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描述炎症的发生,发展的详细过程,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2
描述炎症的发生,发展的详细过程

月经不调白带多,痛经,尿急尿频,下面瘙痒难受,这都是有妇科炎症问题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虽然致炎因子种类繁多,但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1.物理性因子高热、低温、放射线及紫外线等。
2.化学性因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学物质。外源性化学物质有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及松节油、芥子气等。内源性化学毒物如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及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
3.机械性因子 如切割、撞击、挤压等。
4.生物性因子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为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它们通过在体内繁殖,产生、释放毒素直接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而且还可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5.免疫反应各型变态反应均能造成组织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炎症:Ⅰ型变态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Ⅱ型变态反应如抗基底膜性肾小球肾炎;Ⅲ型变态反在如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和Ⅳ型变态反应如结核、伤寒等等;此外还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是否引起炎症,以及炎症反应的强弱不仅与损伤因子的性质和损伤的强度有关,并且还与机体对损伤因子的敏感性有关,如幼儿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患肺炎,病情也较严重;接种过预防疫苗的儿童,对该病原体常表现不感受性等。因此,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损伤因子和机体反应性两方面的综合作用。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变质
  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alteration)。变质是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过程,是局部细胞和组织代谢、理化性质改变的形态所见。变质既可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见于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发生的变质常表现为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及液化性坏死等。间质发生的变质常表现为黏液样变性,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及纤维样坏死等。
  变质是由致炎因子直接作用,或由炎症过程中发生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免疫机制介导,以及炎症反应产物简介作用的结果。变质的轻重取决于致炎因子的性质、强度和机体的反应性两个方面。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后释放的水解酶使受损组织和细胞溶解、液化,并进一步引起周围组织、细胞发生变质,出现器官的功能障碍。
  渗出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称为渗出(exudation)。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exudate)。炎症时渗出物内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多的细胞成分以及他们的崩解产物,这些渗出的成分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对消除并病原因子和有害物质起着积极作用。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病变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此过程中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流血动力学改变(炎性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炎性浸润)。(一)流血动力学改变
  即流血量和血管口径的改变,变化一般按照下列顺序发生: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炎症充血)→血流速度减慢(白细胞游离出血管,红细胞漏出形成静脉充血)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是导致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质渗出的主要原因。这种液体的渗出主要与血管内膜的完整性遭受破坏有关。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因素有: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骨架重构、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吞饮及穿胞作用(transcytosis)增强、新生买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三)液体渗出
  炎症时由于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至血管内富含蛋白质的液体通过血管壁达到血管外,这个过程称为液体渗出。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为渗出液,渗出液积存与组织间质内称为炎性水肿;若积存与体腔择称为炎性积液。
  (四)细胞渗出
  炎症过程中不仅有液体渗出液有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细胞渗出。炎症时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炎细胞在趋化物质的作用下进入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形态特征。
  增生
  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此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的再生和增殖称为增生(proliferation)。增生的细胞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实质细胞的增生如慢性肝炎中的肝细胞增生,鼻息肉时鼻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的增生。间质细胞的增生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反应一般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比较显著,而慢性炎症或炎症的后期,则增生性病变较突出。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伤寒初期就有明显的细胞增生。
  炎症增生是一种重要的防御反应,具有限制炎症的扩散和弥漫,使受损组织得以再生修复的作用。例如在炎症初期,增生的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和清除组织崩解产物的作用;在炎症后期,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肉芽组织,有助于炎症局限化和最后形成瘢痕组织而修复。但过度的组织增生又对机体不利,例如肉芽租住过度增生,使原有的实质细胞遭受损害而影响器官功能,如病毒性肝炎的肝硬化,心肌炎后的心肌硬化等。


17028654925炎症详细资料大全
孙娄先答:炎症病灶内渗出物造成组织肿胀,张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故疏松组织发炎时疼痛相对较轻,而牙髓和骨膜的炎症往往引起剧痛;此外,发炎的器官肿大,使富含感觉神经末梢的被膜张力增加,神经末梢受牵拉而引起疼痛。 5.功能障碍:如炎症灶内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代谢功能异常,炎性渗出物造成的机械性阻塞、压迫等,都可能...

17028654925描述纤维素性肺炎病变发展过程4个分期及最常见的结局
孙娄先答:当肺炎链球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使免疫复合物在局部沉积,并激活经典补体途径,造成变态反应的发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同时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活性介质如C3a、C4a、C5a等具有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此时可见肺内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渗出物中还含有少量红...

17028654925局部炎症有哪些临床表现,并试述其发生机理
孙娄先答: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红、肿、热、痛、周围的功能障碍。红主要是由于毛细血管充血所引起;肿主要是由局部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引起;热是炎症的局部温度高于正常的组织,是由于血流较多所引起;痛主要是由于肿大引起压迫皮神经所引起;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肿胀、肿痛影响周围组织的活动,活动时候疼痛加剧。

17028654925大叶性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孙娄先答: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病程大约一周,体温骤降,症状消失。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疾病常见诱因有受凉、劳累或淋雨等。属于中医“风温”、“...

17028654925双叶肺炎的疾病描述
孙娄先答:早期或轻型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炎症从支气管、细支气管开始,沿肺间质发展,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小叶间隔以及肺泡壁等肺间质充血、水肿,有一些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病变较重者,肺泡也可受累,出现由浆液、少量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17028654925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孙娄先答:坏死的产物、胰腺消化酶和胰腺炎症又可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管途径,输送到全身,引起多脏器损害及多种并发症。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胰腺组织的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炎性介质,如氧自由基、前 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三烯等起着重要介导作用,这些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栓素(TXA2 )、一...

17028654925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疾病描述
孙娄先答:长期屈曲,发生关节屈曲挛缩,关节稍动即有疼痛,有保护性肌肉痉挛。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为中毒的表现,患者突有寒战高热,全身症状严重,小儿患者则因高热可引起抽搐。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有波动,这在表浅关节如膝关节更为明显,有髌骨漂浮征。病人常将膝关节置于半弯曲位,使关节...

17028654925心肌炎方面的知识
孙娄先答:心肌炎系指由于病毒、细菌及毒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性改变,具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变性坏死、疤痕愈合形成的发展过程。心肌炎可以是局灶性的,表现为局部心肌的炎症,也可以是弥漫性的,即表现为弥漫性心肌炎症。临床上以局灶性心肌炎性改变为多见,病变主要位于心脏的肌层。在各种导致心肌炎的因素中,以病毒所...

17028654925试述炎症的基本病理改变。
孙娄先答: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这是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及炎症过程中发生局部血循环障碍和反应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2)渗出: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病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和浆膜。(3)增生:...

17028654925简答题:根据渗出物成分不同,急性炎症可分为哪些类型及各自特点_百度知 ...
孙娄先答:形成出血性炎症。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或鼠疫等。上述各种类型的炎症可单独发生,在有些炎症过程中两种不同类型可以并存,如浆液纤维素性炎或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等。此外,在炎症发展过程中,一种类型炎症可转变为另一种类型,如从浆液性炎开始,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纤维素性或化脓性炎。


(编辑:糜姣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