绢要在席的各人题词留念。鲁迅所题的就是上面所说起的两句。

此文作者署名“魏殷”,或谓即林微音。如是,则所忆应有一定的可信性。鲁迅在前一年即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和四月十五日给李秉中的信中即分别有“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的慨叹和为海婴“加倍服劳,为孺子牛”表态,则“横眉”“俯首”一联,早已存在鲁迅心中,也是很可能的。而且,“偷得半联”似乎也以解为当场偷来较好。如是化用清人洪亮吉《江北诗语》所引某秀才的“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一联,好像就不必在这里声明了。不过魏文只是孤证,也不大好办。

不过我却认为“横眉”“俯首”一联,肯定和这次饭局上的两个主要话题有关。

首先,一个重要话题应该是关于海婴。老朋友们偶一餐叙,见面寒暄,彼此问及各家子女情况,是最正常的事。郁达夫这次请客,许广平去了没有呢?王映霞有一篇回忆文章说是去了,她是当事人,所说应可信。但我认为许广平未去。理由有二:一是鲁迅外出活动,凡有许广平在,日记必记,此次则无;二是这天的日记记了上午和许广平一起带海婴去医院看病的事。那么许广平母子没有出席郁达夫的晚宴,应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鲁迅爱子海婴的病情和近况自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

鲁迅和创造社的关系,尽人皆知是不大和谐的。他在《伪自由书·前记》里说过:“我一向很回避创造社里的人物。这也并不止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那一副‘创造’脸。……神气十足,好像连出汗打嚏,也全是‘创造’似的。”但独有创造社元老之一的郁达夫,在鲁迅眼中是例外。“我和达夫先生见面得最早,脸上也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所以相遇之际,就随便谈谈;……”

鲁迅这里说得轻巧,其实从二十年代末以来,他和郁达夫的私交是很厚的。当年郁达夫退出创造社,不参与对鲁迅的”围剿”,却和鲁迅合力编刊《奔流》杂志,是当时文坛的大事。进入三十年代,两家经常互通信息,互相走访,共同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鲁迅日记中更多记载。海婴生于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此后日记屡记“达夫来”或与王映霞同来。因此在郁达夫后来回忆鲁迅的文章中,曾生动地描述了他亲眼看到的海婴的顽皮和鲁迅对海婴的挚爱。

据此,我大胆猜想,海婴肯定是这次饭局上的最初话题。那么由此引出“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语,或早成腹稿,或灵机一动,就都应该是很自然的了。顺例说一句,把“孺子”解为“人民”,单从政治上评价鲁迅当然可以,却是并不符合鲁迅作此诗时的原意的。

其次,我认为在这次饭局上的另一更重要话题应是《三闲集》的出版。《三闲集》收鲁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所作杂文,于一九三二年九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据鲁迅日记,这年九月十四日“下午得小峰信并版税百五十元,《三闲集》二十本”。此后即续将该书分赠许寿裳、台静农、李霁野、增田涉等友人。十月二日,亦即郁达夫请客的前三天,鲁迅日记记:“上午达夫来,赠以《铁流》、《毁灭》、《三闲集》各一本。”

设想郁达夫得此书后,一定先看了书前的“序言”,接着翻阅了鲁迅为反击创造社的嘲笑、攻击而作的《“醉眼”中的朦胧》、《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等篇,那么在三天后的饭局上,郁、鲁谈到新出版的《三闲集》,大家又会忆及一九二八、二九年间鲁迅受到的包括创造社在内的“围剿”,再加上近年发生的一些令鲁迅不快的事情,则鲁迅自嘲为被“千夫所指”的人,并从而萌生了“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诗句,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还应该注意的是,鲁迅此诗题为《自嘲》。“自嘲”者,自己嘲弄自己也。如把“千夫”解为“凶恶的敌人”,或把“千夫所指”的人解为“国民党反动派和一切恶势力”,而把”孺子”解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则“横眉”一联的“自嘲”意味就一点也没有了。自己成了“千夫所指”的人,“横眉冷对”的“千夫”里面,竟包括了倡导革命文学的创造社诸君子,而自己“俯首甘为”的却是儿子海婴的牛,这才像是“自嘲”。

在和创造社诸君子的私人关系上,鲁迅对成仿吾也许是最有意见的。一九二九年创造、太阳两社围攻鲁迅,成仿吾最力,曾嘲笑“我们的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这几句话给鲁迅留下的印象大概很深。直到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四日鲁迅作《〈小说旧闻抄〉再版序言》,其中写道:

“迨《中国小说史略》印成,复应小友之请,取关于所谓俗文小说之旧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稍加次第,付之排印,特以见闻虽隘,究非转贩,学子得此,或足省其复重寻检之劳焉而已。而海上妄子,遂腾簧舌,以此为有闲之证,亦即为有钱之证也,则身单腰曼舞,喷沫狂谈者尚矣。”

说的还是这件事。《〈三闲集〉,序言》里说得更清楚:

