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义名分是什么意思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9
问题一:其间毫无大义名分可言 什么意思? 知道大义名分的意思,剩下的就好解了。
大义名分一般是最高统治者,比如对孔子尊王儒家来说,周天子的命令、鲁国国君对大臣的命令,就是大义名分。周天子要求某国讨伐别人,某国就得到了讨伐别人的大义名分。《信长之野望》里朝廷让某个大名讨伐另外一个大名,得到的讨伐令也可以算大义名分。南宋、南明、蒋记在对抗外敌时,也可以认为大义名分,比如朝鲜痛惜于明朝中国亡国,对她们来说,反清复明也是大义名分。

问题二:大义名分什么意思?有些动漫的主角说我们没什么大义名分啦!什么意思? 日语中的一个成语。
就是正当的理由的意思。
アニメに日本语を教わっている、大义名分が立つね。
通过动画片来学日语,正当的理由成立了呢。

问题三:名份的意思 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称为『名』;相应的责任、义务称为『分』。在名分的教义下,进行人伦价值的判断,人伦价值称为『大义』。自古以来,「华夷内外」?「是非善恶」都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儒家思想认为,只要人人遵守这个价值观,不需要君王、政党专制、网络警察、舆论控制、就能够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反之违反大义名分的话,即使花费巨大社会成本也不可能维持统治。
名位与身分。
《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宿夕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宋 岳珂 《H史・御名不联字》:“其实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只因这三位主母,都是不曾正过名分的,大的说是大,小的又说是大,若还只封一位,就有无限的争端。” 沈从文 《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
犹名义。
《商君书・定分》:“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名分来承受;义务来了,他又以道的资格说,本来我是什么也不管的。”

问题四:谁介绍一下朱熹的大义名分论? 请参考以下资料
哲学思想 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
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揣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问题五:名分是什么意思 名分 [míng fèn]
[释义] 1.名位与身分。 2.犹名义。

问题六:企业一定要"树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事业目的"吗 企业一定要树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事业目的
因为这样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否则只能获取短期利益

问题七:日本幕末时期保幕府各番的“大义名分”为何? “大义名分”在日本历史进程中是很重要的,任何行为只要掌握了“大义”的旗帜,就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但是这个“大义”并不是绝对的,而只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南北朝时期,南朝北朝分立,按理说大义在南朝一边,但是北朝另立光明天皇,也号称“大义”,但实质上仍然是谋反而已。所以大义只是一个政治口号,并无绝对,敌对双方要找到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的说辞,总是不难找到的。
幕末时期,派系林立,倒幕派主张“尊王攘夷”、而幕府则采取“公武合体”来对应。利用加强幕府和皇室之间的联系(比如联姻)等手段想以此来证明自己与朝廷是一体,治理天下是正当的。这是双方的大义之所在。
后来萨长等强藩接到明治天皇密诏准备发起武装倒幕,幕府将军则以主动交出政权来避免和拥有大义名分的倒幕派正面冲突,这就是“大政奉还”,所以大政奉还并不是倒幕派的大义,只是德川庆喜的一次缓兵之计而已。但是倒幕派并未因此而松懈,仍然派兵包围了皇宫,拥簇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复古”,幕府将军逃出京都退往大阪。之后幕府不甘心就此失败,从大阪纠集兵力向京都进军,打出的旗号是“解救天皇,铲除奸臣”,结果在伏见、鸟羽之战中被明治军击败,庆喜逃往江户, *** 军乘胜追击包围江户城,最后德川庆喜投降,德川幕府垮台。
所以,在倒幕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倒幕派的大义是“尊王攘夷”,幕府的大义是“公武合体”,在倒幕战争中,倒幕派的大义是明治天皇的密诏,而幕府的大义则是所谓“解救天皇,铲除奸臣”。“大政奉还”并不属于双方的大义旗号。

