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谁知道初中八、九年级物理重要知识点的?谢谢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5-28
八~九年级的物理知识点

力学和电学

主要是电学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C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第七章 《电功率》复习提纲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 “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⑵电阻箱。
三、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五、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第八章 《电与磁》复习提纲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Ι、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测体积——量筒(量杯)
5、测固体的密度

第十一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
A、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四、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
名称 结构
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 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 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第十三章《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201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导航
http://blog.sina.com.cn/hnhyedu8
一、仪器使用篇
1.温度计
温度计是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其使用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点内容:
(1)观察: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放置: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图1
(3)读数: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同时,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记录的结果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数值+单位。
典例1 (2010年泰州市)请写出图1中温度计的正确读数为

解析:本题容易错解为“-17℃”,注意:无论温度是低于0℃,
还是高于0℃,温度计的读数都应该从零刻度线读起,然后再观察液面在零刻度线下方还是上方;所以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
2.电流表
(1)使用规则:
1较零:接入电路前,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进行较正;
2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绝不允许把电流表不经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
3流向: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4取值:要取合适的量程,使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测量范围,同时又能测得较精确的结果;
(2)读数方法: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根据指针位置,正视读数;
(3)记录结果:数值+单位,要注意所使用的电流表的单位,数值的小数位数要与所取量程的分度值相对应。
典例2 如图2所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其中电路正确的是 ( )
解析:注意两点,一是电流表串联在灯L1所在电路,二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流流向一致,正确选项为C
二、物理作图篇
1.光的反射
作图前提是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典例3 (2007年山东省课改试验区)如图3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完成光路图。
解析:题设中给定入射光线,要作反射光线
首先从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再根据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第一次的反射光线;注意,
由于是相互垂直的双镜面,光线要再次反射,以第一次的反射光线作为第二次的入射光线,作法
同上,答案如图4所示。
2.光的折射
对于光的折射作图,要依据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两角关系:1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入射角=0°
典例4 图5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解析:如图6所示,知道入射光线,先画出法线,由于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考查热点,具体方法如下:
(1)凸透镜: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焦点;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凹透镜: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反向延长线交于位于透镜入射光线一侧的虚焦点;3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典例5 如图7所示,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光路图。
解析:如图8所示
4.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对于不少同学来说,电路实物图的连接是个难点,连接实物图要注意一下几个环节:
(1)分析电路图的连接方式;
1如果是串联电路,则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照电路图的顺序顺次连接各电路原件;
2如果是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先连接一条支路,然后再连接另一条支路;
(2)注意电流表应该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
典例6 按照图9所示的电路图,
将图10中各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导线
不许交叉)
解析:如图11所示
三、图形分析篇
1.物态变化分析
(1)判断“熔化或凝固”?
1熔化,曲线整体随时间呈上升趋势;2凝固,曲线整体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2)判断“固体的种类”?
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图像上有一段平缓的位置;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图像一直保持倾斜状态。
(3)液体沸腾的状态图:当达到沸点时,温度保持不变
典例7 (河南省)图12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
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解析:该图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在4到10分钟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熔化的图像,BC段这6分钟时间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其熔点为210℃,AB段处于固态,CD段处于液态。正确选项为D
2.光现象分析
对给予的题图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光学知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典例8 )图13是小悦同学的一幅写生画,在
仔细观察后,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其中的两个物理现象:
(1) ;
(2) 。
(符合题意均可)
解析:树木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声音的产生
考题常会在图形中描述:在声源上(或周围)放置物体,发出声音时,物体振动起来;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简单的电现象
在图形信息类试题中,电流表的读数、
连接方式以及电路故障分析是常考题型之一。
读数时要注意所选的量程;连接时要看电流
是否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
线柱流出。
典例9 说明下列图中
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或解释其中现象
(1)图14中的图文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 ;
(2)图15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
解析:(1)扬声器发声,带动小纸片在跳动,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电流表指针反偏,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四、探究实验篇
本学期探究实验题的重点在:探究物态变化规律;探究光现象(包括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等);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此外,还涉及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对上述探究实验的具体要求为:了解实验方案的一般结构,能够提出合适的问题和猜想,能够写出具有可操作价值的步骤、能够根据探究课题和步骤设计表格、能够对探究的方案作出评价或者改进,能够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探究物态变化规律
在探究物态变化实验中,涉及记载数据的表格、坐标图,针对表格或坐标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将结果用语言、公式、图像等描述出来。
典例10 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气”)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3至4.5分钟,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的凝固过程,所以:
(1)在第三分钟之前,该物质处于液态;
(2)因为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3) 凝固时温度为48℃,所以其凝固点为48℃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等;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典例11. 图16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要便于透过玻璃板看到虚像的位置,所
以用透明的玻璃作为平面镜;
(2)玻璃越厚,对实验结果的误差越大,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玻璃厚,在它的两个表面所成的两个虚像位置偏差
大,看出有两个像;二是难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
离,不好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所以应该选择2mm厚的
玻璃板进行实验;
(3)平面镜后面的蜡烛与像不能重合,甚至可能找不到像;
(4)不合理 因为仅从一、两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不能代表普遍规律,应该多测几组数据进行比较。
3.凸透镜成像规律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规律: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之外,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口诀表述为:物近像远大,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在异侧,虚像在同侧。
典例12.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
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
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17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填“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解析:(1)这是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透镜的焦点所在,所以其焦距为10cm;
(2)要使像呈在光屏中间,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
(3)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也是使物体呈倒立放大的实像。
4.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1)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典例13某同学进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探究,连接电路如图18(甲)所示,此时,A1的示数为1.2A,A2的示数如图2(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通过L1的电流为0.7A B.通过L1的电流为1.2A
C.通过L2的电流为1.2A D. 通过L2的电流为2.5A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掌握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I=I1+I2;其次要分析清楚电路的连接方式——L1和L2并联,以及各电流表所测电路范围——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L2所在支路的电流;再次要能正确读取电流表的示数为0.5A,这里要注意电流表A2所选择的量程为0~0.6A;由此可知:通过L1的电流为0.7A,通过L2的电流为0.5A,所以正确选项为A。