“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抄》。以省青年的检察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却是至今还不能完全忘却的。我以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归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这样一来,不但“达夫请饭”有了着落,“闲人打油”也有了着落。“闲人”之“闲”即《三闲集》之“闲”,亦即“闲暇”、“有闲”之“闲”也。则鲁迅以“闲人”自谓,肯定也是“尚以射仿吾也”的吧。饭局三个月后,一九三三年一月十日鲁迅寄郁达夫自写诗二幅,其一为《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又九天后一月十九日,鲁迅收到郁达夫自写诗二幅,其为:“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二诗一和海婴有关,一和《三闲集》有关,也许都可看作饭局话题的余波荡——网上查的,仅供参考。

《自嘲》原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6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白话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二、名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紫晨:《自嘲》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七言律,成为胜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名篇中的名句。整个诗篇诙谐见于形,严肃寓于中,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嘲



《自嘲》原文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白话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二、名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紫晨:《自嘲》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对仗工整的七言律,成为胜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名篇中的名句。整个诗篇诙谐见于形,严肃寓于中,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小鱼儿知识库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运交华盖欲何求1,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2,漏船载酒泛中流3。

横眉冷对千夫指4,俯首甘为孺子牛5。

躲进小楼成一统6,管他冬夏与春秋7。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破帽:原作“旧帽”。

漏船载酒:用《晋书·毕卓传》中的典故:“得酒满数百斛(hú)……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漏船:原作破船”。“中流:河中。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白话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个么。。全诗的翻译:
交了倒霉运,还能有什么顺心的希求;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却还是碰了头。
上街时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横祸;
好像坐在装酒的漏船上,在江心打转,时有没顶之险——逃不脱的晦气啊!
面对众人的指斥,詈骂,诅咒,我偏偏横眉冷对,我行我素;
面对孩子,我却宁愿像头老牛,任他牵着跑,我都心甘情愿。
不过躲进小楼,就成了自己的一统天下,爱写什么,谁管得了,
外面的世态炎凉且由它去,雨雪风霜也由它去,全与我不相干!


15282455552“自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
昌轻忠答:鲁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诗篇,是敢于刺向国民党反动派,是表明了他对敌人的藐视,表明了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来比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正说明鲁迅在创作上的发展,正象鲁迅的《我的失恋》有所继承而又有发展那样。指出这点,有利于我们对《自嘲》这个题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于诗的实际。2. ...

15282455552自嘲的内容是什麽?
昌轻忠答:嘲笑是人的本能,就是一种保护色。瞎了一只眼的人看到双目失明的人会感到健康,下岗的人看到要饭的会感到富有,麻木无知的大学生看到马家爵会感到自己还没有变态,逃跑50步的会觉得比逃跑100步的勇敢。说白了,这个和强壮的雏鹰要把弱小的弟弟啄死是一个道理,是低劣的动物本性。动物不会自嘲,它们...

15282455552鲁迅作品中的好句好段摘抄
昌轻忠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其实地上根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欣慰的纪念》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

15282455552从《自嘲》可以看出鲁迅什么精神
昌轻忠答: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 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 己。”(《坟·写在坟的后面》)《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 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15282455552自嘲的含义
昌轻忠答:④在新的环境中用自嘲术化解距离及敌意。 贝利在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运输部门负责文书工作。当这个公司被另一个大公司合并以后,贝利就在人事变动的波流中沉浮不定。新来的同事似乎对他不大友善,直到有一天贝利运用了自嘲。“他们可不敢把我革职。”他解释说,“什么事我都远远落在人后。” 贝利以取笑自己,使他的...

15282455552为什么要自嘲???
昌轻忠答:如果妙用自嘲法,消除对方的偏见,就能为双方的正常交往打开通道。尤其是在别人对你攻击之前,你若能先发制人,自揭伤疤,主动用不乏幽默的自嘲把可能被人嘲笑的地方讲出来,这既解除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又让对方觉得你的坦诚和可爱,从而缩小了双方的交际距离。(2)借题发挥 还在担任《正大综艺》节目主持...

15282455552过九江风迅不克上匡庐自嘲全文内容是什么
昌轻忠答:作者:王世贞诗名:过九江风迅不克上匡庐自嘲朝代:明全文:月满清尊霞满裾,何人不信上匡庐。东风一夜吹帆去,估客江陵也不如。

15282455552鲁迅是哪里人?
昌轻忠答: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

15282455552怎么写【鲁迅给我留下的印象】作文啊 快快快
昌轻忠答:不认真,他就不会在同周作人反目后,心情郁闷,气得肺病复发;不认真,他就不会在同章士钊那场旷日持久的诉讼中,又气得肺病复发,竟连绵数月;不认真,他也不会在向内山完造解释《自嘲》时,竟伤心得流下了眼泪;不认真,他更不会在逝世前数月给曹靖华的一封信中还说:“我真想做一篇文章,至少五六万字,把历来所受...

15282455552励志诗句
昌轻忠答: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译文】: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含义】: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编辑:杜世单)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