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朗月行古诗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古朗月行古诗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古朗月行的诗意


古朗月行的诗意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2、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3、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4、团团:圆圆的样子。
5、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6、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7、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8、天人:天上人间。
9、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10、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11、凄怆:伤心之意。

诗意: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
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
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
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
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
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古从军行


李颀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译文及注释】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1、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2、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3、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赏析】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李颀 古从军行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注释:

1、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2、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3、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译文: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赏析: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14753078483《古朗月行》的内容是什么?
陆鸿相答:《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原文: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14753078483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是什么意思...
陆鸿相答:意思: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原文:古郎月行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14753078483古朗月行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陆鸿相答:《古朗月行》全诗解释如下: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14753078483《古郎月行》全诗
陆鸿相答: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整理唐诗鉴赏供参考:“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

14753078483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陆鸿相答: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赏析 :《...

14753078483古诗古朗月行,全诗谢谢老师的指导。
陆鸿相答:【唐朝】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题解】《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

14753078483朗月行古诗
陆鸿相答: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14753078483古朗月行全诗
陆鸿相答:作品名称:古朗月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格式:五言绝句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诗意画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14753078483古诗《古朗月行》
陆鸿相答: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格式:五言古诗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诗意画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14753078483古朗月行 的古诗
陆鸿相答: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译:小的时候不知道那是月亮,以为是白玉做的圆盘悬在夜空。又以为是瑶台仙镜,飞荡在云霓之间。仙娥与桂树...


(编辑:赵琬使)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