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缺陷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16
在研究原子结构时,对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他进行了思索:如果这个模型的假设是正确的,

填“折线”。他的假设如果成立,阿尔法粒子大多会发生偏转或折回。因为原子被想象成一个完全充满的面包,上面嵌着电子,而实验的结果是很少的阿尔法粒子发生偏转和折回,说明正电荷是相对集中在一起的

汤姆生根据实验发现了电子,而且原子呈电中性,说明原子的构成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质子,依此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故选C.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的缺陷。


α粒子散射实验(a-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又称金箔实验、Geiger-Marsden实验或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引。是1909年 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在欧内斯特·卢瑟福指导下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的一个著名物理实验。

实验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生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150°的散射,称大角散射,更无法用汤姆森模型说明。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又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正电荷联系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原子核,电子绕着核在核外运动,由此导出α粒子散射公式,说明了α粒子的大角散射。卢瑟福的散射公式后来被盖革和马斯登改进了的实验系统地验证。根据大角散射的数据可得出原子核的半径上限为10-14米,此实验开创了原子结构研究的先河。这个实验推翻了J.J.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联系在一起均匀连续分布于原子范围,电子镶嵌在其中,可以在其平衡位置作微小振动,为建立现代原子核理论打下了基础。



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卢瑟夫用阿尔法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17748563228什么实验发现了“葡萄干蛋糕”与原子的实际结构有矛盾?
扶背裘答:这个实验的事实表明,“葡萄干蛋糕”与原子的实际结构有矛盾。首先,大角度偏转不能解释成若干次小角度偏转的积累——这种可能性比1/8000小得多。其次,大角度偏转不可能是α粒子受到实心原子球内的电子撞击的结果;因为α粒子的质量约为电子的7300倍——一个质量大的粒子撞击质量小的粒子,怎么会是质量...

17748563228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是怎么样的?
扶背裘答: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认为 ①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8];②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会离开原子,产生阴极射线。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

17748563228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实验基础是什么?
扶背裘答:在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做阿尔法粒子散射实验(Alpha particle scattering experiment)之前, 科学家们普遍接受的原子模型是J.J.汤姆逊(J.J.Thomson)提出的葡萄干布丁模型(plum-pudding model)。通过汤姆逊和罗伯特·密里根(Robert Millikan)的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和油滴实验(oil-drop ex...

17748563228请问原子的结构确认发展史
扶背裘答:1897年,J.J.汤姆逊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打破了古希腊人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揭示了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汤姆逊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将原子视为带正电的球体,电子则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球体上,这就是著名的“葡萄干布丁”模型。然而,1910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

17748563228汤姆逊的原子“西瓜模型”或者说“葡萄干面包模型”是怎么回事?_百度...
扶背裘答:葡萄干蛋糕模型”。它不仅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而且根据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

17748563228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澄清了对原子结构的什么认识
扶背裘答: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推翻了汤姆孙提出来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注: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原子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同时,原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7748563228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那么有绝对实心的物质吗?
扶背裘答:1904年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实心原子模型,提出了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认为电子是平均分配在原子核上的,就像葡萄干布满蛋糕一样,不过汤姆生也认为原子是不存在空隙的实心物质。 为了验证葡萄干蛋糕模型的正确性,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在1909年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射线去射击厚度仅几个原子的金箔,令人...

17748563228经典原子模型(从汤姆逊到玻尔)
扶背裘答:原子结构的探索之旅:从汤姆逊到玻尔与卢瑟福的里程碑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对原子内部世界的探索逐步深入。1897年,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意外发现了带负电的微小粒子——电子,他将其比喻为“葡萄干布丁”模型,尽管这个模型缺乏坚实的实验依据,但这一发现开启了原子内部结构的新篇章。...

17748563228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结构什么的模型
扶背裘答:葡萄干蛋糕模型”。它不仅能解释原子为什么是电中性的,电子在原子里是怎样分布的,而且还能解释阴极射线现象和金属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出电子的现象。而且根据这个模型还能估算出原子的大小约10-8厘米,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正由于汤姆逊模型能解释当时很多的实验事实,所以很容易被许多物理学家所接受。

17748563228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扶背裘答:那么,这个结构是怎么样的呢?汤姆逊那时完全缺乏实验证据,他于是展开自己的想象,勾勒出这样的图景:原子呈球状,带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一粒粒地“镶嵌”在这个圆球上。这样的一幅画面,也就是史称的“葡萄干布丁”模型,电子就像布丁上的葡萄干一样。 但是,1910年,卢瑟福和学生们在他的实验室里进行了一次名留...


(编辑:邢琬戴)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