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   日期:2024-06-01
开始时间:2022年1月4日

结束时间:2022年1月5日

蛤蟆先生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不再说说笑笑,而是整天待在乱糟糟的房间里,无精打采。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

第一次咨询:初见咨询师

蛤蟆来到心理咨询的房间,等待着心理咨询师苍鹭的训诫,可什么动静都没有,房间里紧张的气氛使蛤蟆相当不舒服。

苍鹭希望蛤蟆想清楚,究竟是谁需要做咨询,谁才是真正的来访者。他需要蛤蟆自愿来参加咨询,开放自己内心,说出心中那些令他痛苦的原因。苍鹭向蛤蟆承诺,他会同蛤蟆一起努力,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咨询中来,至于结果如何,却取决于蛤蟆自己。

“必须完成的事情,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蛤蟆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他最好尽快“长大成人”。

第二次咨询:抑郁的原因

蛤蟆先生觉得自己的日子过的漫长又了无生趣,在他眼里,哪怕阳光照耀,世界也是一片昏暗。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价值,过的十分悲惨,常常因为旁人的三言两语陷入自责,又为了博得朋友喜爱而顺从哀求。

蛤蟆先生有一个朋友叫獾。在蛤蟆眼里,獾高大威猛,气势汹汹,时常用长辈的架势来训斥蛤蟆。如同蛤蟆的父亲一样,令蛤蟆感到害怕。

苍鹭先生让蛤蟆在‘情绪温度计’上给自己的情绪打分,1到10分,蛤蟆在1-2中间做了记号。

蛤蟆的这种悲伤和不快乐,就彷佛让他回到了小时候,让他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苍鹭先生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儿童的自我状态”。

第三次咨询:成长的寓言

蛤蟆先生说话时,苍鹭先生会全神贯注的听他讲话,并且不断的向蛤蟆发问,就这样,蛤蟆开启了学习模式。

孩子刚出生时,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如同红黄蓝的三原色。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时就逐渐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儿童的基本情感包含:快乐、深情、愤怒、悲伤、恐惧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自然型儿童”。

婴儿的行为会引发父母的某些反应,这些反应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在“安全型”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就会更加的积极、乐观、主动;反之,如果是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焦虑、易怒的性格。

婴幼儿从经验中学习生存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周围的人和事。

儿童的自我状态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性儿童。

第四次咨询:探索童年

蛤蟆先生回忆起严苛的父亲和安静的母亲,想起没有多少欢乐时光的孤独童年,感到无比的悲伤和抑郁。

对于这样的家庭和童年,苍鹭认为蛤蟆应该非常愤怒。蛤蟆却立刻否认,说明自己是一个从不会发怒的人,他只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内疚。

苍鹭耐心引导蛤蟆,倘若一个人被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人欺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蛤蟆先生得出了顺从的结论。

“顺从行为”:同意、取悦、道歉、依赖。

第五次咨询:愤怒的表现

这一次咨询蛤蟆不仅给自己的情绪感觉打了5到6分,还主动提出设定面谈的议题,这让苍鹭十分高兴。

这一次他们讨论了愤怒。蛤蟆理解到愤怒不仅仅会以生气的方式表现出来,冷战的怄气也是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

第六次咨询:秘密访问

蛤蟆很生气,因为獾的不请自来,还让蛤蟆放弃校董的职位,他气呼呼的说别再让他看到獾。可到了晚上蛤蟆的愤怒平息了,想着也许獾做校董会更好,第二天他垂头丧气的来到了咨询室。

苍鹭引出了一个新概念:“父母自我状态”。每个人都有这种状态,批判他人或批判自己。

第七次咨询:蛤蟆先生的选择

蛤蟆先生现在的状态好多了,他重新下水划船,还和两个朋友共进午餐。现在的蛤蟆和苍鹭说起话来即不处于“儿童自我状态”,也不处于“父母自我状态”,这样的蛤蟆更像一个大人,称之为“成人状态”。

人格结构包含:父母、成人、儿童。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每一种状态都会生存有价值。

处于父母状态时,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

处于儿童状态时,在体验童年的感受,好坏都有。

处于成人状态时,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学习新的知识。

我们的生活上演什么样的剧本,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第八次咨询: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蛤蟆先生对苍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过往,在回顾往事的过程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一件事如何引发另一件事。

每一个生命都得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影响后来的阶段。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必然后果),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语言会成真。

人在四到五岁的时候会试图回答两个问题:

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人生坐标图包含四种情况:

第九次咨询: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

人生坐标:

1.“我不好,你好”: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却更愿意善待别人。(我真不幸/可怜弱小的我/无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儿童自我状态

2.“我好,你不好”:处于这个心理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我抓住你了,你个坏蛋/你为什么总让我失望/你怎么敢)——父母自我状态

第十次咨询:最后一次面谈

蛤蟆在'情绪温度计'上打了9分。

“我好,你也好”:独立、自主、有信念

蛤蟆把对父亲的情感转移到了苍鹭身上,这叫作“移情”,这一次发怒是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宣告自己拥有主权,从此,便可以独立行事了。



(编辑:滑食刚)
联系方式:
关于我们 | 客户服务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作文摘要网