问题八:皇和王 有什么区别 皇是集团总裁,王是分公司总经理。
全国能有很多王,但是只能有一个皇。

问题九:新人想问一下,为什么炮姐和黑子都呢么怕舍监 大义名分

问题十:蜀汉为什么必亡 【蜀汉面临的局势:打是找死,不打等死】
第一,从国家实力来看,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环,甚至可以说,蜀汉和魏吴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国家。对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开始就坦承:“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从三国后期来看,在天下十四州中,魏国一家就有十州,吴国有扬州、荆州和交州三州(荆扬两州与魏国共有),而蜀汉只有益州一州。在那个时代,人口可能是比领土更为重要的国家实力指标。根据当时的官方资料,蜀汗灭亡时的人口只有28万户、94万人,而吴亡时则有52.3万户、230万人,魏的人口则有66万户、443万人。很明显,吴国人口只有魏的一半,而蜀汉则更只有吴国的一半不到。
这一差距直接反映到军事实力上,蜀汉的军队规模约在10万左右(《三国演义》里动辄几十万大军大战肯定是吹牛),吴国则在23万人左右,而魏国可能在4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即使是吴蜀同盟,两国的军力也不足以灭魏,指望蜀汉单挑赢魏国毫无可能。
诸葛亮在当时实际上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历史悖论当中: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如果不在短期内通过开战扩张实力,长远来说必然死路一条,道理很简单,和魏国的实力差距放在那,和平竞赛是没有希望的;但如果打的话,蜀汉与魏国的军事实力不在一个等量级上,诸葛亮也不以临战指挥见长,数次北伐的铩羽而归已经很说明问题,更何况,与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开战,蜀汉必然是穷兵黩武,国力将在一次次的战争中逐渐减弱。
对此,诸葛亮显然是陷入了痛苦的清醒当中。《后出师表》有云:“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用现在的流行语言说就是,打是找死,不打是等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奋力一搏以攻为守,“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你或许可以说,在蜀汉没丢掉荆州之前,蜀汉的实力不弱呀。而事实上,在关羽败亡之前,蜀汉也从未占据荆州的全部,荆州内部一直是三国瓜分的态势,并且蜀汉占领的那几个郡还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偏安四川是蜀汉的唯一选择】
更关键的是,荆州本就不是蜀汉有能力长久占据的领土,“失荆州”应该算是历史的必然。而也这就直接进入了“蜀汉必亡”的第二点。
去年刚刚去世的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多次涉及到了这一话题,明确提出“历史上并没有割据益州的人长期跨据荆益二州以成稳定局面的先例”,“在纷争局面下,恃三峡沟通”。
事实上,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就曾提出了“跨有荆益”的建国构想,也拟定了从益州荆州两路出兵伐魏平天下的战略规划(“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但在田先生看来,在孙吴已成为荆州支配力量之后,《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构想已然失去了现实基础,反而会让蜀汉陷入与魏吴两线作战的窘境之中。也正因此,诸葛亮于关羽败死之后,很快放弃了这一设想,既不同意刘备伐吴,自己当政之后也与吴交好,守益弃荆。
田先生还说了一句让我有点伤感的话:“历史决定了刘备是一个奔窜求存的角色,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
蜀汉失去荆州不仅在于领土和国力上的损失,对其争霸天下,更造成摧毁性打击:蜀地本就不是一个进取之地,一旦入蜀,就只能成割据之局而彻底丧失了进取的可能性。对此,田先生也说的很直白,“入蜀是刘备唯一退路,入蜀后只能成偏霸而无兴复汉室之可言”。
如果说此前所言“战亦亡,不战亦亡”是蜀汉无法逃避的历史悖论,那么,“入蜀”的利弊得失则成为了蜀汉又一必须面对的巨大悖论。
当然,第二点只是彻底封杀了蜀汉统一中国的历史可能性,那么,除了实力差距之外,蜀汉偏安四川这一最低限度的要求为何也无法维持下去?这只有交给第三点了。
【刘备......>>


18761824362大义名分什么意思?有些动漫的主角说我们没什么大义名分啦!什么意思?
易齐霄答:没大义名分就是没有道理 没有很明确的对这个事情相对立或相吻合的身份..

18761824362名分是什么意思
易齐霄答:问题一:名分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名份吧?主要是指有正当理由 问题二:夫妻的名分是什么含义 名分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一样.谁也说不清的.自己去想吧.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的.用心去爱了.用心去体会.就明白了.其实爱情真的很简单.但有时也是很复杂的.谁都说不清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

18761824362日语翻译大义
易齐霄答:大义--正义 或者是 大义 是用翻译软件翻译的,不清楚正不正确.你用的时候把"义"这个字该成繁体字,百度中繁体字显示不出来.

18761824362名分是什么意思
易齐霄答:名分míngfēn意思:名位与身份;名义。一、基本释义:1、名位与身份。2、犹名义。二、引证解释:名位与身份。沈从文《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三、用法示例:1、史著正是通过定名分,褒善贬恶,以达到谏诤君王,赞助的目的,编辑者以...

18761824362名分是什么意思
易齐霄答:名分的意思是:人的名誉、地位和身份。造句:1、追求一个自己也没有进入状态的名分,但可以追求互相和谐一点的关系进展。2、我立时愣在当地,这才想起我已是皇上钦选的宫嫔,只等这两日颁下圣旨确定名分品级。一日之间我的世界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中悲苦,忍不住落泪,伸手去搀扶爹娘。3、...

18761824362名分和名份是什么意思(名分和情分的区别)
易齐霄答:名分míngfēn意思:名位与身份;名义。一、基本释义:1、名位与身份。2、犹名义。二、引证解释:名位与身份。沈从文《顾问官》:“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名分是什么 名分,汉语词语,拼音是,释义为名位与身分;名义;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

18761824362名分是什么意思?
易齐霄答: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象征着两个人之间深层次的认可与归属。当你对另一个人说“我给你名分”,你是在公开宣告,你承认你们的关系,并愿意将其置于社会的注视下,承担起责任,同时也期待对方同样承担。这是一种公开的承诺,一种对彼此独一无二身份的确认,象征着光明正大的爱情宣言。名分...

18761824362《孟子·梁惠王下》15:“大义名分”的价值
易齐霄答:《孟子·梁惠王下》15:“大义名分”的价值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孔子评价子两首乐曲,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18761824362女孩说要名分什么意思啊
易齐霄答:不要说你不知道,名分是什么?名分就是名分,有名又有分。责任与义务,名义和份内之责。

18761824362名分是什么意思
易齐霄答:名分的意思是名位与身分。出处:1、其实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2、只因这三位主母,都是不曾正过名分的,大的说是大,小的又说是大,若还只封一位,就有无限的争端。3、至于落在冷门的家伙,即或名分上是高参、上校,生活可就够苦了。4、在这种合作中,权利来了,他以儒的...


(编辑:满戚响)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