五、实际应用篇
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练习、考题中,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类型将一直占用较大的比例,并呈上升趋势。
1.电路的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的两种最基本的连接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区别:
不同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元件连接特点 逐个顺次连接 并列连接
电流特点 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电流路径
用电器工作特点 不能独立工作 能独立工作
开关作用 控制所有用电器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典例14(2010年成都市)节日用的小彩灯,在一个灯泡坏了以后,其他的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则这些小彩灯 ( )
A.一定是串联 B.一定是并联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无法判定
解析:该电路中的小彩灯不能独立工作,所以是串联的,A选项正确
2.噪声与环保问题
噪声污染是当今世界五大污染之一,它对人体的伤害不容忽视,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1)控制噪声声源;(2)阻隔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典例15 (2006年锦州市)在一些城市的繁华街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装置(如图19所示),请问它是什么装置?下面表格中列出了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结合表中内容,在图19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声音的分贝数 30-40dB 超过50dB 70dB以上 90dB以上
人的感觉 理想的安静环境 影响睡眠和休息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引力,并引起多种疾病
解析:图19中的装置是噪声显示牌或噪声检测、监测或显示装置
(仪器或设备);从图中可以看出噪声已达到90dB,影响人们正常的学
习和生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影响听力,并引起多种疾病。
具体措施:机动车严禁在市区高声鸣笛;在道路两旁植树;安装
隔声板;临近路旁生活的居民在车辆高峰暑期应关闭门窗;戴上防噪声
的耳塞等。
3.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知识可用三态图来概况:
典例16 (2007年河北省)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
简答: 。
解析:(1)自然界中的水,物态变化形式丰富,包含六种形式,即: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干冰降雨”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哪些?答:升华、凝华、液化、熔化(其他合理的问题也可以)
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生产中,有很多设备应用到透镜知识,比如: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利用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还有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已经显微镜、望远镜等等。
典例15 (2006年福州市)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
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如图20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 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使像变得清晰。
(2)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A.0~10cm B.10cm~25cm C.10cm一极远处 D.0~25cm
(3)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解析: (1)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2)c;(3)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

八年级上册:声光热
八年级下册:电和磁
九年级:力
声主要是是声的传播的一些知识,比如关于声的要素、声速计算等;光主要是光的反射、折射、成像等的一些作图题;热主要是关于比热容的一些计算;电主要是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以及一些实验及做图等;力主要是基本的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图、简单计算、力和运动的简单关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 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有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杆杆、滑轮、及功功率的求解、
光学的实验,平面镜实验、凸透镜实验
电学的电路的简化,及电路中那部分损坏造成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及额定电压功率在解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热学部分的热量的求解


17194366977初中物理学哪些知识?
麻适狱答:初一: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初二:欧姆定律(电压),电功率(电能,电和热),电与磁(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电动机,电磁继电器),信息的传递(电话,电磁波)。初三:物质(质量和密度...

17194366977初二物理重点
麻适狱答: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4.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5.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规律及特点 7.光的折射现象 8.凸透镜成像规律 9.理解质量的概念。10.知道测量质量的方法、正确使用天平。11.理解密度的概念——物质的一种...

17194366977求物理八上八下册和九年级所有公式和基础知识概括!!谢了
麻适狱答:(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6-04-22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公式 111 2015-01-17 求八九年级的全部物理公式 60 ...

17194366977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基础知识要点有哪些?
麻适狱答: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

17194366977初中的物理知识点
麻适狱答:初中物理知识点集锦 我们所学习的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作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因为地球本身在自转,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

17194366977中考物理知识整理以及重要的知识点
麻适狱答: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第七章 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第八章 运动与力1.牛顿第一定律...

17194366977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麻适狱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69.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九年级物理 的知识点,希...

17194366977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麻适狱答: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1、要预习。学习物理之前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预习以下,有配套训练的可以做一下 课前预习 的习题。这样能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新课帮助是很大的。2、要记笔记。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3、...

17194366977初中必记物理中考要点
麻适狱答:初中物理知识: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

17194366977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麻适狱答:物理是一门非常需要练习 总结 的一门功课,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物理很难学,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物理相关内容推荐↓↓↓ 物理磁场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十个公式 物理学上10大科学定律及理论 ...


(编辑:戴咽肩)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